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刘家村的“帝王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刘家村的“帝王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1、刘家村的“帝王文化”的挖掘
刘家村有五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据《刘氏宗谱》记载,刘家刘氏始祖为汉高祖刘邦,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后裔。唐朝唐大中时节度史刘巨容,世居江西上饶弋阳新陂里(曹溪镇刘家村),长子刘汾,唐咸通辛卯进士,居江西;刘孟节,元代时由建德师源(安徽池州东至县昭潭镇思源村)迁居纯孝乡刘店园(今女埠街道虹霓山村),刘士荣明代时迁入刘家。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汾是唐代著名的节度使。自西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登王位(公元前201年登皇帝位)至南宋、金、齐帝刘豫公元1137年退位止,期间1343年中,刘氏共有59位皇帝,在帝王位共计676年,其中西汉一一东汉一统中华天下426年。刘姓除了帝王对中国的贡献第一之外,在文化上,对中国的贡献也是首位的,在中国社科院编著的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100部书中,刘姓的撰写和编著或编纂的书籍达9部,占了将近10%,,列众姓氏第一。
刘家村一直以来商业繁荣,附近的高丼、东坞、太平桥、余村均以刘家为中心,购买货物、商品。因此,刘家村在明清及民国时期均开有药店、糕饼店、黍作店、豆腐店、肉店、百货店、理发店、棉花店、小吃店。药店有瑞生堂、鸿德堂,瑞生堂民国六年由刘汝其坐班,后由其侄儿刘瑞生接管,改称“瑞生堂”,刘汝其为坐堂中医师。鸿德堂由刘鸿卿建于民国十年,刘鸿卿为坐堂中医师,专治小儿科。1953年创办广生堂,1955年移到清塘畈经营。刘家做糕饼的大有人才,刘如松、刘绍云、刘雪葵、刘璟璘、刘兑济、刘兑吉、刘兑良、刘有生、刘立年等等都是著名的糕点师。靠弹棉花走天下的也不少。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刘家村人凭着自强、自立、自创、自为的精神,走南闯北,经商开店、办厂、办公司、办企业,走出了一条刘家村人的奋斗之路。“一个弹锤走天下”是刘家村人的千古绝唱,创新、创业、自强、自立是刘家村人迈向全国的精神脊梁。
民俗文化、地域风情,它包括传统节日、风土人情等人文风俗。刘家村自元代肇基以来,立祠祀典,历史悠久,长期的群居生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习俗。特别是明清两代,科举鼎盛,这当中正直廉洁之士、名宦硕彦如星汉灿烂,蔚为人文大观。在此也都积淀了丰厚的民俗文化,她已成为弥足珍贵的人文菁华,为古村刘家塑造了新的“亮点”。这些内涵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能得到正确引导,积极弘扬,是落实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描绘新农村蓝图的具体行动,是非物质文化的颂歌。
2、刘家村的“帝王文化”的利用
多姿的风情,包括传统节日、婚丧喜庆。这些习俗与本市其他村庄大同小异,传统节日农历每月都有一两次。过去该村较为隆重的节日有春节、元宵灯节、端午节、中秋节。长期以来,刘家村还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叫“月半节”,在这一年的“月半节”全村都要举行请神祭神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现在,刘家村人不再囿于这一古老形式,已将“月半节”办成民俗文化节,以提升传统民俗活动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它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弘扬了传统特色文化,而且用新思想、新办法建设新农村。2005、2013年元月,也就是农历的2004年、2012年腊月,村里连续两次成功地举办了民俗文化节。节日期间,全国各地的乡亲都相邀准时回家,四邻八乡的人们也相继赶来,上千人汇聚在一起,共同欢度民俗文化节盛典。
刘家剪纸、墙画、砖雕、肖像画、书法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刘家村特有的文化事像。浙江省文化户就有刘震斌、唐文光、唐福生3户。
刘家迎銮驾,是帝王出巡是的仪仗队,其民俗文化节常办常新,一直都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兰溪电视台、金华电视台、兰江导报、金华日报、金华晚报都相继播放及刊出文化节盛况。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刘氏中有突出贡献的帝王进行宣传,打造美丽乡村品牌,刘家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