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频读《老子》(二)

徐志频读《老子》(二)
徐志频
著名作家、评论家,全球湘商文化发起人之一,法国湖南商会文化顾问,当代湖湘文化拓新者。著有《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左宗棠的正面与背面》、《湖南人怎么了》、《经营天下的湖南人》、《当商帮已成浮云》、《公民的烦恼》、等13部作品。部分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日文在海外出版。曾获"2012中国湘商力量总评榜十大推动力人物奖"、"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奖"。
  一
[晨读老子.规律与命运]《老子》第十六章: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社会千奇百怪的新玩意儿同时出来冒泡泡,我观察它们循环往复的规律。规律是什么呢?夫物芸芸,各归其根。这些千奇百怪的现象看起来眼花瞭乱,但每一个事物的出现,背后都有一个决定它出现的原因。
归根曰静。这个根本的原因,导演千奇百怪的总编剧,名字叫虚静与空无。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虚静与空无,就是万物循环往复内在的规律。这个规律叫常态,能够看出现象背后的规律的人,叫明智的人。看不到规律却瞎搞胡来,是赌徒,随时随地会有凶险发生。看出规律有什么好处呢?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知道万事万物出现的背后都有它固定的原因,知道哪些是芸花一现的,哪些是有未来的,则你对所有的现象就具有了包容心。有了这颗包容心,人看待世界万事万物就能做到客观公正。客观公正就能全面,全面就能像老天一样具备容纳性,具备这个容纳一切,让它们各安其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胸怀,就能达到道的境界。人只要进入道的境界,按事物本来的规律办事,不偏见、不情绪,就能终生都没有危险,死后还能够与天地同存。
[午读老子.待人性以中庸]老子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当社会流行说仁爱、正义,一定是道统已经荒废得差不多了;如果聪明的人满世界忙上忙下,社会一定会出大骗子、大忽悠家;家庭内部一旦需要鼓吹尊老爱幼,一定是六亲不认的白眼狼太多;而能担当天下、为国尽忠的仁人志士大量出现,一定是国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带来的。老子说这话的意思,是教人绝圣弃智,绝物弃欲,回到原始社会。
这种思想与佛教异曲同工。佛教看到了人欲的可怕、人性的黑洞,教人放弃一切现实的世俗生活,往生只可想像无法实证的西方极乐世界 ,即传说中的天堂。现实中有人主动选择回原始社会,或早死早升天堂吗?没有。现世欲望是人活下去的基本动力。自由是人一种最基本的欲望,利益是满足欲望的工具。人类为了凭借利益满足天性中的欲望,几千年争抢得不可开交,所谓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深入去看佛家与道家其实都不符合人的本性,关注的是人的超越性。最切中人性的,是欲望烟火味浓郁的儒家。好比说,儒学是米饭,佛学是鸦片,道学是中药。儒学承认人的本能与欲望,问题来了,人有低级的欲望,吃穿住行;有高级的欲望,成就感、控制欲。
人性的缺陷,是人低级的欲望一旦全部满足,总会去追求控制人的欲望,而且贪得无厌,没有满足。这是当今社会中产阶层的困境。当每一个人都不需要为生存而奋斗,专心为控制人而奋斗,社会就有大问题。概言之,成功人士太多,民众严重不够用。儒学不足,佛道填补。得了重病,选择抽鸦片还是吃中药?后者似更靠谱。必须承认,老子是一个十分深刻的思想家,他眼睛最尖,一眼看出社会全部问题的症结,只是结论走了极端,不具备普遍推广价值。这也是道家不如儒家,也不如佛家流行的一个原因吧。
社会其实始终存在问题,所以古代为宰相叫医国。有问题解决问题是儒家,有问题逃避问题是佛家,将问题连根拔起来丢掉,是道家。无论人性与人欲多么不完美,多么让人讨厌,我们无法离开芸芸众生,无法否认烟火人间。儒释道融合,中道而行,才能不负众生不负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