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坪丨心意体察永无穷尽的玄关消息——禅修(静坐)漫谈
心意体察永无穷尽的玄关消息
——禅修(静坐)漫谈
作者:路易坪
不少禅修(静坐)者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抱着一些禅修功法等书刊苦读,想在文字概念中学功夫;也有人千辛万苦地奔波于各种功法的海洋里,今天学一种功,明天又学一种功,自以为学的功法越多越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认认真真、按步就班地向文字、向别人学习,不惜几十年如一日,皓首穷经地用功夫。这种学习方法得当吗?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任何学问都不能刻舟求剑,禅修(静坐)更须如此。一入门就要力避在概念知识中兜圈子,要全身心投入,进入体悟境界,不作纸面文章。看这一首描写庐山的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少年来,人们大都理解为,由于身临其境,反而看不出庐山的真面目了。其实“不识”二字点出诗人神情并未恋栈于庐山那松涛、奇峰、深涧、飞瀑等一草一木去袖手旁观;而融入了那恢弘辽阔、气象万千的化境之中,才能更加贴切地体验出庐山的面目来。
起步学功,难免要遵循一定的程式要求,严格地按要求修炼,既使这样必须在指导思想上要明确着意点要求得神似,而不能刻板的形似;就是说不要着意于外形的强化,人为地去蓄气、鼓劲、用力等,执着于外在的形象,而要致意于内涵的深入。尤其当动作纯熟,基本掌握了要领以后,就不要老是亦步亦趋地在形似中兜圈子,要从形似中升华,进入境界的自由。“水流任急境常静,落花虽频意自闲。”各种形象如流水、落花,湍急、频纷,学者要善于透过湍急频纷的外在形象,觅得恬静自在的弦外之音。
急流中找静境,频纷里觅闲意,不要理解为这是空洞的概念。而是植根于自我实实在在的机体,丝毫不分离。开始于“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从实体结构出发,要求竖脊、宽胸、扬眉、悬顶、悠长、深细等,留意于机体向轻松舒缓方向延展;这种轻松舒缓的意向是无止境的。从机体结构位移的幅度,深入到肌纤的延展,微循环的通畅,细胞的苏醒,内世界的有序,等等。量的变化越来越细、越微,于是悄悄地出现质的飞跃,在松中有空,在暗中透出了光,在舒展中泯却了实体界限,自我有限的躯体淌入了无限的时空,那么你就不仅仅表现为原来的实体了,自我实体像轻舟般渐渐飘向无尽能源的海洋。
回顾这一过程,就是从“三调”之“的”(精气神的聚散处)为源头,随着静境的深入而升华,于是自我实体(具确切性的实体),渐渐弥漫于热啊、光啊、气啊、……涟漪般涌动的能量激发中,泯入人体场态中,进而确切性渐渐淹没于模糊状了;有限性臻入无限之中了。此时神情徜徉自在,却非散漫无主,紧要在于“应无所住”。不驻足留恋,循着无轨迹的轨迹精进。所谓无轨迹就是没有先入为主的轨迹,此种轨迹,纯系物态天然,即“天君泰然,百体从令。”也可勉强说成“跟着感觉走”。在纯一无染的感觉中,那模糊态透明了,有所觉了,不觉而得,不见自明,既恍恍惚惚,又清清朗朗。于是能量的海洋,统摄于信息的天地。日月在怀,星群在抱,我与山川草木难分彼此了。
这种境诣,不论量的变化或质的飞跃,始终孕育于阴阳二相迭运之中。修为者始于敦厚静谧的自在实体,不期然一种兴致、情趣、向往……,一种理性之光油然而生,催人奋进,泛称阳生之候;你已超越了,但又丝毫未脱离那敦厚静谧的自在实体,不过这个实体不再那样凝重、拘带,刻板一块,在理性之光启迪下,生的节律传递到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以致深入到细胞、分子等微观、超微观个体参赞激荡起人体小宇宙的大协奏。这种协奏越谐调有序,躯体的宏观结构越感觉不到其存在了。
“天地间,至无之内,至有存焉;至空之中,至实寓焉。”这种至无中的至有,即一一灵独现的浩然正气;至空中的至实,则是我们直觉体悟的触发点,光的量、能的热、气的感所赖以产生的活水源头。所谓阴阳迭运、性命双修、刚柔相济、天人合发等,就是这“至有”“至实”二者对立统一、辩证运动的概括耳。
修为者难以把握的正是这二者相协互依不断升华的辩证过程。即所谓“知雄守雌”的功夫。可以简章地解释为:理性之光的觉照有机地契入生命源头的孕育中。关键就在这“有机契入”。如果只迷恋于抽象的理性,追求概念中的“特异”,往往为幻景所迷,神魂颠倒,不能自拔;若执著于形式的实有,满足于一招一式,势必老在低层次徘徊,事半功倍,进展不大。因此只有在“至有”“至实”二者迭运互补中,不断深入。这种迭运互补节律波及微观超微观领域时,自我血肉之躯泯入量子之流场势中,此际是理性之光的光波?还是粒子的能量转换?已难解难分。总之,自我完全坦露出躯体的开放性,其大无外,臻入内外交感,天人合发的境诣中。
书不尽言,言不尽人意。何况自己还在探索前进中,让我们从心尖一念起,眉梢眼角入,去探寻永无穷无尽的玄关消息。
文/路易坪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路易坪,原名路照平,字平原,号道恒。山村农民,1969年2月生,甘肃通渭陇山人。喜欢读书,尤喜欢读一些东方远古文化方面的书,因解析解难之方尽在其中。时不时的写一些语言文字,也不时的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和一些网络媒体。《探索者随笔一一人类的出路在哪里》、《也谈思维》、《有感于圣人的不言之教》、《我读古圣贤大德》、《我读中国文化》、《我读伟人毛泽东》、《我读二十一世纪》,是其自认为的代表作。他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背靠远古,面向未来,再而精进,劣汰优升。面对当今人们文化和信仰的缺失,他提笔写下了这么的话语:一笔落定千秋月,呼唤万水千山志。你我知春还自然,探源寻古永志坚。他不仅是东方传统文化的弘扬者,而更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参研者、大乘修炼者。一个大乘修炼者,他是这么说的:心游天地外,思入造化中。格物识自性,致知思维升。正心物我融,诚意感应真。集神物通灵,化物济群生。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