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多伟大?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绝对颠覆你的认知

说起明朝,你脑海中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光着屁股被打板子的帝国重臣?还是围着太监喊爹的翰林学士?而我的第一印象只有——伟大。我知道有人会不同意我的观点,但先别急着争辩,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明朝有多伟大,绝对颠覆你的认知!

首先,明朝是得国最正的朝代。知名的民国历史学家孟森在他代表作《明史讲义》里讲过一句著名的话:“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得国最正的朝代,其实就只有汉与明。

为什么这么说呢?匹夫起事,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朱元璋全家饿毙,一个要饭乞丐加入红巾军造反,只是为推翻暴元,活命而已。正所谓吊民伐罪,根本半分篡权夺位的心思。

反观宋元,宋太祖是黄袍加身,很难说他有没有私心,而且身为禁军领袖,位高权重,欺负后周的孤儿寡母也是轻而易举。而这种被别人送上皇位的人,那就不得不进行妥协,说话都要低三分,想办点事都会处处受阻。

而元朝更过分了,不仅直接暴力入侵,还把除蒙古人之外的人,像垃圾分类一样,分为上中下几等。放着好好的地不种,非要回归自然,圈地养马,搞得民不聊生。

明朝,是得国最正的朝代,没有依靠任何外来势力,也没有进行任何妥协,就以此奠定大明近三百年的基业。而清朝呢,并没有什么创新,就照抄明朝的制度,也延续了两百多年。也就是这种自力更生、得国最正的底气,让明一代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硬气的朝代,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

投降?不可能投降,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直到明朝灭亡,它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也没后退半步。大臣力劝他南狩,也就是逃亡南京,苟延残喘再战。他直接拒绝,因为北京是帝陵,也就是明十三陵所在。祖宗们都在这长眠,安能退一步?于是崇祯最后选择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上吊,也没逃离北京。

在自缢前,他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了最后的遗书:“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而后面清军征战,也遭受了极其激烈的抵抗,特别是在江阴,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江阴抗清三公,以十万之军,抗数倍之敌,重创清军亲王孔有德之精锐。最后江阴城破,清军屠城,竟无一人投降,可谓是从头硬到底。那是什么信念支撑他们呢?不过是“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河山”。

反观大清,英法一入侵,就一溜烟跑到了热河,更别说不管百姓的死活了。甚至慈禧还说出“量华夏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卖国求荣的话,哪怕他们有大明的一点血气,也不会说出来。

明朝不仅抗后金,和匈奴硬,对外来侵略者,一样硬。那时候葡萄牙觊觎我国领土,凭借船坚炮利,烧杀抢掠。时任广东海道副使的汪鋐(hóng),在屯门地区,率领大明水师抗击葡萄牙。几次交锋后,大明水师就彻底击溃葡萄牙军。此后二十年,葡萄牙再也不敢进犯中国领土。

而明朝之所以这么硬气,是因为明朝的军事战法和火器研究的水平,一直稳居世界第一梯队的宝座。不管是茅元仪的《武备志》,还是各级官员研究的,《西洋火器法》、《西洋火攻神器说》,都代表了大规模、高层次的技术引进和研究,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明朝还创立了中国史上最早的职业化热兵器军队——神机营,并且创造性的发明了火器作战战法——火铳的三排轮射。而耀武扬威的欧洲殖民者,比如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两百多年后才学会。

除了军事成就外,明朝的文化科技也高度繁荣。各行各业,诞生了一批世界级的专家学者,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还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可是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技术著作。甚至数学上的导数,都是由明代大数学大家王文素首次使用。

并且明代市井文化非常繁荣,四大名著在明朝诞生的就有三本,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当然,还有一本非主流名著《金瓶梅》

此外还有财政。明一代的财政,还对平民格外友好。明朝一代,除了建国后的一小段时期,其余时间没有通货膨胀。所以民间经济空前繁荣,也因此滋生了市井文化。而且明一代确立了银本位制。这得益于对外贸易交流的频繁,在1570年到1644年这70多年间,光是美洲就大约有1.3万吨白银流入中国。明帝国,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银帝国。

不仅如此,明代对农民也特别友好,不仅优惠政策应有尽有,具体的落实还特别“硬”,朱元璋还专门立了一块石碑,在上面刻了几个大字:“永不加赋”

看到这里,明朝在你的印象中还是那个宦官当政、腐败严重的刻板印象吗?不可否认它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它的伟大毋庸置疑。当然,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想法,也许你觉得自己的观点更加正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