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安门史话》连载(39)

久居地安门的老北京人

2004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主持下,经过市规划委等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北京旧城保护首次以立法形式加以明确。这些规划文件就像一张张的防护网,使北京的古都风貌不再被继续受到破坏。

1950年代的地安门

遗憾的是地安门早已经不在了,最为可惜的是仅存的地安门西侧的雁翅楼,是在1999年修建平安大街时才被拆除的。专家学者们共同认识到,地安门内外大街既是皇城内部城市的主要道路,又是北京旧城北部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恢复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打造北京城市名片,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久居地安门的老居民唐松杰欣喜地看到,2005年以后,地安门一带几乎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的城市改造。相反,那些以前只是在老照片里见到的老北京却不断修复和再现。比如,地安门雁翅楼,以及地安门火神庙,都是在原址复建或重新修复的。

地安门外大街火神庙

著名文保专家谢辰生先生曾说过,应重点疏散旧城的外来户,让那些“老北京”尽量留下来。唐松杰十分认同这样的观点,“这些原著居民对北京有着很深的情感和记忆,他们是这座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始终坚信,“胡同的原著居民还在,北京的文化便会传承下去。”他举了个例子说,一次在地安门吃炒干时,有个外地小伙子问这是什么?唐松杰很惊讶地看着对方说,你都不知道是什么,为何还要排队?对方回答说,听说是老北京名小吃。

炒肝

还有一次在小吃店喝面茶,一个外地客人用勺子将面茶和麻将调料搅拌在一起。一位不相识的老北京着急地说道,面茶不能这样喝,应该这样……说着话,还亲手示范。这就是老北京的传承,老北京的文化。

1936年生在地安门,长在地安门,15岁就远到张家口工作的杨大妈,已经年近八十岁了。在退休后回到北京的日子里,杨大妈总是惦记着来地安门走走看看。在小吃店喝碗面茶,出店门站在地安门十字路口,指指点点地寻找着童年时的记忆。

杨大妈回忆说:“小时候我父亲就在地安门前摆摊卖烟卷,为了中午不耽误生意,我每天放学头一件事就是给我父亲送饭。有空就在地安门大门洞底下玩会儿,特别是夏天,小风飕飕的,可凉快了。”杨大妈接着说:“看如今这大马路,多痛快啊!连胡同里地上都铺着大方砖。我们小时候就流传着这样两句话'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只要是下雨下雪,那路根本就没法走。”

地安门外大街

自2005年起,西城区对文保区开展了整治提升工程,包括人行便道的改造,使用最新研制的渗水砖。有雨水不存在地面上,直接渗透。既方便了行人,又保护了地下水。在街面美化,如建筑物外立面、胡同、牌坊门楼整治、架空线入地、新增改建绿地等,就连路两边的垃圾箱都是重新设计的。

如今,地安门外大街沿线已完成了景观提升工程,街道、门楼、牌匾、胡同等都将按清末民初时的旧貌修缮,楼层高度超过两层的必须降低“身高”,或者干脆拆除。最碍眼的就是地安门百货商场,是复古工程中重点改造中的重点。(待续)

(0)

相关推荐

  • 《1955年9月授衔时十位大将居住的公馆...

    <1955年9月授衔时十位大将居住的公馆寓所> 粟裕: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东侧雨儿胡同33号院. 徐海东:辽宁省大连市文化街75号 黄克诚: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恭俭胡同2号 陈赓:北 ...

  • 什刹海义留胡同轶事拾零

    <鼓楼静语>邮箱1225077169@qq.com 欢迎老街坊们投稿. 照片提供:阿俊       义留胡同 我们的时光 赵雷 偶然来到静姐为老街坊们营造的云之家--鼓楼静语,看到很多老街 ...

  • 《米粮库胡同往事》连载(3)

    名人笔下的地安门 米粮库胡同距离地安门仅一箭之遥.早先地安门在百姓口中还有个俗称--后门,与正阳门的称呼的前门相对应.早在上世纪30年代,时任北京大学教授朱光潜,就住在后门内路东的慈慧胡同3号.他撰写 ...

  • 《地安门史话》连载(3)

    太监偷盗成风,建福宫着起大火 1923年夏,故宫中的建福宫着起了大火,百年宏伟建筑连同无数奇珍异宝付之一炬.已然逊位的溥仪,对这场大火的起因心知肚明,立刻拘押了几名太监进行审讯,但终因"查无 ...

  • 《地安门史话》连载(8)

    太医怎样给宫中的女眷们看病? 光绪被慈禧软禁之后,总觉得自己病身沉重,痛感是吃药太多导致,于是,光绪专门对御医们说,你们看我的病能治就开方子,千万不能以药试病.但太医们谁敢不开方,居心何在啊?甚至在光 ...

  • 《地安门史话》连载(9)

    恭俭胡同古庙多,三宝太监在此办公 恭俭胡同北起地安门西大街,南至景山后街,距离紫禁城只是一步之遥.所以,在明清时将内官监署设置在此.也是考虑到实际距离,虽不像太医院那样人命关天,但皇家工程同样也是人命 ...

  • 《地安门史话》连载(10)

    京城第一大茶馆--天汇轩 当年,在地安门内都是围绕着皇家服务的衙门,但出了地安门则为人间俗世了.由于守着皇城住得多为在衙门里做事的官吏,所以在吃喝玩乐上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俗话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 ...

  • 《地安门史话》连载(15)

    据翁立所著<北京胡同>中写道:"地安门共五大间,地基只有数尺,门北与马路平,门南稍向下斜坡.中间的三大间,是大门洞,东西各一大间,是守门人员和更夫住的地方.红墙黄瓦,门上的大横梁 ...

  • 《地安门史话》连载(16)

    用画笔记录地安门的人 在地安门周边,有这样一些人对地安门情深意切.早起出门他们与晨光中的地安门擦肩而过,晚上下班与暮色中地安门如影相随.久而久之,地安门就好比是心中的上帝,看见它心里就感觉那么踏实和安 ...

  • 《地安门史话》连载(17)

    张先得(中)捐赠画作 还有位名为张先得的年轻人,当时是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的学生,站在北新桥的欢迎队伍中,衣服后背上用粉笔写着"解放了",又唱又蹦地表达对北京古城的热爱.偶 ...

  • 《地安门史话》连载(25)

    张之洞故居成机关大院 走进地安门外大街白米斜街,一座与众不同的大院子映入眼帘.广亮大门对面是一扇保存完好的大影壁,上马石.八字门墙等,昭示着昔日院子主人的身份:这就是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的故居 ...

  • 《地安门史话》连载(33)

    冯友兰:从清华园到白米斜街 冯友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深入人心,大多粗通文化的中国人,都是通过阅读这部著作而开启智慧的人生.冯先生早在1924年就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