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立平‖古桥飞渡长伴明月清风
古桥飞渡长伴明月清风
图文/严立平
梅州市梅县区北部重镇松源,地属闽粤边陲。层峦叠嶂、云遮雾罩、水远山长。据史家言,此地松林茂盛山泉淙淙,因而得名。
深入松源山庄田畴,弯弯河川时隐时现。一桥飞渡两岸毗连,四顾皆景随处入画;依山傍水人家悠悠古风遗韵。此为当年客家南迁 “由闽入粤”首站。
话说公元1127年,北宋遭“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大批士民跟从;辗转迁徙进入闽粤赣边区。移民队伍由赣南而闽西,从宁化至粤东北一路播迁,择地求存;年深日久遂“客而家焉”。
元末明初起程乡(今梅县)人气渐旺,一条由闽入粤的松源河乃南迁客人的天然通道。蜿蜒流水伴随着无数大小队伍的脚步身影,记录了南迁客家的风雨春秋。据现存资料得知,当年30余姓落脚松源,迄今生根繁衍21姓;至于借道而过则不可胜数。经过不断的蔓延伸展,促成梅州大地的枝繁叶茂,再显客家儿女的活力生机。
千山与万岭,血汗写沧桑。饱经动乱磨砺、长年颠沛流离的客家先民别无选择,依山安家;垦荒耕植,艰难谋生。为了打开重重山门,赤手空拳的客家人奋力架桥铺路;夙夜辛劳、前仆后继。历经数百年惨淡经营,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时至今日,松源河仍存明清时构筑以石拱桥为主的桥梁30余座,衔山抱水,迎送车马行人;千姿百态,气度恢宏。成为一组耐读的风景,一部昂扬激越的石头乐章。
奇迹背后深藏精彩故事,精彩故事蕴含许多艰辛。生息繁衍于山崖河畔的乡亲对桥的企盼乃血泪凝成、刻骨铭心。松源河流域的桥梁建设凝聚了当地百姓、乡贤和华侨的殷殷心血,绵绵深情;这是舍我其谁锲而不舍四方合力共襄的壮举。明朝中期,王氏宗泰公崇尚 “厚德传家”,父子同心建桥修路,广积阴功造福乡里,成为长盛不衰的一方楷模。而松源五星桥乃艰苦卓绝、众志成桥的经典之作。据建桥碑文披露,该座桥从筹资到完工,历经清乾隆、嘉庆两代,跨时29载费尽移山心力。天外遥怜故乡水,唤起一桥又一桥。旅美华侨刘佛良的桑梓情和建桥梦感人肺腑,他的故事为根植故土的“客侨文化”添辉增色,世代流芳。
松源河记录了烽烟往事。土地革命时朱军长率领队伍由闽入粤,沧桑古桥留下红四军将士征战的足迹。松源河古桥演绎巧夺天工,抒写缱绻情怀。聚奎桥飞越悬崖,如新月出云光华熠熠;砥柱桥若神龙翻腾参天拜地,此乃因地制宜、随物赋形的天才巨制。天成桥浑然天成,看长虹饮涧装点客都河山;春临木棉桥,看红花怒放、山中山卧虎藏龙。挥别渡船桥,游子去远方;异域留梦,不尽缕缕乡愁。
松源河汇入梅江处,联接铜琶村东西两岸的磐安桥由急公好义的客侨捐建;“海丝”之路从这里开始。历尽千年颠簸、万里迁徙的客家人挥别家山亲朋登程远去,走向五大洲四太洋。
数百载风霜雨雪巍然挺立,松源河古桥是永远跋涉的客家人血汗浇铸的里程碑。俨然客家精神的象征,与一方山水共存。
这是光前裕后的史册——客家南迁踏遍青山绿水;
这是壮美隽秀的画廊——古桥飞渡长伴明月清风。
图文:严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