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这件事,妈妈更省心,孩子更优秀

网上很多家长抱怨: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太懒了!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懂,一点生活常识都没有。

可是,我们仔细想一下:孩子小的时候,想做家务,身为家长的我们却不让干,因为怕他们干不好,还耽误学习;如今孩子长大了,我们想让他们做家务了,他们倒不想干了。

其实,有些时候并不是孩子懒,而是我们从小就没有培养他们自理的能力。所以,咱们以后千万不能再用那种错误的教育方式,要尽早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家务便是很好的开始……

说到做家务,Professor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全网热播的《少年说》,其中有一个男孩就控诉妈妈总是逼迫他做家务。

这个男孩叫付轩昂,在视频里他告诉大家,上了初中以后,学校要求孩子每一个月都要做满8小时的社会实践,妈妈就像是找到了唐僧的紧箍咒一样,总把社会实践当成借口逼迫他做家务。

他说,每天写完作业还得择菜、刷碗、擦地……除了这些,在妈妈的逼迫之下,他还熟练掌握了焖饭、煮粥、拌凉菜……

说完自己的“悲惨遭遇”,他呼喊:“妈妈,你能不能以后不要逼我做家务了?”但还没等他说完,就迎来了节目开播史以来最迅速的拒绝:不可以!妈妈的回答斩钉截铁,让付轩昂倍感失望。

他弱弱的问了一句为什么,妈妈告诉他:因为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经长大了。

付轩昂反驳道:我只有十几岁,我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学习吗?

妈妈回答:生活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家务劳动可以锻炼你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你的感恩之心,会让你有爱心和责任感。我不会答应你的要求,以后还要让你做更多家务。

听了妈妈的话,台上的男孩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却想不出话来反驳妈妈。其他同学们也哈哈大笑了起来。

最后妈妈告诉他:作为一个男孩子,要泡得了书房,下得了厨房,未来的生活才会幸福,跟你在一起的人也会觉得幸福。这是妈妈逼你做家务的初衷。

怕孩子受苦、让孩子省心、为孩子操劳……这是很多父母的真实写照,也造成了很多父母溺爱孩子的现状。《少年说》里的这位母亲很理性也很明智,通过让孩子劳动来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孩子变得成熟且有担当,用“严苛”来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

有些家长认为,做家务会影响孩子学习。那么问题来了,孩子不做家务专心学习,就一定会更优秀吗?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就业率为15:1,前者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也曾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孩子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成绩优秀的孩子的比例高了27倍。

美国超级豪门洛克菲勒家族传了六代,代代精英,从没出过一个败家子。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代代承袭家规,从小让孩子记账和做家务。

美国新任交通部长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养出了5个非常优秀的女儿,因为他从小就让赵小兰带着妹妹们做家务,帮家庭做支出规划。也因如此,每个孩子从小就独立朴素,不骄不躁,长大后成为了各个领域的精英。

相信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只要把家务做好了,就是教育的成功吗?答案是:做家务并不是成功的指标,但是通过做家务会让孩子生活地更幸福,而幸福的人更容易走上成功。

既然做家务对孩子的成长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呢?大家可以参照下面的家务年龄表来更好的分配家务——

3岁的孩子

● 自己收拾玩具和书籍。

● 帮忙把衣服挂到衣架上。

● 摆放餐桌餐垫。

4-5岁的孩子

● 整理吃饭的桌子。

● 帮妈妈捡菜、做饭的准备。

● 把干净的衣服分类,准备折叠。

● 去超市的时候帮忙找要买的东西。

● 把自己的湿衣服拿去晾晒。

6-8岁的孩子

● 帮忙给花草浇水、照顾宠物。

● 清洁浴室水槽,擦拭厨房的凳子,帮忙拖地和丢垃圾。

● 把晾好的衣服收回叠好。

● 摆放餐具和做饭前准备。

除此以外,要想激发孩子做事的主动性,增强家庭责任感,父母还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做家务——

第一、安排时间耐心引导

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有限,想要教会孩子,我们需要一些“实践型”战略:

1.父母多陪孩子做家务,把家务活分解成几个步骤再教给他。比如吃饭前指导孩子先摆盘子,然后把筷子递给家人。

2.用画面简化步骤,提醒孩子做家务。有时候父母怕孩子记不住,可以把家务的图片贴在墙上。有了这样有趣的提醒,孩子也会像玩游戏一样去完成。

第二、家庭分工可视化

父母把家务都列出来,像分饼干一样分到各个人的盘子里。这样既可以治治某些爸爸的“眼里没活症”,也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认识到自己身为家庭的一份子,所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Professor说:

相比于物质,独立自主、责任心等优秀品质更是孩子一生中的宝贵财富。

在很多欧美国家,让孩子从小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几乎是共识。精英教育从来都不只局限在课内学习,家庭生活中的锻炼能带给孩子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