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教儿子如何社交,没想到他给我上了一课
01.
自从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我成了家里负责接送儿子上学和放学的主力军。
刚开始接送儿子的那几天,我发现儿子只要发现有面熟的人,他都会一边背着他那左摇右晃的大书包,一边屁颠屁颠地跑上前去和别人打招呼。
不过,打招呼的时候,有的孩子会给他回应,有的孩子也许正在想别的事情,不会给他回应。
当对方没有回应的时候,为了缓解尴尬,作为老父亲,我会大声地重复一遍儿子刚刚喊出的那个名字,想让那个没有回复的孩子意识到,有人正在喊他(她)名字,然后期望对方能给予儿子一点回应。
这一招,有时管用,有时不管用。
因为,有的孩子就是那种无论别人怎么和他打招呼,就是不会做出任何回应的人——比方说,听到别人喊他的名字,有的孩子只会稍稍抬头看一下我的儿子,然后就扭头做其他事情了。
这个时候,由于担心儿子受挫,我就会忍不住对儿子说,那些总是不给你回应的人,下次你就不用跟他打招呼了,白费劲。
但是,儿子却对此不以为然,依然坚持自己的行事风格,不停地去和认识的每一个人打招呼。
一遍对方不理,就来第二遍,然后第三遍。
02.
每当有人回应儿子的时候,儿子就会一脸骄傲地看着我说,“怎么样,看我认识的人多吧!”
“嗯,你很棒。”虽然我嘴上这样说,但是我心里依然担心他后面会因为遇到不搭理他的人而受打击。
事实证明,儿子的格局比我要大。
过了一段时间,在放学路上,我无意中发现,和我儿子打招呼的孩子明显变多了。而不像刚开始那样,主要是我儿子不停地和别人打招呼。
比方说,有的孩子会隔着马路大声喊我儿子的名字,还有的孩子会在车上喊我儿子的名字。
这就像是我儿子一开始认真地和他们打招呼的那个样子。
儿子对这些和他打招呼的孩子应接不暇。这其中,竟然还包括那些之前不怎么给他回应的孩子,现在也开始和他打招呼了。
除了打招呼之外,儿子还会慢慢尝试和这些小朋友们聊两句天。比方说,他会说,“我昨天去游乐园玩了,你知道吗,里面有一个项目可刺激啦。”
03.
这个时候,我忽然意识到,儿子的社交方面比我积极很多,我甘拜下风。
我尝试去分析这背后的原因。儿子之所以在打招呼方面很棒,在于他偏乐观的心态上。
积极心理学当中所提到的乐观心态,主要是指一个人如何来解释坏事情。
当打招呼得不到回应的时候,悲观的人很容易这样去想:今天这个人不回应我,那么以后他也不会回应我,也许我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等等。
所以悲观的人会在内心暗暗发誓,今后就别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了。
而乐观的人,则会觉得“打招呼别人不理会”只是暂时现象而已。
而且他们还会从更加积极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打招呼的时候,另外一方之所以不回应,可能是因为他今天的状态不好,或者正在思考事情,总之对方不是故意不回应的。
因此,乐观的人会想,只要坚持多打几次招呼,对方就会有回应的。退一万步来讲,如果对方就是不回应,那就换个人去招呼,反正总会有人回应的。
一旦持有上述乐观心态,就不会被一时的冷漠回应所影响心情,而是会始终坚持去和其他人打招呼。
而打招呼的次数越多,自然得到的回应就会越多,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社交局面自然就会慢慢打开了。
小朋友都有跟风的心理,当他们发现有不少人都在跟同一个人打招呼的时候,会争相和这个小朋友打招呼,那么这个小朋友自然就会更受欢迎。
想到这里,我才理解了儿子不怕遇冷,总是不厌其烦地想要跟其他小朋友打招呼的做法,其实很厉害。
有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要居高临上地、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
但是我们所知道的、确信的,就真的是对的吗?我们所做的、所建议的,就真的比孩子高明吗?
反正这一次,儿子给我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