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及优缺点解析

EPC(Engineering +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工程总承包,

就是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计、采购、施工交付给一家企业进行集成管理。

EPC工程总承包的优势,在于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

通过在整体管理阶段优化项目的实施方案,

实现设计、采购和施工各个阶段的合理交叉与协调,

实现三者直接的高效连接,提高项目运行效率。

EPC总承包模式,是区别于传统的DBB(Design-Bid-Building)模式。

DBB(设计-招标-建造)模式的特点是工程要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进行,

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下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DBB模式的缺点:是由于建造商无法参与设计过程,设计的可施工性比较差,

进而带来设计变更频繁、建设周期拉长、投资成本失控、管理成本加大等问题。

而EPC模式的优势:

通过总承包商的集成一体化管理,

EPC三个任务在一个管理主体内部进行协调,

这样可以降低交易和沟通成本,达到节省投资、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的建设目标。

同时,EPC阶段的工作非常具体和全面:

E不仅仅包括具体的设计工作,还包括项目的可研等前期工作,包括整个工程建设的总体策划、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策划等。

P不仅包括项目所需的设备、材料的选择和采购,也包括分包商的采购管理。

C不仅包括总承包商自身的施工组织,也包括对专业分包的协调和进度控制。

对业主来说,

采用传统的建设模式:

需要组建工程建设指挥部,配置建设过程中全部专业的人员,

但人员基本为单一方面的专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积累,

每人分管一块,不能有效整合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衔接。

如不能有效整合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衔接,

容易造成项目窝工等风险,进而导致成本增加、建设工期延误。

而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业主将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全部工作委托给总承包商负责,

可以充分发挥工程公司设计的主导作用(包括项目前期的产品选择、可行性研究等前期设计工作),

通过整体优化项目的实施方案,

实现设计、采购、施工各个阶段的合理交叉,

避免管理不到位、扯皮、窝工等现象,发挥整体协调优势,

达到节省投资、缩短工期、提高质量的目标。

同时,在工程建设期,EPC总承包商会针对项目特点组织其人员的增减,

而建设单位仅需保留较少的人员管理项目,

从而使业主的项目管理机构得以精简,

避免大规模业主工程管理人员动迁以及项目结束后业主工程管理人员的安置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