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笔记:D6732上拉着队伍去“旅游”的直销者

梁东方

头发已经不足以遮挡秃顶,但还是顽强地留着头发,因为她是女人,当然也仅仅是这一点还能证明她是女人了吧。

从一上车开始,她就在车厢那头的走廊上一边向这边走一边旁若无人地高声叫喊着说话,滔滔不绝如江河之水——这样说实际上已经极大地亵渎了那自然界的江河,即便是被污染的江河也还是比她的滔滔不绝要干净、要宜人。

李姐你几点到的?你到的早,你最准时,你最厉害!张姐王姐你俩是一起来的吧?有伴儿最好,互相照应,看着东西,那叫周全,哈哈哈……陈姐你在这儿呢!你叫我好找啊,这都是咱们的座儿吗,这个不是啊,没事让他跟咱们换换,咱们姐妹坐在一起多热闹,哈哈哈……马姐你放心我已经跟他们说了给你留着前面的位置,保证不让你晕车,晕车也不怕吃上点咱们的药,马上就好,谁让咱们有药呢!哈哈哈!刘姐你不应该啊,不应该穿这么厚,哦哦,你是有经验,知道这火车上冷啊,外头都他妈的40度了,里面只有外头的一半,不冷那才怪了呢!冷也不怕,谁让咱们有药呢,吃上一片立刻就不冷了,你说是不是,哈哈哈哈……

上车的乘客这时候基本上都已经坐定了,几乎没有人说话,大都戴上了耳机,看着自己的手机。但还是无法屏蔽掉她的高音,她的高音从车厢那头过来再从车厢这头传到车厢那头去,经久不息,完全没有随着火车安静地启动而停下来的意思。

她在公共场合的这种肆无忌惮之状,完全像是在自己的专列上,或者自己家炕头上的表现;而其实真正在自己的私人环境里,她倒未必会一定如此了。正因为是在公共场合,所以她就格外嚣张。这叫活得精彩,精彩不精彩就看能让别人听见的声音高不高了。

而实际上她是在率领着一群年龄相仿的大妈们去开会,开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卖药。这个药,据说任何癌症半年时间就好,总共花费6000多块钱。其他的一切病症,什么糖尿病脑血栓风湿腰椎颈椎等等,包括感冒拉稀便秘没有胃口过敏长疙瘩出疹子耳聋眼瞎,都不在话下;信不信由你,信了你的病就好了,不信当然好不了了。她用沙哑的嗓子向认识不认识的人们讲说着这一切,吼吼的,唾沫横飞的。她的理论和实例结合的现身说法之中,不断地掺杂进去跑了题的家常唠嗑,从家里让狗叫自己起床,到自己爸爸是搞环保的科学家,80多了还在带研究生,再到自己爸爸的爸爸也就是自己的爷爷是老北京,是当年从深县走出去的老革命,胜利后落户北京;母亲是从深县考大学到北京的。我在北京长大,八岁回到深县,我在深县三年,我会说深县话,深县穷啊,什么?现在不穷了,不穷也还是穷啊!三年后来我才跟着我爸爸到石家庄……

她貌似什么都说,都在向着整个车厢广播,但是稍微注意一下就会明白,她所说的,都是其人生中最值得炫耀的事。

终于,她率领的学员里有一个老姐姐不甘示弱了,说自己也是北京人。自己母亲1960年把位于通州的一个四合院160块钱给卖了,要是不卖现在怎么也值1600万!另一个马上附和说,得一亿六千万!

这个天文数字在无人附和的情况下,让车厢里暂时安静了一下,周围每一个戴着耳机看着自己的手机的乘客,几乎都已经开始默默地为终于迎来的安静而庆幸了。

但是那个带队直销的大妈却又开辟了新的战场,和邻座的一个陌生男人大谈特谈矿区的区长谁谁谁,而那个矿区来的人显然也是知道点实情,就说是矿区医院的院长。她也就马上改口,说是是、院长院长。然后开始历数院长家的孩子的名字,老大叫什么,老二叫什么,老三叫什么,老四叫什么,老五叫什么,最后才说,院长是我表叔,退居二线还享受厅级待遇呢。我表叔以前不信我们这个药,中风以后吃了一星期就好了,跟没事人一样了,所以一下就信了。咱俩加个微信吧,你没有微信?不会用?来我教给你,没有微信落后了啊,现在什么不靠微信?什么,不加,好不加也没有关系。这东西就是个缘分,你看看我们这么多老姐姐哪一个不是先吃了药,的确有了疗效才参加活动的!我们今天去盘锦,盘锦回来去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回来去黄骅,哈哈哈,忙得很啊……

在京广线上跑的这趟动车,速度一点也不比普通线路上跑的火车快,几乎逢站必停,但是因为座位格式是与高铁列车一样的,而价格又比高铁便宜了很多,更关键的这是仅有的几趟比较接近直线地直接开往唐山秦皇岛的列车,所以总是满员,而且有不少无座者,只能这里那里地站着。

在这趟时代的列车上,她近于广播喇叭的电量充沛的现身说法在一拨拨的乘客上下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自己声嘶力竭的传播力。将围绕着那个药与她们为了那个药而去开会的兴奋扩散到每一个乘客的脑子里,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她就这样顽固地传播着,以一种疯癫却同时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做着不遗余力的表演。

她们在保定下车,下车以后将集体乘坐大巴前往东北盘锦,去那里进行洗脑和销售。为了在即将启程的大巴上预定前面的六个座位,她打了无数个电话,来回说了无数遍;她的这种直接关怀让她率领的老姐姐们的队伍愈发对她满意有加;值得提出的是,这些老姐姐们对她在公共场合的持续的高声大嗓,始终都没有任何人表示出哪怕丝毫的微词……

她在自己制造的热烈的高声里率领着她的老姐姐们一下车,车厢里就像是滔天巨浪戛然而止的大海,静得很让人不适应;连这慢吞吞的动车好像速度也突然快了起来,它终于甩掉了那高声叫喊了一路的领队以及那些沉重的老姐姐们,它将不必绕行北京,直接走直线前往其实一点也不遥远的天津……

(0)

相关推荐

  • 返乡记游(二)

    火车上的一晚,我睡得并不踏实.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引起了我的注意.两个孩子相差近3岁,看上去稍小的孩子也有7岁的样子.我正疑惑母女三人的休息之地,只见妈妈已安排两个孩子挤在了一张中铺的位子上,而她自 ...

  • 火车为啥从不设18号车厢

    说起火车,相信很多人都乘坐过,但是高铁还是很少坐过,经济有限,觉得高铁是很昂贵的,后来人们去远一点的地方都会首选火车,买到火车票之后人们会拿着票去候车厅等待上车,在站牌我们会看到一节就有编号的车厢,但 ...

  • 火车笔记:你坐到里面去

    梁东方 短途坐普速车,价格只是高铁的三分之一,而时间也只多出来四十分钟.到站还是市中心,而不是远在郊外的高铁站,所以还是很好的选择.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普速列车的晚点越来越多,经常不是一趟车 ...

  • 火车笔记:利用倒车的时间去看黄河

    梁东方 到一个从来没有到过的车站倒车,距离下一趟车有两个小时.是在火车站干坐着,捧着手机等,还是出去好好利用一下这两个小时?这个念头实际上只是在头脑里一闪而已,我已经走出站,骑车上了共享单车. 从地图 ...

  • 火车笔记:从高山上的阳泉向着平原而去的6032次

    梁东方 与自己一向喜欢的自行车旅行相比,坐火车可以省了长途骑行的劳顿,到了车站以后全程步行,边走边看,完全随机,偶尔看看地图,修正一下方向,向公园绿地.小街深巷.繁华闹市任意而行:午饭时到菜市场里采购 ...

  • 火车笔记:碗面何以成为火车上的标配饮食

    梁东方 不是谁公布过这一标配饮食,更不是有权威机构的什么认定,碗面之所以成为火车上的标配饮食仅仅就是出自大多数人的实践经验与观察观感.如果不在火车上冲一碗面,你就不能汇入特定环境下的普遍行为的入乡随俗 ...

  • 火车笔记:火车上的人们

    梁东方 长途漫漫,如何度过在火车上的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人在火车上的表现,往往也是自己真实的人生状态最直观的说明.他们在狭小空间里的几乎被固定住的时间空间里的一切,都互相呈现在对方的目光里.耳 ...

  • 火车笔记:广场上吃饭的旅客与旅途饮食

    梁东方 匆匆地从地铁口出来去火车站的进站口--地铁和火车站不论是哪一个新建,还是同时建,少有能互通的.人们不得不出站再进站,安检再安检,上上下下地跑,既耽误时间还浪费公共资源.这种情形以北京西站为标杆 ...

  • 火车笔记:普速列车上的最佳位置

    梁东方 普速列车上的最佳位置,并非那些靠窗的位置,尽管那些靠窗的位置和不靠窗的位置比较起来还是很令人羡慕的:普速列车上的最佳位置也不是靠过道的位置,尽管和中间位置比较起来,靠不了窗能靠过道也是可以伸展 ...

  • 火车笔记:和普速列车对比意义上的高铁

    梁东方 高铁站一片繁忙,站里站外人都很多.看起来比之普速列车的火车站人一点也不少. 很多人匆匆赶到了站前广场上,不进去,是因为时间还早,不想进去很多人凑在一起:也有些人时候是为了在外面再抽一根烟,以为 ...

  • 火车笔记:从太仓站坐火车去上海

    梁东方 这是一个从坐火车之前买火车票开始就需要格外较真.格外认真的时代,因为不论是出发地还是目的地可能都不止一个车站,甚至各有好几个车站,稍不注意就会买错了票.去错了车站. 目前太仓的两个站,要去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