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仿制药巨头盘点(三) | Mylan:闪耀的美利坚之星
国际足球巨星的中国医药圈代言人,不想当作家的球星不是好医药人。邮箱:154306204@qq.com
没有大哥的百年底蕴、万贯家产,也没有二哥的雄厚背景、独门绝技,年轻的三弟传承着创业之初的老兵精神、怀揣着光耀美利坚的坚定信念,在通往成功的家乡之路上执着前行着。虽然如今已是洋装在身,但骨子里早已深深的刻上了星条烙印;虽然前路漫漫、荆棘密布,但心中那个美丽的梦想从未改变。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勇敢的Mylan一定会用手中的神笔书写出更加光辉的传奇,让我们共同见证美利坚上空那颗璀璨的明星发出更加闪耀的光芒。
公司简介
Mylan成立于1961年,目前公司注册地址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全球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卡农斯堡,全球员工总数超过35000人,是全球及美国的第三大仿制药公司。公司分为仿制药和专科药两大部门,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2个研发基地、9个原料药生产基地和35个制剂生产基地。业务范围包括原料药、仿制药以及部分专利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有250余种原料药以及1400多个制剂上市产品,贸易覆盖全球约165个国家。.
Mylan在研发及生产方面拥有较强的实力,现有产品线覆盖口服固体制剂、注射剂、贴剂、吸入剂、膏剂等多种剂型,主要产品年产能为:650亿片/粒口服固体制剂、3600千升原料药、5亿支注射剂和2.6亿片贴剂。
发展历史
完成了对Abbott美国以外发达国家市场专科药和品牌仿制药业务的收购,扩展了其在欧洲、加拿大、日本等美国以外市场的业务;完成了对合作伙伴Famy Care旗下Jai pharma的收购,成为全球女性健康类药品的领导者
销售表现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和大家一起来科普一个概念——“税收倒置(Tax Inversion)”。简单说就是指企业为了少缴税,通过海外收购等改变注册地的方式(由高税率国家迁往低税率国家),将原本适用的所在国的较高税率变更为新注册国较抵的税率。Mylan正是在2014年收购雅培仿制药业务的过程中将整合后的公司注册到了阿姆斯特丹,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适用税率20%以下的荷兰公司,而公司的众boss们组团跑去了英国办公。
其实Mylan在这次变身中采用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创新型税收倒置模式,首先被收购方雅培并非海外公司,其次收购主体也只是公司的部分业务,随着美国政府已经逐步加强了限制与管控,未来此类操作的难度将逐步加大。
虽然注册地变了,但Mylan从骨子里还是一家扎根本土的美国公司,就像国内某些拿到外国护照的明星,再怎么变也是用过身份证的“中国制造”,再怎么牛也还是要在中国的娱乐圈儿里混。
2015年Mylan总收入为94.3亿美元,相比上年增长22.1%;总利润为42.2亿美元,相比上年增长19.5%,利润率44.7%。仿制药全年收入为82.05亿美元,相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北美区收入为39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 ,占仿制药总收入的47.8%;专科药全年收入为12.42亿美元,相比上年增长了1.92%。
随着仿制药的竞争进一步加剧,Mylan的不少产品都面临着巨大的降价压力,2015年其全球最大的美国市场原有仿制药产品的整体销售收入出现了下滑,但是靠着Epipen等品牌产品以及新上市产品的良好表现,总体销售额上还是取得了不小的增长。
IMS数据显示Mylan美国市场2015年销售收入相比上年增长了8.9%。其中Epipen销售额突破16亿,延续了之前一骑绝尘的良好势头,是贡献最大的增长点;新上市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首年销售额就突破1亿,连同其他新上市产品贡献了另外的增长点。
2016上半年,Mylan总收入为47.5亿美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总利润为20.8亿美元,利润率43.7%。仿制药总收入为40.7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8%,其中北美区收入为19.3亿美元(从2016年起,巴西市场收入由其余地区被划入北美区,占据了其中约0.21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 ,占仿制药总收入的47.2%;专科药总收入为6.74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4%。
产品概况及策略
Mylan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2个研发中心,其中美国有3个,最为著名的当属位于西弗吉尼亚的摩根城基地,担负了其口服固体制剂的研发及生产任务,另外的9个研发基地分别位于英国、爱尔兰、加拿大和印度。除自身研发外, Mylan也在积极的通过合作研发、产品授权引进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其现有的美国市场仿制药和专科药生产线。除小分子化学药以外,Mylan还在生物仿制药领域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2015年研发费用为6.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5%;2016上半年研发费用为4.33亿美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28%。从不断提高的研发投入可以看出,其产品研发和引进的力度都在不断增强,而增长最主要来自于Mylan在呼吸系统和生物产品上的进一步投入。
仿制药
截至2015年底, Mylan在美国市场拥有430余个仿制药在售,产品治疗领域主要为抗肿瘤、疼痛科、抗感染和心血管,剂型主要为口服片剂、注射剂、贴剂、乳膏剂、凝胶剂,美国市场上每13张药品处方中就有一张来自Mylan。在所有仿制药产品中,约330个为胶囊和口服片剂,规格数量超过了950个;在所有产品中有约50个缓释产品,规格数量约125个。除口服剂外,注射剂也是其重要的剂型领域之一,其拥有70余个注射剂产品,规格约90种,同时另有约108个注射剂产品正在ANDA审评过程中。
片剂是Mylan最主要的产品剂型,在所有产品中占比最大,Mylan现有的片剂产品线也基本涵盖了美国市场上所有重要的片剂仿制药。虽然规模大,但是近年来面临的竞争也很激烈,更多的仿制药对手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抢占市场,即便是对于一些Mylan占有明显份额优势的产品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面临着降价的巨大压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竞争,Mylan加强了对于覆盖多种剂型的高壁垒难仿产品的研发和引进,努力拓展其现有产品线,同时依托于强有力的药证及诉讼实力,积极的进行专利挑战从而争取首仿上市或尽早上市的机会。在其最主要的口服固体制剂领域,近几年已有多个缓控释产品陆续上市,其中不少为首仿上市,在早期就奠定了较大的份额优势。
2015年,FDA官网记录的各仿制药公司针对原研产品的首家专利挑战ANDA申请共有58个,Mylan占据了其中的11个,包括4个独家首家申报以及7个与其他仿制药公司分享的首家申报,整体表现仅次于实力强大的Teva。
2015年美国市场仿制药首家申报数量一览
品牌专利药
根据IMS数据库和FDA官网信息进行统计,截止2016上半年,Mylan在售的NDA品牌药共有16个,涵盖了注射剂、吸入剂、口服剂、乳膏剂和贴剂,其中注射剂占据了其中的6种,是占比最大的剂型。
Mylan在美国市场的NDA品牌专利药(截至2016上半年,销售额单位:万美元)
从销售额来看,有3个产品的销售额在1亿美元以上,另有4个产品的销售额在1000万到5500万之间,其余产品均在1000万以下。所以并不是Mylan所有的品牌药都能大捞一笔,特别是部分已经过了专利期的产品盈利已经非常有限。从这些产品在Mylan近400个分子销售额的排名也可以看出, Mylan真正可以依仗的就那么几个,要说能做出巨大贡献的也就只有TOP3了。
在所有16个产品中,排在榜首的Epipen独领风骚许多年,是唯一一个销售额过十亿的产品,堪称Mylan当之无愧的镇店神器。
Epipen是一款治疗急性过敏的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该产品的NDA于1987年获得FDA批准,也算是一款历史悠久的老药了,原属于Merck旗下的子公司Der Pharma, 该公司于 2007年被Mylan收购,后被更名为如今的Mylan Specialty。
如今美国市场销售的Epipen共有黄、绿两种,规格分别为0.3mg/0.3ml和0.15mg/0.3ml。贴心的包装中除了各有两只装有药品的注射笔外还有一只没有药品的“培训笔”,用于正式使用前的练习。过敏反应发作的关键时刻,大腿一针下去立马药到病除,堪称过敏界居家出行必备之首选良药。“较短的效期+良好的药效+自助的方便+广泛的应用”使该产品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销量不断攀升,2015年全美各规格合计销量已经达到783.7万只,同样“宽松的竞争+不断的涨价”在上量的同时为Mylan带来了巨大的收益,销售额直线提高,2015年全美销售额已突破16亿。能把这么一款老药做到如此极致,确实是厉害了我的哥。
2011-2015年Epipen销售额及销量变化趋势图
此前风光无限的Epipen近来却摊上了事儿,“涨价风波”和“信任危机”让Mylan饱受非议,日子着实不太好过。“涨价风波”说的是这款成本不足20美元的神器价格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从不足100美元一路疯涨到600+美元,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和政府官员的不满。
风波愈演愈烈,危机之下的Mylan开始公关。首先在官网上发文一篇,细数了近年来公司在致力于过敏患者健康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包括“Epipen优惠卡”、“Epipen免费进校园”等,总结来说就是告诉大家Mylan其实一直把百姓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赚钱多少不是事儿。第二步就是给大家来点实际的了,3天后“进一步加强”、“迅速采取措施”等字眼出现在了Mylan官网的另一篇文章题目中,同时“300美元优惠卡”应声出炉。令人有点意外的是四天后Mylan又祭出了第三招, 决定在不久将以300美元的价格推出两个规格Epipen的授权仿制药,产品本身与品牌药将完全一样,同时后续还会陆续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为大家节省费用。三招过后,整个世界好像稍微平静了一些,但反对的声音还在继续,毕竟这个价格在很多人看来还是太贵了。
不管怎样,至少Mylan已经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了。其实Mylan涨价的频率确实勤了点,但药品出厂后的流通环节也同样让价格又高了不少,另外有两点说明一下:1. 600美元是一个包装两只产品的价格,并不是打一针就让600大刀打了水漂; 2. 有人说Mylan故意把包装做成两只增加销量。2010年FDA建议病人应该至少同时备有两只,以免第一只不管用,于是Mylan开始逐步将单只装撤市,开始主推两只装。所以涨价是根源所在,但是锅让Mylan自己全背也不太厚道。
俗话说祸不单行, 政府指出迈兰对EpiPen在政府推出的联邦医疗补助保险(Medicaid)中的归类不恰当,将本来应该作为专利品牌药的Epipen按照仿制药进行了划分,从而将本应按照23%的比率支出的返点费用变成了按照13%执行,从而省下了大笔本不应该省下的钱,于是Mylan又陷入了信任危机。这次错了就是错了,也没更好的解决办法,于是钱引起的问题还是让钱来解决吧,最终以Mylan同意支付4.65亿美元而告终。
如果把Mylan和Epipen的故事排成一部电视剧,或许可以叫做《笔尖上行走》。顺的时候,Epipen可以“一托到底、所向披靡”,Mylan可以自豪的说“如果说我比别人走得更快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Epipen的肩上”。但不顺的时候,Epipen也可以让Mylan“如立针毡,步履蹒跚”, 真是让其欢喜让其忧啊。
看过Epipen的故事后,也就可以体会到这款产品对于Mylan的重要性了。目前Mylan在品牌专利药方面的策略也很清晰,那就是进一步做强Epipen,在涨价策略受限的情况下通过上量来弥补,同时加强在目前具有一定优势的呼吸科、皮肤科等几个领域的专利保护产品研发和引进,以期在单品盈利的同时与现有品牌药和仿制药产品形成该治疗领域的集团优势,把目前销售额过十亿的几个重点领域进一步做大,在Epipen之外打造出更多的业务增长点。
生物仿制药
在生物仿制药方面,Mylan目前主要通过自身研发和与第三方合作的模式进行仿制药的研发,最早与biocon就6个生物仿制药(曲妥珠单抗, 长效非格司亭, 非格司亭, 阿达木单抗, 贝伐单抗和依那西普) 和3个胰岛素类产品 (甘精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 在研发和生产层面进行合作,2016年初开始与美国Momenta公司就另外6个生物仿制药(据有关人士推测为利妥昔单抗,阿巴西普,地诺单抗,帕尼单抗,奥马珠单抗和阿伦单抗)进行研发方面的合作,按照协议,迈兰将支付Momenta 4500万美元预付款,承担50%的研发成本以及承诺支付2亿美元以上的里程金。此外,两家公司还将共同分摊利润。
客观的说Mylan在生物仿制药方面与Teva和Sandoz两大巨头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本来就一马当先的二哥不断发力,产品在美国市场联奏凯歌;起步较早的大哥近来又与韩国大佬Celltrion强强联手,在此前基础上不断加码。望着两位大哥渐行渐远的背影,萌萌的三弟确实是宝宝心里苦啊,在今后的道路上还需加倍努力。
原料药
在收购印度Matrix后, Mylan的原料药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在对外销售盈利的同时很好的为Mylan全球范围内的制剂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支持,极大的降低了由于原料药供应出问题而影响制剂生产的风险,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内部可控。目前Mylan在印度分布有9个原料药生产基地,共有250余种原料药产品,年产能为3600千升。目前Mylan美国市场的多个制剂产品的原料药由其印度工厂提供, 同时也与全球范围内的一些其他公司建立了原料药的合作关系。
药品上市及注册概况
2015年Mylan在全球共提交产品上市申请1049个, 其中北美41个,EMEA地区522个,其余地区486个。2015年Mylan在全球共有731个产品上市申请被批准,其中北美77个(美国为56个),欧洲396个,其余地区258个。其中抗逆转录病毒用药申请为44个,分布在13个国家的14个产品上;美国的56个批准中,有45个为最终批准,另外11个为暂时性批准。截止于2015年底,Mylan在全球共有4109个产品上市申请待批,在美国有270个待批准的ANDA, 其中50个为含有paragraph IV挑战专利的ANDA。
Mylan 2015年上市产品
注:本表中上市前12月数据为该产品上市时最新的IMS数据所更新到的月份前12月的数据,该数据仅针对上市规格,并非该产品全部规格销售数据。芬太尼透皮帖为此前没有的新规格上市,其对应数据为市场现有的其余规格前12个月的数据
2015年Mylan在美国市场共上市了26个产品,均为仿制药,涵盖了片剂、注射剂、贴剂和胶囊四种剂型,其中片剂19种,注射剂3种,贴剂2种,胶囊2种。可以看出片剂优势非长明显,在19种片剂中又包括了崩解片、舌下片、缓释片和普通片几种类型。
需要指出的是这26个产品并非均为Mylan的新品(分子对应剂型仿制药此前未上市)上市, 其中有的产品是对此前已有规格的进一步补充,例如芬太尼透皮贴,是在原有的五个规格基础上上市了新的37.5、62.5和 87.5 μg/h三个规格产品;有的产品是在此前基础上进行的缓控释升级,如格列吡嗪缓释片和氟伐他汀钠缓释片,此前均已有普通片剂产品在市销售;有的产品是在此前已有规格的基础上对包装进行了调整,例如左炔诺孕酮炔雌醇片此前已有0.15 mg/0.03 mg规格在市销售,为28片装,此次在规格未变的情况下将单板28片装调整为了91片装。
从适应症看,产品涵盖了心血管、镇痛类、激素类、抗感染几个主要领域在内的多个治疗领域,从数量上看没有特别突出的领域,上述四大领域的产品数基本持平,抗肿瘤、抗病毒和精神类领域又均贡献了部分产品。从销售额看,所仿产品既有埃索美拉唑镁缓释胶囊这种年销售额几十亿美元的大药,也有一些几千万的产品,最小的奈韦拉平缓释片上市规格此前12个销售额仅为6.8万美元。Mylan产品上市后表现最好的是埃索美拉唑镁缓释胶囊,2016年上半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亿,贝沙罗汀胶囊等几个产品也都在千万以上,总体表现尚可,其中标黄的三个产品获得了180天独占期,为首仿上市产品。
Mylan 2016年上市产品
注:本表中上市前12月数据为该产品上市时最新的IMS数据所更新到的月份前12月的数据。该数据仅针对上市规格,并非该产品全部规格销售数据。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为此前没有的新规格上市,其对应数据为市场现有的其余规格前12个月的数据。
截至10月23日,2016年Mylan在美国市场共上市了20个产品,均为仿制药,涵盖了片剂、胶囊、注射剂、口服液四种剂型,其中片剂13种,胶囊4种,注射剂2种,口服液1种,片剂优势依然非长明显,在17种口服固体制剂中包括了5种缓控释产品。 标黄的莫达非尼片等三种产品获得了180天独占期,从而得以首仿上市。所仿产品中瑞舒伐他汀钙片为十亿级产品,其余产品上市前12月数据也都在两千万美元以上。从治疗领域看,心血管类占比最大,抗感染类紧随其后。
TOP10产品
Mylan TOP10产品中有七个为仿制药, Epipen等三个为NDA品牌药。从销售额看, Epipen一骑绝尘,左旋甲状素片紧随其后,销售额也突破了5亿美元,其余8个产品差别不大,都在1亿美元以上。
Mylan 2015年销售额TOP10产品
单位:亿美元
从剂型看,片剂3个,胶囊、贴剂各两个,凝胶剂、注射剂和吸入剂各有一个;从适应症看,分布非常分散,没有完全相同的治疗领域;从排名看,前三名的排名相比去年没有任何变化,4、5、6、8位的四个产品与去年相比发生了微小的变动,诺孕曲明/乙炔雌二醇贴和卡培他滨片两个产品变化较大,在去年排名较低的情况下杀入了今年的前十,而最大的惊喜来自于排在第十位的埃索美拉唑镁缓释胶囊,上市首年就取得了破百亿的佳绩。
相比2014年的Top10产品榜单,阿托伐他丁钙片、非诺贝特片/胶囊、美托洛尔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四个产品的销售额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跌出了前十。前三个产品分别跌至2015年榜单的13、14和24,多少还能说得过去,最惨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直接一滑到底,跌到了127。其实就该产品而言,Mylan在2014年之前的表现一直是一骑绝尘,直到2014年销售额才被Sandoz赶上,但毕竟还是个第二名,2015年直接从亿级降成了百万级产品。正当大家唏嘘之际,Mylan的换代产品埃索美拉唑镁悄然崛起,也算得上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或许Mylan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收购
在如今全球市场的大环境下,不解放思想借力外脑很难走得更远,所以通过收购跟多领域的合作取长补短、做大做强也就成了各路群雄的家常便饭,对于抱有雄心壮志的本地土豪Mylan更是如此。
在收购方面,近年来Mylan动作不断,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收购丰富了原有产品线,进一步提升了在皮肤科等领域的实力,在仿制药和品牌专利药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补强。
当然最劲爆的还要数Teva,Mylan和Perrigo三家之间那两场轰轰烈烈的收购大戏。Mylan分饰两角,两个频道同步播出,剧情异曲同工,堪称美国仿制药圈子里的年度巨献。
其实最初的主角只有Mylan和Perrigo两家,在4月初Mylan向Perrigo发出收购要约后,没想到半路Teva乱入了进来,于4月底向Mylan发出了收购要约。于是Mylan一边温柔不懈的追Perrigo,另一边还要强硬执着的拒绝Teva。“理念从根本上冲突”、”严重低估Mylan价值”,“没有理由在成功的道路上卖掉公司”, Mylan的管理层旗帜鲜明,但是部分股东还是被Teva的报价打动了,关键时刻占据Mylan 14.5%股份的最大股东Abbot站出来支持了管理层的决定,最终Mylan成功的坚守住了独立的阵地。
2015年7月,Teva宣布与Allergan达成协议,放弃对Mylan的收购。Mylan第一时间送上祝福,表示未来Mylan将继续坚定不移的执行自己的战略。此时的Mylan接下来终于可以专心对Perrigo继续发起攻势了。
同Mylan一样,Perrigo从始至终态度明确,那就是宁死坚决不从,展现出了勇敢的大无畏精神。从4月持续到11份的拉锯战里,公司一直在不懈的动员股东抵制收购,Perrigo官网上打出的“ Do not let Mylan's efforts succeed.”很好的概括了这一过程中其不变的心声,最终这场大戏以Mylan黯然离去而最终落幕。
有人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有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个旁观的异国吃瓜群众,也只能送上一句“你们城里人真会儿玩儿“。为Mylan而来的Teva最终与Actavis成功牵手,而Mylan和Perrigo虽未牵手成功,但至少都成功的拒绝了自己不喜欢的。当“可惜不是你”的音乐响起时,或许真是一个皆大欢喜、没有输家的三赢结局吧。
合作
与Sandoz一样,Mylan也是一家与印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公司,除了其自身在印度拥有24个原料和制剂生产场地外, 同时与Gland等多家印度制剂公司和MSN等多家印度原料药公司就美国市场制剂产品的生产及其原料药供应展开了合作。同时Mylan美国公司中也活跃着多为印裔领导及员工,其现任总裁Rajiv Malik也是印裔,就是在美女CEO就产品上市或合作发表完感言后总会在后面补充几句的那位。此君出道于Ranbaxy研发, 进入Mylan前原为Matrix CEO,在2007年Mylan收购Matrix后进入Mylan管理层。
Mylan印度生产基地一览
Mylan美国制剂及原料药部分印度合作伙伴
与其他一些跨国公司一样,Mylan在印度的三个工厂在2015年8月份也收到了FDA的警告信,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所以能在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玩转的开的大咖才算的上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啊。
除了印度的合作伙伴外,Mylan也就美国市场产品与欧洲的多家公司展开了制剂生产和原料药供应层面的合作,而其目前与中国公司的合作还多限于原料药领域。
Mylan美国制剂及原料药部分欧洲合作伙伴
Mylan与美国本土公司则更多的在产品开发领域展开合作。
2013年12月,Mylan与Pfizer就一款长效毒蕈碱受体拮抗剂(LAMA)达成协议,获得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市场的商业化权利,进一步丰富了原有呼吸科产品线。
2014年4月,Mylan与美国研发公司Prosonix达成全球授权协议,涉及产品为GSK两款治疗哮喘用品牌药Flixotide® 和Flovent ® 的仿制药产品。
2015年6月,Mylan与美国研发公司Pulmatrix就一款用于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领域的干粉吸入剂产品达成合作协议,以期进一步拓展其呼吸科品牌药业务。Pulmatrix将继续完成后续的研发及临床工作,Mylan拥有美国市场独家商业化权利,并视研发结果拥有美国以外市场商业化开发权利的选择权。
生物仿制药方面与Bicon和Momenta的合作前文已进行了概括,此处不再赘述。
发展战略
进一步做强Epipen,同时加强在目前具有一定优势的呼吸科、皮肤科等几个领域的专利保护产品研发和引进,以期在单品盈利的同时与现有品牌药和仿制药产品形成该治疗领域的集团优势,把目前销售额过十亿的几个重点领域进一步做大,在Epipen之外打造出更多的业务增长点。
加强对覆盖多种剂型的高壁垒难仿仿制药产品的研发和引进,在片剂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其现有产品线,同时依托于强有力的药证及诉讼实力,积极的进行专利挑战从而争取首仿上市或尽早上市的机会。
加强与Biocon等其他知名药企的合作,借助合力, 通过共同开发或许可授权的方式,大力发展生物仿制药。
通过有针对性的并购,进一步完善其产品结构,保证传统优势领域得到增强的基础上,逐步涉足新的剂型和治疗领域。
未来展望
Epipen虽然近来风波不断,但其巨大的市场优势和较弱的同类产品竞争将保证其增长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仍将是Mylan未来最可靠的业务增长点;强大的研发和诉讼能力为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产品壁垒性进而优化仿制药产品结构、争取首仿上市机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策略性并购和授权引进陆续得到的仿制药和品牌药将在增强其现有优势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现有的产品线的广度和深度;与Biocon和Momenta等生仿药生产、研发大佬的紧密合作,很好的弥补了Mylan自身在该领域相对薄弱的实力,为快速实现该领域的短期突破创造了条件。
就像Mylan主席说过的那样,“公司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上向着成功不断前进“,年轻的美利坚小伙需要的或许只是再多点时间来进一步证明自己。也正如Mylan一直秉承的那句“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让我们共同见证。
说明:本文相关图表、数据主要引自Mylan官网、年报、季度报及IMS Midas数据库,其中引自IMS Midas数据库中的销售数据未将美国药品流通环节中的折扣因素考虑在内,高于实际净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