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我输了怎么办?”父母的回答影响孩子一生

“yes父母”,教出自我中心的孩子

两对是好友的夫妻来我家吃饭,其中一对带了他们的孩子。

这个妈妈基本上没有请保姆,因为都“看不上”,所以目前不到两岁的孩子(狗都怕的年龄),弄得她暴瘦,而且精疲力竭。

这位伟大的妈妈因为自己小时候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爱和照顾,所以,现在对孩子是完全不说“不”的教育方式

这对“yes父母”,尽心尽力给出他们的爱,令人感动,但是这样真的是对孩子最好吗?

对孩子的行为完全没有干预,孩子其实会觉得非常的迷茫和迷失,而且,长大后会比较倾向于自我中心

怎么能不自我中心?因为她三岁以前(取决于父母何时送她去上学),完全就是世界的中心呀。全能自恋,世界都得听她的。

这个孩子现在不会说话,每次稍有不顺心,就张嘴哇哇大哭,而且多半时间都是假哭,只是为了要威胁父母、得偿所愿。这样,她学会了以感受来控制别人。

我心中只盼望这个孩子能够早点上学,和其他孩子多互动,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而不是用自己的行为去控制别人的感受。

毕竟,这个真实的世界,不会只是单一性质的像她父母那样永远包容付出。

孩子最需要的,是“最好版本的自己”的父母

我个人的意见是:孩子在不懂事的时候,襁褓中吧,是应该完全应他的需求,要吃就吃、要睡就睡、要抱就抱,绝不勉强、拒绝他。

但当孩子已经懂得察言观色、能够听得懂大人的意思的时候,就是要教导孩子礼貌和界限的时候。

然而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每次拒绝孩子的要求之前,一定要先说出、同理、理解他的要求和背后的情绪。

比方说:孩子要出去外面玩,但是已经晚了,考虑温度、安全和作息等问题,你不想带他去,他可能立马大哭来抗议。这时,你就要先说出他的需求:

“宝宝想出去玩,现在就想出去玩,可是太阳公公已经回家了,我们也不出去了。

宝宝很伤心,因为他真的很想玩。那这样,明天我们找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去玩,而且跟太阳公公说抱歉,好吗?”

方法是:说出他的需求,同理他的情绪,提出一个“听起来”很好玩、新鲜的建议(转移孩子的情绪,同时也是给他台阶下,哈哈,小孩有时候也需要面子)。

现在很多做父母的,竭尽所能讨好孩子,可是孩子最需要的,真的是“最好版本的自己”的父母,不是为了自己的某些教育原则,某些固有、僵化的想法,而无法真正快乐自在的父母。

我见过一个儿童教育专家,他有一个孩子,他用一种非常执着的教育方法带孩子,自己累得半死,都不敢再生二胎了。

他可能从自己执着的教育方法中得到了身份认同,至于孩子需不需要兄弟姐妹,自己这么辛苦能不能给到孩子最好的自己,不是他在意的点。

我也认识一对夫妻,两个小孩五六岁了,不让他们去上学,所以两个孩子非常野,无法无天。

而且他们两个人从来没有假手他人照顾过孩子,也就是说,这些年来,他们其中有一个人始终在看孩子。可想而知,这对夫妻的感情是冰点,但是为了孩子,不离婚,这样真的好吗?

像上面那一对“yes父母”,就是执着在选择阿姨、放不下心等事上,无法给孩子一个放松的、自在的父母,在我家吃饭的时候,从头到尾妈妈没有放松过,眼睛始终盯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爱,也是种负担吧。

为了童年匮乏的自己,毫无拣择地弥补孩子,这对孩子也未尝是好事。这样对孩子的执着,在孩子身上寻找价值感,最后会变成依赖孩子对他们的依赖。

所谓的霸道女、妈宝男,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如何教导孩子务实地面对现实

还有些父母,没头没脑地天天给孩子当加油队,孩子就是最棒、最好的,这也是在残害孩子(是的!)。

这孩子长大以后,会特别讨厌挫败、挫折、打击,容易罹患抑郁症,别人不理解,还觉得你父母对你都这么好、这么支持你,你怎么会得抑郁症。

其实,那个满口赞美、捧高孩子的父母,就是在告诉孩子:你不可以输,不可以平庸,不可以比别人差。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着实可怜,压力得有多大啊。

那么,我们就不赞美孩子了吗?孩子成绩好、钢琴弹得好、体育运动出色,不能赞美他?当然需要赞美,否则你又跑到另外一个极端——“永远不够好的父母”那里去了。

怎么赞美?你可以和他一同享受成功的喜悦,优秀的成果,但是,要赞美的是他的努力、付出、过程,而不是赞美他的天赋、表现。

让他的焦点也是放在“我是有不错的天赋,但是练习、努力和机运更重要”,非常实在地让孩子了解自己所处的地方,不会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幻想。

从《心态致胜-全新成功心理学》这本台版书里面,我也看到一个很棒的故事。

九岁的小伊参加她喜欢的体操比赛,几个项目都表现不错,但是其他参赛者也非常有实力,最后总决赛的时候,小伊没有赢得任何奖牌。如果你是小伊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1.告诉她,你认为她是表现最好的一个。

2.告诉她,她被夺走了理当赢得的奖牌。

3.告诉她,体操其实不是那么重要。

4.告诉她,她有能力,下次再接再厉就可以胜出。

5.告诉她,她的表现确实没有资格胜出。

孩子挫败了,一定觉得难受,她的情绪你是需要去认同、抚慰的,但是,任何不适当的言语处置,可能在长期效应来说,是有害的。

选1的话,其实你在说谎,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

选2,这是归咎其他人,这个模式习惯可千万别让孩子养成。孩子需要自我负责,她的表现不错,但不足以赢得奖牌是事实,不能养成把自己的不足归咎于他人的习惯。

选3,这是在教导她,当没有立即把一件事情做好时,就贬低这件事,或是放弃,你觉得这对孩子心理健康有帮助吗?

选4,这是最可怕的一个反应。你在鼓励她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高估了自己,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幻想,终其一生,她都会在和这个较劲、奋斗。

你想让孩子这样吗?除非你自己就是“需要”孩子出人头地为你争光,这样是不是太自私了?

选5,似乎这样说有点残酷,但是你可以委婉一点的表达。

正确的方式是:

“亲爱的,我知道你的感受,你抱了很大的希望,又做出了最佳表现,但没能得奖,当然会非常失望。

但你知道吗?你其实还没到可以得奖的火候,有很多其他人训练的时间比你长,先天条件也可能比你好,远比你还努力。

如果这是你非常喜欢的事,就尽力去做,享受这个过程,再多努力一些。”

意思就是,如果是为了兴趣,胜负就不重要,如果想要得奖,那么,她需要更加地努力。

这是教导孩子如何务实地去面对现实,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脚踏实地地去做自己想要的事。

最后,小伊尽更大的努力,在下一次的比赛当中拿了多面的奖牌。最重要的是,她的心理素质获得了提升。

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吗?

还是只是拿他来当做为你加分的工具?

或是把你的恐惧投射在他身上给他增加心理负担?

做个明智的父母吧!

···

作者 | 张德芬

唤醒、疗愈、创造,在这里遇见未知的自己

今日话题

亲爱的朋友,你是一个快乐的爸爸/妈妈吗?作为父母,你活出“最高版本的自己”了吗?

欢迎在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想法和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