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
曾有家长因为孩子之间的矛盾而闹到网上,来请我出面裁决。我实在是哭笑不得。但这并非偶然现象,常常看到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被欺负,对方的家长又如何不讲理等等。那么,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该怎么办呢?
首先,家长肯定不能坐视不管。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如果只是小矛盾,他们自己会解决,不会惊动父母。假如孩子求助于父母,说明问题已经有些棘手,他自己解决起来有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父母出手。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来搬救兵的,他只是要寻求一种精神上的理解和道义上的支持。这个支持者,他之所以选择了父母,是因为他觉得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无论是非对错,你永远是他的后盾。这就像两个小猴子打架,不管起因是什么,那个吃了亏的小猴一定是跑回母亲怀中,而那母猴,也一定不会问任何原因,首先是紧紧地抱着他,给他安抚。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无条件的爱。
如果孩子吃了亏却根本不向父母求助,那才是危险的,说明他的心理支持体系脆弱,他缺乏安全感,他这一生内心都将漂泊无依。许多人生的悲剧追根溯源,其实在孩提时代就已经种下了。
孩子太弱小,他的生存完全依赖于父母,所以他对父母有着无条件的信赖,也希望得到父母无条件的支持。如果父母不能在孩子需要支持的时候给他这样的爱,对孩子就是一种伤害。做一个护犊的家长,无条件地支持孩子,先在态度上接纳他,站在他一边,与他共情,这很重要。然后才是去分清是非,讲清道理,找到解决的办法。
如何解决,这就要看母猴的智慧了。如果母猴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吃了亏,就马上冲过去教训那个欺负他的家伙,这时候强弱关系发生了变化,母猴对小猴,小猴是弱者,道义上母猴就输了,对方的母亲也一定会冲过来保护自己的孩子,两个小猴的冲突就变成了两个家庭的战争。都这样,岂不会天下大乱?但事实上不会,社会性动物都有自己群体生活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双方的母亲都会克制,不会让事态扩大。如果实在有脾气大的母亲,非要扩大事态,猴群里的雄1号,或者其他母猴就会出来干涉,这个强硬的母亲也不一定占到便宜。
所以,家长直接介入孩子之间的冲突,这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首先,家长介入的作用有限。家长的介入可以解决一两次具体的矛盾,却改变不了孩子在群体中的处境。一个群体的结构是长期形成的,每个人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和作用,外力很难去撬动它。孩子们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父母的介入可能反而加剧孩子之间的对抗,父母一离开,孩子更难处。
其次,矛盾既已产生,伤害也已发生,家长如果非要辩个是非曲直,就等于把伤口扒开,里里外外探个清楚,还要展示给其他人看,让其他人来评判。且不说评判是否公正,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再次伤害。其实孩子自愈的能力很强,小伤小痛不算什么,说不定家长之间还在纠缠不清时,孩子自己已经和好如初了。
第三,大人一旦出面,事情就升级了,矛盾的双方由孩子扩大到家长,涉及的利害关系越来越大,自保的本能就会让双方偏离事实本身,很难有一种从容的心态和理性的思考,结果陷于情绪化之中,简单的事情也弄得复杂。
通常说来,孩子之间的矛盾都是小事引起,如果自己的孩子受了伤害,父母最好听孩子讲清楚事情,抚平孩子的情绪,给孩子出主意,让他自己去解决。事实上,很多矛盾,如果不管它,也自然就过去了,过多的关注反而唤醒了孩子的耻辱感,让他更放不下。
家长的介入应该主要在私下进行,最好不要将事情公开化,让孩子处于矛盾的焦点,大家的关注也是一种非常大的压力,会让矛盾双方都情绪失常。家长先冷静,把所有问题都搞清楚之后,和孩子充分沟通,达成共识,教给他解决的方法,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次有益的经验。
当然,有些事情孩子自己解决不了,家长就必须出面,譬如孩子长期遭到同伴欺凌,或者孩子总是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或者某些类型的冲突反复发生等等。这就需要家长理性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要有一种呵护的心态,不仅对自己的孩子,也对别人的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本文为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时光有限,不妨偶尔读点精华
伸手摘星,至少不会两手泥污
我在阳台,所思所见
鲁稚的阳台:luzhi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