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陆续开学啦,又一波新生家长,估计心里在上下打鼓。幼儿园主要是孩子迈向集体生活,过来人的我觉得吧,分离焦虑啥的,很快就能克服,倒是一年级,是个不小的转折点:要正式开始10多年的学习生活了,各种习惯养成很重要。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本好书《欢迎来到一年级》,作者是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有50多年一线小学教育经验的卓立。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特别多幼小衔接的实用内容,太适合这个节点了。还记得之前第一次看时,特别受益,还分享了好多读后感给老公。最近又重读了一遍,把当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也分享给大家:文章有点长,但值得看完,不管娃是今年、还是明后年上小学,都会很有收获。
如何开启小学生家长模式:孩子几点休息、几点起比较好?一天课后安排多久时间学习比较好?
为啥一年级,最好要考100分?
孩子那么多,怎么让她知道并相信,老师喜欢自己呢?
如何与老师沟通:沟通的3个黄金时间;老师批评错了孩子怎么办;要不要给老师送礼?老师不太关注我家孩子怎么办?
如何才能在同学中受欢迎:什么样特质的孩子有优势?家长还能做什么帮助孩子受欢迎?
一年级前后要培养哪些意识和习惯?陪娃写作业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开启“小学生家长”模式
准时甚至提早接送,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特别重要,这是为啥呢?因为孩子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如果迟到,会在众目睽睽下进教室,心理不自在。也会不知道前面老师讲了什么、布置安排了什么,一天节奏都会受到影响,被动地追进度。而晚上早点接,让孩子能一放学就看见爸爸妈妈的笑脸,这对孩子来说会特别鼓舞。冲淡他们对陌生环境的不安,更容易培养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小学生一般要8点前就到校开始学习了,所以无论之前的作息如何,都要保证一天至少10小时的睡眠,这样才能精力充沛,有好的状态。
一年级的学习任务虽然简单,但更核心的,其实是让孩子了解并接纳自己小学生的身份、能主动融入学习生活、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在孩子学习生涯开始的最初一段时间,父母之中最少有一位,无论如何都要拿出时间亲自管理总结。“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全心全力花在孩子身上一个月的时间,抵3年级以后一学期的时间,抵6年级以后一学年的时间,甚至更多。”不一定非得是妈妈,也不一定非得是工作之余精力更多的那个。因为有意愿的那个,会更容易找到管理方法,花时间观察孩子,有更多的耐心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总结规律技巧。但如果更愿意做的一方比较忙碌,那就需要夫妻充分讨论协商后,好好分工。有一段描述我看乐了,说妈妈因为平时带娃就比较多,要应付熊孩子各种事儿,到辅导功课这儿的时候,容易积压情绪,一股脑地发泄出来。反而有些对孩子日常生活参与少的爸爸,更能就事论事的辅导功课,简单直接解决问题,不掺杂其他情绪……
一方面孩子上学后最稀缺的就是自由,另一方面娱乐可以很多元,比如散步慢跑、帮做家务、家庭时光……在家人做的事情中,尽可能邀请孩子来参与,兴趣特长和成就感也往往这么建立起来。我有个朋友,娃去年一年级,从来不需要她辅导作业,还能主动完成地很好。因为好不容易写完,家长就给“加码”学别的,越晚写完就越能少学东西。但学完如果可以自由灵活安排自己的时间,写作业就变成孩子的“内驱力”了。
喜欢上学
是一年级最重要的任务
卓校长说,基础教育真正的目标,是“成为人”的教育。让自己积累的知识产生质变,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幸福提供多一种可能的能力。在这个大目标下,更能理解一年级这个起点做啥事儿最重要,那就是:虽说教育长远看,不要唯分数论,但在一年级,卓校长提倡:因为一年级的时候,是孩子对“上学校学习”建立最初观念的时候。如果一上来,就说“孩子,分数不重要、只要努力了就行”,孩子是无法理解“努力”的意思的。一年级的核心知识量和难度都不大,获得100分比较容易,也恰恰要在这时鼓励孩子拿到100分,让他们建立一个信念:当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会更自然而然地希望保持下去。尝到甜头,就更乐意到学校一直甜下去,而且这个时候也不容易骄傲——很多同学也同样拿100分。不过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到二年级往后,这个方法就不那么适用了。孩子在学前掌握的一些知识是参差不齐的,如果超前了,就提醒孩子不要轻视。如果暂时跟不上,抓紧监督,一定要和老师沟通好,教学的起点、进度。因为一年级的100分,是有魔法、可能带来一路惊喜的~但从长远看,100分什么都不能代表,也有很多“第十名现象”,提醒了咱们:在求学生涯中,不要把读书、成绩当成是唯一的追求,要注意社会多元化的趋势。孩子如果对其他方面也重视,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兴趣点在哪里,综合素质也会比较高。卓校长从教50多年,发现成绩好的孩子,普遍有个小秘密:这和老师的引导有关,但融入和参与到课堂学习,家长也可以帮帮忙,比如:卓校长认为,不爱发言和性格的关联不大,主要是不会或者不确定自己对不对,而自信表达的底气,就是实力。所以家长可以从孩子感觉“吃力”的科目里,有针对性地想想办法,鼓励孩子多练习、多表达。遇上班级氛围比较严肃、同学老师反馈不够活跃的,可能会影响孩子发言的意愿。这时家长就要多培养孩子独立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学会不轻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让孩子喜欢上一个环境,需要她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明确自己归属于这个团体,就会带来相应的安全感。在小学一年级,我们可以让孩子看到,并充分感受到来自校园、家人们的善意和关爱:孩子们互相借用文具、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巧,老师们的付出……为大家服务,也锻炼自己,慢慢觉得自己是这个班级的一员,对其他人很重要。让孩子感受到什么叫集体凝聚力,有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过的经历。
喜欢老师,太重要了!
在同学中受欢迎或者有亲密小伙伴、学校好玩、喜欢老师,是一个孩子爱上学的几大动力。一个班级几十个人,如果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师关注、珍爱的,会更容易喜欢上老师,从而更接纳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教诲。那么问题来了,老师的关注注定没法像家长一样面面俱到,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老师呢?
她的妈妈有一天从孩子变化的发型中,找到了机会,发现原来是老师在课间的时候梳上的。“原来老师这么厉害啊,这个麻花辫连妈妈都不会梳呢,改天得向老师学习学习去。看来老师也很喜欢你呀,要是不喜欢的话,才不会花这么大力气给你梳呢。”这件事孩子听进了心里,在课堂上也变得更活泼、更愿意回应老师了。还一个妈妈,也是用了类似的方式,在孩子面前多和老师亲密地聊天,也经常“夸”老师:妈妈好喜欢你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是妈妈的好朋友……”这会让孩子因为信赖妈妈,转而也喜欢上妈妈喜欢的人,课堂上更愿意观察老师、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慢慢也就掌握了老师教的知识。所以让孩子喜欢上老师的话,不能指望老师先来关注自己家娃,而是要擅于反过来先去关注老师。
孩子喜欢上老师,就更容易喜欢上这个老师教的功课,进而喜欢上学校、喜欢上学习。
该如何与老师沟通?
孩子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校园生活状态,也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顺畅与否有关,咱们可以尝试做到:班主任是无法选择的,但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观察老师的性格、教学理念、教育方式等等。一年级需要适应和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和幼儿园老师不同,尽量在家培养孩子的吃饭喝水上厕所的自理能力。这样孩子和老师的精力,才能真正转移到校园学习生活上来。如果观察后发现,老师有和自己理解不一致的地方,需要考虑如何协同,跟老师用委婉还是直接的方式沟通,以及考虑沟通的频次和合适时间。
抓住这个时间,能了解孩子的最新动态,但注意也不要无休止地追问。一般老师会在家长会上告知,去之前,也最好先和老师预约一下。理解老师离开学校回到家,也有自己的角色,展现自己的有礼有节、进退有度、推己及人。努力保持心态平和,认为老师批评错了,千万不要“蹭”一下激动起来,也不要一听说孩子受委屈,就愤愤不平冲撞老师。让孩子充分地表达,家长非常细致地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前因后果。如果真批评错了、委屈了孩子,可以心平气和找老师,听听老师的角度看到的事情,再一起找找解决方法。
一般情况下,老师多是无意的,一旦发现错误,会努力弥补。卓校长说,不反对,礼物代表了心意,但正常情况下,老师最希望收到两种礼物:二是孩子离开学校之后,专门回来看望老师时带来的一些自己的著作、参与的演出票、设计的建筑的照片、和老师聊聊天等……而遇到变相向家长索要礼物或金钱的老师,父母们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了解这个老师的人品、口碑、职业素养,以及提出这样要求的具体原因。最终无论是选择妥协、满足还是委婉的拒绝,都是为了孩子做出的最尽心的决定,这里没有一刀切的答案。
家长可能还会担心孩子前后左右是谁,尤其不喜欢坐在爱打扰别人的孩子旁边,但卓校长给出的建议是:老师通常会更了解课堂,没有一个孩子会长期坐在同一位置。孩子也不可能永远在父母们排除了一切障碍干扰的净土上生活。锻炼自己作为“社会人”的能力,也是小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来说,在一个班级里,老师关注多的,是最落后和最领先的孩子。最领先的孩子要么用力过猛,得带着放松下来,以免没有后劲,要么天赋异禀,需要老师时刻提醒自己进步。不过在一年级,因为学习内容比较基础,老师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在帮助孩子适应校园学习。所以一年级真正需要被老师特别关注的孩子,往往是落在最后或者最淘最闹的。
可以先看看自己的时间和性格,基础的家委会事务并不难,但需要热心和耐心。如果没有太多空余的时间,告诉老师自己的职业和特长,在培养孩子们的多重兴趣上能够提供帮助的话,老师一定是欢迎的。家委会成员,和其他家长相比,确实有机会和老师走得更近,也可能得到一些好事和评选的机会,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那是否要为了争取这样的可能,勉强自己挤出精力和时间呢?
如何才能在同学中受欢迎?
一年级的孩子非常单纯,面对别人的才能和优点,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乃至大人们那样,凭空地生出一些复杂的情绪。你确实比我强,我就佩服你——这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真能做到的。这个实力,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课堂知识的熟练掌握(比如英语句型可流利朗诵、数学口算快速准确、语文字词课文的准确理解、独立看法)。也可以是课堂知识延伸的开阔视野,还可以是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唱歌、跳舞、会下棋、会打篮球……)。如果视野不够开阔,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博物馆、科技馆、植物园、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想有一技之长,可以关注一些兴趣班和社团,不过也要考虑多大程度上会占用孩子的休息时间、写作业时间。而对于“有实力”来讲,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要把“认真”这个概念量化:一天练习多久、练上几道题……设立小目标,日复一日的坚持,实力的来源,更多是每天一点点的滴水石穿。一层是个人形象的整洁,需要有良好的整理个人卫生、清洗衣物的习惯。制定一个维护个人卫生的小时间表,让孩子有规律可循,养成习惯、自己做。二层是书写卷面的整洁,包括教科书、测试时候卷面的整洁。因为整洁的书写,意味着清晰的思路和自我的审美要求,也意味着课堂上没走神儿。
孩子之间难免有冲突,但那些广受欢迎的同学,往往具有对争执更好的处理能力:其中一部分孩子还会在一次一次提出建议的过程中自我成长:开始的时候,他们提出对自己明显有利的建议,在被否决后,他们会懂得调整自己的建议,当建议能够满足双方的利益时,协商就会比较容易达成。而且他们通常先考虑满足自己,再考虑满足别人,慢慢也会发现先满足别人,比坚持先满足自己更能达成共识,长此以往,不受欢迎也难。会玩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自己一个人玩,也可以带着大家一起玩。所以,让孩子从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孩子体会到玩耍的喜悦,他大脑中关于幸福的感受区域才能够被激活,有更多让自己追求幸福的动力,也更容易拥有幸福的能力。通常主动张罗、积极参加、添砖加瓦的人,都不缺朋友。多鼓励孩子主动发起活动,积极响应别人发起的活动,保持家庭之间的友好关系。如果孩子暂时被排挤在朋友圈之外,妈妈也可以多去创造几个家庭一起活动的机会。
一年级要开始培养
哪些意识和习惯
发现孩子的意识和习惯,发现父母自身的意识和习惯,好的要好好保持下去。不好的,在引导中纠正,同时父母也要反省自己,先行改正。但与其让老师提醒,不如家长在家里也早早开始“让孩子对自己负责”的引导。比如让孩子自己盛饭,对自己的食量有大致的估计,教给孩子“膳食金字塔”的概念,学会均衡饮食。写作业,尤其要有“我的学习我负责”的概念,而不是在为父母学习。是回家赶紧写、再放松休息、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回家先休息10分钟,吃点东西喝点水,然后再开始写作业,一旦选择,就尽量执行下去。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也不用全程陪着,而是先一起看一下当天要完成的作业量,和孩子商量一个合理的完成时间,然后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了。如果家长随后还是查出错误了,也不要直接告诉错误的细节,而是说有错误、错误的类型是什么(计算错误、抄写错误、拼写错误、笔画错误……)。总之,尽量让孩子自己检查,养成孩子对自己作业负责的意识。家庭作业有错误,一点不可怕,不需要把所有的错误都拦截下来,孩子实在检查不出来的,让孩子承担自然结果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同时拥有了许多把错误变成学习的机会:自我检查的机会、根据父母提示检查的机会、学习承担自然后果的机会、学习请教别人的机会、专注听讲解的机会、改正的机会、总结经验的机会……都是在练习对自己负责。
回到家后,在做作业之前,可以根据每次作业的量,和孩子一起预估一个时间,并用计时工具让孩子直观看到过去了多少时间、还剩下多少时间。如果孩子中途边做边玩,可以找机会引导孩子,与其磨磨蹭蹭边玩边学,不如一气呵成完成作业,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孩子完成课后作业,也尽量按照“学科”,而不是“书面”和“非书面”的顺序。也就是完成一个科目的全部作业,包括书面、口头、复习、预习、批注,再开始下一科。因为老师在布置科目作业的时候,是一个整体的考虑,书写可以巩固背诵记忆,预习会更多熟悉字的形态:不同的学习手段是相辅相成、共同达到目的的,不然会容易只侧重做老师会检查的书面作业,影响学习效果。孩子需要学会自己整理好文具盒、书包、书桌,家里的书柜、教室的书桌。可以准备多个不同颜色的文件袋,教孩子把不同科目的学习资料装进不同颜色的袋子,打开书包,看上去一目了然。也要坚持让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书包,记住老师要求明天带什么作业,准备什么东西,坚持让孩子自己收拾、自己检查、坚持给他提提醒。还可以准备一个记事本,让孩子在记课后作业的同时,也把老师要求第二天准备什么事、什么东西逐条记录下来,并一一打勾。书桌面也要注意保持整洁,可以不放到桌面的东西,都有自己应该待的地方。教育需要警惕“高分低能”,而适当让孩子做家务,还能让孩子正确认识责任、权利与义务。对孩子身体、行为、认知等各项能力的综合训练有好处,以及锻炼孩子最基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
首先是人身安全,帮助孩子建立避免各种形式的身体侵犯的意识,提前预防有关的可能。关于这部分,家长一定要做到按时接孩子,保证学校和家庭的无缝交接。尤其避免出现让孩子单独留在班级或学校、或者交给不熟悉的课外班的情况。家长可以敦促孩子积极参与班级学习和各种活动,不要自我边缘化。
和其他家长保持联系,有意识地从别人的孩子谈论中,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如果发现孩子有被欺凌的可能,告诉孩子避开或结伴前往洗手间、楼梯间或其他校内外空旷少人的地方。
那些看起来很棒的孩子
家里都做了什么?
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有发言权,虽然他们不一定能说出什么规则和道理,也不一定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但也多问问孩子的想法。而早餐桌和晚餐桌,都是了解孩子、和孩子分享人生阅历视野、听取孩子看法的好机会,一定不要轻易放弃。你要动作快点、要专心听讲、要认真写作业,不要粗心……因为父母天生是孩子的模仿对象,一举手一投足,孩子都看在眼里,这就是他的行为标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更要帮助孩子找到成就感,让孩子看到自己阶段努力的成果。不妨晒晒娃,可以给孩子看看朋友圈里的“夸赞”,也给孩子的才艺和进步,创造“炫耀”的机会。比如把孩子的绘画作品、书写作品挑选出来装进相框、贴在家里的墙面上,让孩子看到自己每天认真练习,真的会带来改变。从这些小细节开始,把心里的骄傲和肯定直接表达出来,比空落落的口头表扬,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被鼓励。 树妈说:
今天这篇文章比较长,但都是实用干货,希望今天的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文章之后,和大家说个事,上次咱们6周年直播,好多妈妈说一不留神错过了,也有妈妈留言说,希望能多开几次直播。
我也觉得一边给大家分享好物,一边聊天抽奖是件特别开心的事儿。所以又精选了一批实用的好物给大家。这次直播的品类很全,有给孩子们的秒杀书、积木、童鞋童装、反季羽绒服,也有给妈妈们准备的衬衫、开衫、洗面奶、瑜伽四件套、实用碗碟……还有各种礼物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