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培养学习习惯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成功的重要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很少有家长将孩子的学习失败归结为自身,将孩子不良习惯形成的源头归结为自己。所以很多专家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对人一生影响至关重要,父母正儿女易行善,父母邪儿女易行恶。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纵观人类进化文明史,始终没变的是:父母是子女第一任老师,更是终身的老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终身的学堂。

孩子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否认智力因素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为什么同是一个老师教,有的孩子学习好,有的孩子学习不好,有的孩子发展全面,有的孩子发展不均衡,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如果家庭教育抓的好、科学,孩子成长和发展均好,反之,家庭教育抓的不好,父母只顾自己的安逸,或者忙于其他事务,顾不上管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忽略了教育的细节,结果孩子的进步就慢,学习就差,甚至变坏了。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最优秀的。在孩子的教育中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说不好,但在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东西又要因孩子的个性、特点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诱,在管与不管中寻找平衡点。

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孩子的智力因素有关外,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孩子学会学习,是我们每个做家长迫切需要学习的任务,因为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会终生受益,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特别是我们的孩子正处在习惯养成的阶段——小学阶段。孩子对许多东西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意识,一旦错误的观念、方法、认识进入他们的头脑,改变起来总是要费很大的劲,非常麻烦。所以作为家长从孩子入学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作为一个好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习惯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孩子对知识的吸收,影响思维的发展,影响时间的利用率,也就必然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那么,孩子要具备哪一些学习习惯呢?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培养热爱学习的习惯

孩子入学前,我们对他进行了爱学校、爱老师、爱学习的前期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心里感到学校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老师会教给他许多的知识,有许多同学在一起游戏,学校学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另外通过给孩子讲一些名人小时候热爱学习的故事,讲一些爸爸妈妈上小学的故事,寓教育于故事之中,让孩子懂得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通过读故事,一边指着书告诉孩子:书上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可以让人学到很多的知识。上学以后你自己识字了,就可以一个人看书,那该多好呀!到时候,你也可以给人讲故事呢!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促使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2、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入学后,要教育孩子,作为一名学生,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要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上课时要坐端正,课堂上不能讲话,不能做小动作。课堂上,应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有什么不懂得的地方要大胆举手提问。作为家长我还定期与老师联系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平时通过检查孩子的作业,让孩子回家讲述课堂上所学内容等方式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低年级的孩子自制力较差,尤其是控制注意的能力差,一节课要坐40分钟,孩子一下子很难适应。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好的、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往往管不住自己,常常边玩边做,自控力差。所以家长必须做好引导,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家长要耐心地进行帮助教育,平时在家里有意识地训练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如:给孩子讲故事,要求他听完后讲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得越详细越好。故事的内容由短慢慢加长,做到循序渐进。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

3、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习上给孩子树立恰当的目标,使他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能够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的行动,容易使人产生积极上进的情绪,而失败的行动容易使人产生消极退缩的情绪。作为父母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要求过高,而要为他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让他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获得成功的快乐。学习上成功的喜悦之情是孩子渴望学习、战胜困难的动力源泉。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其最重要的途径应该是在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中进行。对孩子来说,完成家庭作业,是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反映孩子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上学以来,作为家长我们要求孩子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绝不因为一般的原因而更改它,从中让孩子感到完成作业是自己的责任。孩子做作业的地方,应固定。因为经常变动地方,不利于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安下心来,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粗心是低年级的孩子比较普遍的毛病,为了正面防止,要注意养成孩子少用橡皮擦,更不能养成撕本子的习惯。这样做的实质在于追求尽可能高的正确率,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做作业时,不能因为在家里就随随便便,做做停停,要像上课一样严格,做到“五不”:不分心,不说话,不玩东西,不吃东西,不离位。一定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把作业写完,要有时间概念。要提醒孩子每天写作业用多长时间,让他自己做记录,一段时间后把他每天写作业的所用的时间进行比较。让孩子自己觉得自己有进步,鼓励孩子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作业,这样余下的时间就可以做他喜欢的事情。这样孩子写作业时就会专心了。孩子如果很快做完作业,多余的时间让他自己决定干什么,不要去干涉他。毕竟学习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他还需要玩耍、阅读、游戏、运动、和小伙伴交往等等。完成作业要一气呵成,完成作业后要先让孩子自己检查(写作文则要朗读两遍),不能满足于做完了事。孩子做作业遇难题时,家长可以采取分步法,即先给予提示,让孩子独自思考如何做下去,然后再出些类似的题目,帮助孩子加以巩固。之后,家长也应负责认真再次检查,每次都不能例外,让孩子感到家长也是认真对待他的学习的,孩子也能从中受到启迪。

4、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学习习惯应在广义的学习中培养我们不能狭隘地认为孩子做作业、读课本才是学习,殊不知口头表达、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甚至学习做家务,特别是如何做人,更是学习的重要方面。这些更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因为这类作业,教师本身就缺乏过硬的检查手段来督促落实的认真程度,这大多应由家长督促,如果家长只是虚晃一枪,或者干脆不做,不仅失去了一些锻炼的好机会,而且又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为地添上了路障。例如细致认真观察的习惯,学校教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较多,但实际对物对事的具体观察,却难有较充足的教学时间系统进行,而这又与孩子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写作密切相关,所以,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对一物、一人、一事留心观察,并善于从中分析发现问题,这也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5、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

要根据家庭的经济和居住情况给孩子创设好的读书条件。我的观点是无论条件好与坏,至少在孩子的活动场所摆放一定的书,以便他随时随地有意无意都会有书翻,有书看。孩子读书时要尽量保持室内安静。父母要经常指导孩子读书、学习,和孩子一起读书,耐心倾听孩子谈书中他认为有趣的内容,与孩子一起扮演书中的角色,交流读书体会,使孩子经常体验到“书”的温暖,对“书”产生亲切感、依恋感。要经常带孩子逛书店,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应尽量满足孩子购书的愿望,但购书时一定要有选择性,而且不能一次买很多,最好一本一本地买,买回去读完了后再买第二本。

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有意识培养他的识字能力,这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地将幼儿文学活动的功能定位于“德育”,而弱化或忽略了文学活动的本体功能——审美,即文学作品用来提高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功能。

孩子大一点,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自己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的种子,应该是一本本适合孩子的优秀书,千万不要以为读课外书会影响孩子的功课。想把,要认识到喜欢读书是孩子学习能力和聪明的源泉,要更加有意识地强化孩子的读书欲望,帮助、指导孩子选择那些既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又对孩子有良好影响的书籍。如我们给孩子选了《弟子规》、《十万个为什么》、《伊索寓言》、《精编童话选》、《昆虫记》等,有培养孩子品德的,有增加知识的,有故事性的,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同时,培养他的情操,这些书有的是他自己看,有的是我们给他讲。其实他可能有些还理解不了,但只要他喜欢,能提问就行。这说明他感兴趣。在我们家每周都固定抽出半天时间全家一起看书,在我们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书在看。时间长了,孩子喜欢上了读书。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6、养成多动手,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学习习惯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在家做完作业后,要求孩子理好课本的角,不能让孩子习惯于皱巴巴的课本,尽量让课本不折皱,不缺损;做作业时,坐姿要端正、握笔写字姿势也要正确。这些看起来似乎与学习无关,其实,责任感、缜密、仔细、自我管理这些与学习效果息息相关的品德、习惯,全在其中。每天应让孩子把第二天所需的文具、课本对照课程表准备齐全,自己削好备用的铅笔,学习用具摆放有条理,再装好书包,学会整理自己的学具的基础上还应让孩子学习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例如自己的小图书、各种玩具、起居用品等。在整理的过程中,孩子才能体会到做事的条理。

7、多思考、勤动脑、多运动

孩子的好奇心强,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形象性,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要成人化,要形式多样,内容要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科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发明家的故事、寓言童话等,通过电视等形式激励孩子热爱学习。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多数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敏捷,学习轻松。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家长,我们鼓励孩子多问并热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耐心地解释那些在我们大人看来是一目了然,而在孩子眼里了不起的大问题,注意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少家长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能认认真真地回答,不情愿或者干脆拒绝回答,有的甚至嫌孩子太罗嗦、太吵人。这样不但熄灭了孩子的求知愿望,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孩子在外听到什么“新闻”,想要给家长讲述时,应尽量满足他表达的欲望,并引导他把事情讲清楚,家长可以多问几个“怎么样”、“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培养他认真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边听边记边想,讲完后,别忘了提一些相关的问题,看看他听得怎么样。此外,我们还喜欢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孩子本来就爱跑爱跳,让他多参加锻炼,既强身健体,又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随着孩子年龄特征的变化,学习的深入程度,学习习惯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比如今后还会涉及到定时学习的习惯,按计划学习的习惯,课前预习、独立学习、查阅资料的习惯,等等。但孩子刚开始涉及学习生活时,家长对其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盲目求快求高,要有耐心反复训练,从细微之处着手。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更应与学校、老师的教育教学安排一致,结合老师的教学进行。另外,在培养学习习惯的同时,更不能忽略了学习兴趣的同步培养,如果孩子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那么其学习习惯要达到“良好”,实在无异于“缘木求鱼”了。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带给孩子不同的影响。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理解和尊重,经常与孩子交流并给予帮助,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积极的对孩子的需要、行为做出反应,尊重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