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馆藏半成品(阴刻线学习标本)

中华文明五千年,而古玉史却有八千年历史,历朝历代皆有其特征的古玉诞生与繁衍,每一件古玉皆涵盖着当时的人文地域以及科技文化,熟知古玉史,便是熟知了中华文明史

如上图所见,有收藏经历的朋友们都能看的出来,这是一件阴刻线的战国S龙,现收藏于陕西省博物馆,整体龙纹主线以谷纹形态装饰,而谷纹阴刻线也是战汉时期龙纹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形态优美,纹饰线条流畅,对于收藏古玉的朋友们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珍宝,但是阴刻线谷纹是怎么形成的,很多人也许就犯了难,古人常说,十步毒蛇五步之内必有解药,而山西博物馆的另一件藏品,便解答了这个问题。

如上图所见,这是一件谷纹阴刻线的战国S龙半成品,纹饰粗犷,未经修磨,而恰恰是这一件文物,也恰恰是未经修磨,所以其纹饰之上遗留了许多最原始的也是最开始的阴刻线砣刻痕迹,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痕迹是最具有学习价值的,因为能让我们看到高古玉复杂的纹饰最初的纯阴线是如何来的。

我们想要了解砣痕,首先就要了解砣具,而春秋战汉却又是砣具的一次改革期,商周春秋时期,因其时青铜器的盛行,古人发现,砣具相对于最原始的石器磨制更具有力度,工作效率更高,所以智慧的人民发明了青铜砣具(如下图)

进入战汉时期,因铁器的诞生与运用,智慧的玉器工匠们发现了,铁器相对于青铜器对于古玉的研磨具有更加锋利的效果,社会全面运用了铁代替了青铜,同时期的青铜剑也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铁剑,这也佐证了铁器的广泛运用(如下图)

(铁砣具模拟图)

通过以上的论证,我们得出了战国的铁砣是由春秋时期的青铜砣具演变而来,那么其初期的特点效果与汉代铁砣的特点效果依然是存在区别(青铜由于较铁器更为柔软,与玉接触,磨损较为严重,所以砣具研磨面多较为宽厚)模具更换初期,战国的铁砣依然延续着这个习惯

所以从上图红色指针线处可见,战国早期的砣具相对于战国后期和汉代的单砣痕迹要宽要平许多,这是因为砣具的原因所造成的,左侧标记的长弧线位置,很小的单砣痕迹连续的接续,接续状态首尾相接,砣痕大致长短一样,,三条弧线接续的状态和整体的弧形也高度一致。这个一致既有半机械化工具的原因,又有手工的误差,和纯电动砣的痕迹形成了明显的区别。

如上图所见,中间和右侧的痕迹,是谷纹的起稿线,这里的痕迹我们也能看出来,小砣不停接续,因为工作面更小,曲线难加工的特点,接续的更密,砣砣相接甚至出现了压线歧出的状态,因为对于谷纹来说,这里只需要砣痕中间的部位,其他的歧出是可以修磨掉的因为古代砣单砣痕迹不能转弯的特征,那么这些歧出就是正常的表现,和长弧线就形成了区别。长弧线就会歧出少一些

随着砣具不断的加工,这个时候就会线条变宽了,这种状态往往不会出现在成品玉器上,而是常在半成品中出现,因为要减去很多玉料,才能突出谷纹,这个时候就出现叠砣,每一砣都压在上一砣或者上两砣的痕迹上进行切削,这个时候,要想一下,如果砣正反碾磨,这个沟槽里应该留下什么样子的痕迹,所以我时长告诫诸位朋友,如果你喜欢谷纹的高古玉玉器,如果这件高古玉的底子是平的,我建议你基本可以放弃,因为除了电脑工,暂时未见任何工种可以独立完成。

从这一件我们也可见到,在制作谷纹之前,皆先以阴砣线条起稿,以砣碾推磨的方式挖掉底子周围的肉,以达到谷纹的凸显,这也是春秋时期惯用的一种砣刻手法

如上图所见,从未完工的玉器中我们可以见到,谷纹的雏形皆是由砣碾先期砣出大致样式,经后期精工推磨抛光而形成一件绝美的玉器

如上图所见,经以上学习,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那边是战国阴刻线谷纹的形成,先期皆是由小型砣碾根据描线砣出断肠式砣痕,这种砣痕的玉器属于高端玉器的雏胚状态,完成雏胚后经进一步修磨后,形成了一件无砣状态的谷纹玉器,在修磨的过程中,雏砣痕迹与歧出划痕都将会被修磨殆尽

如上图,但仔细观察依然有迹可循,这便是古玉学习与鉴定的过程,谨慎而又充满想象,古玉人的难处在此,快乐也在此处

古玉鉴定
知识与灵魂碰撞
(0)

相关推荐

  • 《古玉学步》目录

    (1):古玉几个不可仿的特征 (2):图说古玉惊裂纹不可仿 (3):图说古玉土蚀结晶不可仿 (4):图说古玉塌缩不可仿 (6):古玉的光气不可仿 (7):古玉的熟旧感难仿 (8):图说古玉皮壳难仿 ( ...

  • 金玉满堂群闲师说祭坑仿品

    ​        金玉满堂群闲师说祭坑仿品 说说祭坑吧,新群友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祭坑的玉器是目前市面上比较多的标本器,很多新入高古玉的人都会想着买个标本看看,学习学习 但是仿品祭坑却是很多,做仿品 ...

  • 【每天美玉】——科技检测在古玉辨伪中的作用(2)

    03 技术研究 我们今天所说的古代玉器仿品或称赝品,主要是指近几十年来为了谋求金钱利益,制假造假,生产出的古玉仿品,大都是用电动工具大量制造,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玉质低劣,纹饰粗鄙. 我们可以将电动工具 ...

  • 古玉学步(79):高清大图赏辨良渚真仿阴刻线

    一夫之 5000年多前的良渚玉器,1毫米内刻画了3到5条线. 用的什么工具?肉眼如何微雕?简直不可思议,至今仍然是谜.所以良渚阴刻线依然是神秘的(图1). 图1-1 图1-2 图1-3 都不知其所以然 ...

  • 古玉学步(107):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

    一夫之 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带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对于高古玉的鉴赏者来说,把握这个砣刀技法的特征,对高古玉辨真识仿大有裨益. 高古玉的砣具阴刻线,在刀法的基础上形成技艺. (一)高古玉砣具阴刻线的刀法 ...

  • 古玉界:技艺精湛的汉玉“阴刻线”与“游丝工”

    古今藏家玩玉.论者说玉,无不对汉玉"游丝工"阴线刻技法的精微.奇巧.圆熟.唯美推崇备至,然拘于早期文献记载阙疑.传世器与出土物中可比勘互校的典型器不多等原因,关于汉玉"游 ...

  • 古玉辨别之,新老阴刻线的特征

    可以推想古代玉工会发现,当阴刻线足够宽时它的线底如果不打磨的比较光滑,要是陀痕刺目,甚至露着白茬,那在视觉上是很难看的,甚至在某些古玉上这种线底抛光更强的宽阴刻线,还成为一种刻意的装饰手法,最典型的就 ...

  • 关于古玉纵向阴刻线里是否存在横向螺旋纹的探讨(三)

    有许多人以前也看到过此类横向螺旋纹,有过怀疑,也有过一个个疑问,但就关于此类横向螺旋纹的文章很少见到.再加上有的"专家"说只要见到阴刻线上有横向螺旋纹就是仿品,就是现代工具的制作的 ...

  • 古玉学堂:工源阴线起,器源阴线生,从阴刻线了解玉文化!

    玉文化陪伴了中华文明千年之久,远在文化初期,就已伴随文明发展.她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感情,融入了太多的智慧. 工源阴线起,器源阴线生.从简单的一条阴线起,琢玉陆续发展出了双阴线.阳线.起地.剔地.浅浮雕. ...

  • 古玉学步(130):良渚文化阴刻线真仿揭秘

    良渚文化在工艺上的神秘之处就是良渚的阴刻线(参见<古玉学步(69):浮雕阴刻良渚纹工序严谨如传神>),良渚文化玉器的阴刻线带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特征. (一)良渚玉器 ...

  • 国家博物馆藏高古玉,一次看个够!

    "京城第一玩主"王世襄 79件家具入藏上海博物馆 鞍形饰 新石器 大汶口文化 兽面纹刀 商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长9.3厘米.宽4.4厘米 凤鸟纹石磬 商 武丁时期 ...

  • 历代馆藏高古玉璧大赏

    历代馆藏高古玉璧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