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孩跳楼砸死父亲:抑郁的人,大多长在这种家庭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令人心疼。
四川一个15岁女孩轻生从25楼跳下,父亲情急之下伸手去接女儿,不幸被砸死。
女孩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去年得知女儿得了抑郁症,有割腕自残情况,就赶回来照顾女儿。可是没想到,悲剧还是发生了。
曾有机构调查了辽宁、安徽、北京三省市6307名重点中学的学生,结果发现,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达23.5%,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9%。其中,北京地区2060名中学生中,焦虑症状的发生率高达33.1%,抑郁症状为19.3%。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寻找源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孩子心理健康与家庭结构、父母关系和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家庭关系,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社会学研究指出,家庭是一个互动的系统。在此过程中,父母的信念、情绪、行为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家庭关系,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具体的影响呢?
1.性格形成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说过: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生物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有些终身难以愈合。
心理学里有一个“踢猫效应”。
当一个人对弱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时,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坏情绪由金字塔顶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最弱小的那一个,会成为无处发泄的受害者。 
在家庭里,孩子就是最底层。
当一个孩子接收了太多来自于父母的垃圾情绪,又无法用同样的方式反馈给父母的时候,心理就已经开始“变异”,性格也随之而变。
在这种环境下养大的孩子容易有内化的攻击,比如自我贬低、脆弱的自我、自伤行为,容易发生焦虑和抑郁问题。
 
2.自我认知

如果父母关系不和谐,亲子关系淡薄,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知。
尤其是孩子形成自我认知的儿童时期,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出独立的自我。
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不被重视的。长大以后,比较自卑,对自己没有自信心。
3.人际关系
教育专家孙瑞雪说,孩子未来跟任何人的关系都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模本。
家庭是孩子学会具体人际交往形式和技巧的第一个社会群体。父母对他们采取的各种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与人的交往。
如果父母关系不和,常常在孩子面前争吵,会让孩子产生愧疚感,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他们缺乏亲密感,不愿与人合作,很难发展健康的亲密关系。
 

孩子是一面镜子
反映出家庭关系的好坏
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往往生长在这3种不健康的家庭关系模式中:
1.孩子被三角化
在这种模式中,父母关系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是当事人,而是孩子。
家庭的平衡是靠孩子勇于“自我牺牲”来实现的。
他们承担了不该由他们承担的责任,需要调节父母关系,从而过早地出现各种无意识的补偿和协调行为,以及和年龄不相适应的照顾行为。
然而,孩子的自我牺牲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极限,孩子可能陷入大麻烦。
他们不是过度控制自己,变得抑郁,就是发泄性失控,变得躁狂,在这两种情绪状态中持续摇摆。
2.父母一方缺位,缺角家庭
家庭治疗心理学里,有一个“婚姻倾斜”的概念。家庭中父母的一方,采用破坏性方式来支配家庭,而另一方却显得依赖柔弱,逆来顺受。
而孩子却将这种倾斜关系视为正常。结果,孩子失去成为平等关系的能力,要么依赖,要么强权。
在这种模式里,家庭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结构和角色分化,孩子会强烈感觉到家庭内部的不稳定。
为了应付家庭对立的关系,他会用自我“分裂”补偿性地满足父母对家庭关系的需求,以维持家庭分离中的统一,冲突中的和谐。
3.假性互惠的家庭关系
这类家庭中,父母既是抱怨子女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也是对孩子任何独立思想与行为大加压制的人。
一家子表面看上去和和睦睦,父母替孩子着想,孩子替父母亲分忧。
可实际上,人人都受压抑与限制,个个心情都不舒畅。
这种不健康的家庭关系,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一旦孩子长大,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这种假性互惠会引爆叛逆期,引发诸多心理问题。
和谐的家庭关系,都有这3个特点
1.有序
(1)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
夫妻,是家庭的建筑师。他们之间的合作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预定了家庭的基础特征,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婚恋专家约翰·格雷说:“夫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好坏。”
一般来说,夫妻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平和;夫妻感情淡薄,孩子性格会变得任性和自私。
因此,幸福的家庭,必然有个基本的前提:夫妻相爱。
(2)完整的三元关系:孩子和妈妈、爸爸的关系
归属感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满足这一需求,需要他与父母双方都有所连接。
在家庭中,如果父母相互否定,就会导致孩子不知道应该认同谁,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3)健康的两人关系:孩子跟妈妈的关系、孩子跟爸爸的关系
妈妈是情感的代表,爸爸是理性的代表, 孩子靠情感来滋养他内在的生命,靠理性来发展他外在的世界, 两者必须是同步的。
在一个家庭中保持这样的序位, 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感, 感受到被重视,感受到被支持。
2.有爱
最近热播的《以家人之名》打破传统意义的“家人观念”,重新定义了“家人”和“家庭”:家人不应仅限于血缘之间的联系,爱和陪伴才是更深的羁绊。
剧中,孩子们爱吃甜、肉和面,李爸爸就发明了专属的糖醋排骨面;
遇到暴力威胁时,没有血缘关系的三兄妹会抱团互相帮忙;
妹妹爱吃糖,两个哥哥长大以后分别成为了甜品师和牙医……
在这个“家”里,他们用爱治愈伤痛,成为彼此最亲近的人和最温暖的依靠。
不少网友说:“这部剧满足了我们对家庭以及亲情的所有美好想象。一家人的心永远在一起,这才是家,这才是亲人。”
是啊,只要有爱,就能将原生家庭的痛,熬成糖。
3.有光
好的家庭关系,应该有一份美好的家庭蓝图。
萨提亚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书中,认为家庭蓝图应该拥有以下基本要素:
比如,
良好的家庭氛围;
彼此不断地学习成长;
发展每个家庭成员的独特性,实现自我价值;
帮助孩子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力量;
鼓励和保持个人梦想。
家庭蓝图,就像一束光,温暖地引导着每个人。
好的家庭关系,滋养孩子的心灵。
愿我们以家人之名、行家人之实、成家人之情。拥抱彼此,扶持成长,学会去爱,成为更好的人。
 
参考资料
1、《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美】维吉尼亚·萨提亚
2、《父母的觉醒》【美】沙法丽·萨巴瑞
3、《儿童心理学》【英】鲁道夫·谢弗
点个在看,让我们一起传递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