仪式一定要有庄严感
在教育诸多因素中,仪式的教育意义不容忽视。
很多时候,教育就是一种氛围影响。
走近毛主席纪念堂,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或者在国旗护卫队走出天安门城楼的时候,人就自然产生一种肃穆的感觉。站在开封龙庭下面仰望,或者静静站在布达拉宫脚下,一种敬畏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做校长多年,我一直重视每周的升国旗活动,每一个口令,每一个发言,每一个入场退场的细节,我都希望精益求精。升国旗是一件庄重严肃的事情,国旗下的讲话是一场重要的思政公开课,所以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我希望的升国旗仪式,一定是从快速、安静、井然有序的集合开始。班主任在前边带队,副班主任在后边压阵,人与人间距一米,班与班间距3-5米,从预设的路线,听着集合音乐,迈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汇聚操场。
到了操场,踩着音乐节奏,高抬腿,大摆臂,一边踏步,一边调整位置,音乐停止的时候,所有人员就位,做标杆的同学在点上,其他同学前后左右都在线上。
我希望我们的指挥员,行动迅速,站姿挺拔,声音洪亮,口令规范:“全体都有,踏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以目标班为基准,向左向右看——齐。”
我希望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从排头走向排尾,从本班两队中间都过,提醒没有照齐的同学自动看齐,站在线上,帮助完成指挥员的口令。
我希望在升国旗的时候,准备发言的人员,已经站在预定的位置上。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所有的人员都能安静肃立,向国旗敬礼,用心唱好国歌。
我希望每一个发言的人员,一定要写稿件,避免文不对题,避免啰里啰嗦。希望发言的人员,尽可能发言控制在三分钟内,尽可能实现脱稿演讲。
我希望主持人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当大家站了5-10分钟,就要大踏步走半分钟。然后整理队形,再请下一位发言人发言。这样做的好处是,换个姿势,避免站得太累。整队后请人发言,这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利于调整听众的情绪。
我希望国旗下颁奖的时候,一定有提前安排。颁奖申请的时候,有表彰决定,有证书复印,有证书颁奖顺序,有沟通好的颁奖嘉宾,有准备好的颁奖音乐。
在颁奖现场,我希望受奖人和颁奖人都提前出列,确定好证书、颁奖嘉宾和受奖人的对应顺序。
我希望颁奖的时候,有礼仪队的参加,凡是为我们争得荣誉的,他应当受到我们的隆重祝贺。
我希望每一次颁奖都有照相,这些照片整理好后,应该发给获奖的人员,应该存入我们学校的档案里。
我如此看重仪式的细节,是希望每一个仪式,都成为我们最好的思政课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好的教育,本身就是无时无刻不在的。
当然,除了仪式的庄严感,我更看重仪式本身的意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能触动学生灵魂的仪式,不要也罢。
学生喜欢的仪式,我们要精心设计,让仪式发挥最大的教育意义。比如六一入队仪式、十岁集体生日仪式、毕业典礼告别仪式……
教育需要的仪式,我们更要精心设计和坚持做到位,比如上课下课的问好仪式,每天排队问好的入校仪式,每周都要坚持的升国旗仪式……
好玩的仪式,让学生喜欢;必要的仪式,让教育产生。
人,是最容易受群体影响的。群体的氛围,群体的状态,群体的精气神,都会直接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培育这种氛围,发挥这种氛围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