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永州故事】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江永千家峒
【讲述永州故事】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瑶族精神家园江永千家峒
在我没有踏进永州之前,臆想中的千家峒,就是一个诺大无比的山洞。瑶民都住在这个安逸、遮风挡雨的洞里。直至翻阅相关资料,千家峒,其实并没有洞。在瑶族的语言中,“峒”是群山环抱之中比较宽阔的平原。
出于探究,踏上江永这片神奇的土地,在行进的车上,江永旅游局领导就当起了我们的导游,解说了千家峒的来历:相传古代,平王豢养了一只五色斑纹的龙犬。平王爱犬如宝。一年,高王强兵侵扰平王国土,满朝文武大臣无一取于出征讨伐,平王为此忧心忡忡,于是帖出招贤榜:谁能应征打败高王,就将三公主许配给他,并封他为王。此时龙犬挺身而出,揭了皇榜,愿为平王出战顽敌,保卫国土。随后,龙犬深入敌巢,施计咬死高王,并将其首级衔回向平王报功。平王为酬谢龙犬立下的功劳、兑现诺言,将三公主嫁与龙犬,并封其为盘护王,即是盘王。可龙犬也是犬,即使晚上他是一个漂亮后生。为了皇室尊严,平王将盘王与三公主送到了与世隔绝的千家峒,盘王与三公主结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赐一姓(即瑶族最早的十二姓)。他们在千家峒繁衍生息,把千家峒开发得美丽富饶:那里四周环山,森林茂密,山花四季不败,百鸟争鸣;无数清澈的小溪汇成河流贯于峒中;峒中有四块大田,土质肥沃,一千户人家共耕种,田里长的谷粒有花生米大。大家生活很富足。
领导还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瑶民都喜欢戴头巾和打绑腿的传说,盘王与三公主结婚后,感觉盘王还是狗身,有损皇家体面,听说在蒸笼蒸上七天七夜,盘王完全可以变成人身。就在蒸笼蒸到第五天时,三公主担心盘王是不是蒸死了,忍不住将蒸笼盖掀开,一打开,就发现盘王还活着,只是头上和腿上还有狗毛没去掉,为了掩盖狗毛,就只得在头上和大腿上缠上头巾和打上绑腿。
在元朝大德年间,朝廷的官吏偶然发现住在千家峒里的人丰衣足食,于是就派粮官进峒收税,峒中的瑶民热情好客,每户一天,好酒好肉轮流招待这个粮官,粮官乐不思返,这样,官府连续派了三任的粮官来收税,都不见回去,以为粮官被杀,便派重兵围剿千家峒。
闻知厄讯到来的盘瑶人民不愿屈从,决定全族外迁,于是他们把祖宗的铜像和金银财宝埋在有石童子标记的平石岩洞下,把一根牛角锯成12节,每姓族人各拿一节,相约500年后,再聚千家峒。500年都已经过去了,据说只找到了2节牛角。也就出现了12节“牛角雕塑”,成为瑶族文化的象征。
我国南方各省(区)和远迁至东南亚、欧美的瑶胞都保存了一份手抄千家峒古文献,他们因此世代寻找千家峒故地。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在“千家峒时期”,这里曾经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华的都市,是瑶族人民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美满幸福的乐园。为了证实这一传说的存在,从20世纪中晚期,开始了寻找的活动,在这期间,对于千家峒原址的确认出现过几种不同的判断,
有人认为千家峒在湖南洞庭湖,有人认为在广西灌阳,有人认为在浙江会稽山,更多的人认为在湖南永州江永县大远乡。虽然各种意见众说纷纭,却并没有阻碍广大瑶胞寻找千家峒的热情。甚至海外的瑶胞也加入到寻根的行列里。长久以来,寻找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对他们来说,千家峒的存在是不用置疑的。
在大远乡还发现了一些铁剑等其他的古迹。瑶胞赵顺德的祖辈也是为了寻找千家峒从广西搬迁过来的,他在自家田地里挖掘出来的这些古代钱币,砖瓦,陶管和残瓷,使他觉得自己祖辈认定这里就是千家峒的看法是正确的,也证明了盘瑶祖先很早就根植在这片土地上。
在古书中,清楚的记载了千家洞石门八十斤的牛就进得,石门就是一个天然的山洞,直径刚好可以容纳一只小牛通过,在当时,它是进入千家峒的唯一路径,也是现代人确定千家峒的重要特征之一。
山洞的上方,是相连的山峰,虽然不高,但到处都是狼牙犬齿般的怪石,无路可走。在山洞边,冉河水封住了山口,往日也里是水深流急。
下峒里有一座鸟山,鸟嘴始终向着天空。鸟山的地理位置和形状,在传说和古书中都有明确记载。
千家峒周围是都庞岭山脉,山间有九条清澈的溪流,它们汇合到一起,发源为冉河,从上峒穿越中峒流经下峒,滋润着峒中的土地,养育着峒中的民族。这一特征,与瑶族的传说和记载也十分相符。
在盘瑶人民的传说和文字记载中,千家峒内古树参天,竹林茂盛,有许多鸟兽出没其间,植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看到这里,谁还能怀疑,这里不是千家峒呢。1986年,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大远乡被正式确定为千家峒乡。
温润着散居在四方的盘瑶人民,当他们的双脚踏便千山万水时候,有一块土地可以承载他们永恒的思念,这块土地就是瑶祖人的家圆《千家峒》。
执著的寻找终于有了回报,浪迹天涯的瑶族人也终于有了团聚之地,今天这个让瑶族人寻找了数百年的千家峒,正在迎接着四面八方的瑶族儿女,瑶族人也因此拥有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