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墓看清摸金校尉与考古工作者的本质区别

1961年6月。

长沙南郊砂子塘。

一座古坟被考古了。

否则,只怕会荡然无存。

因为,1941年和1947年,这座古墓已遭摸金校尉们盗掘两次。

有趣的是,1941年的一个盗墓者,走上了正道,成为考古工作队的技术工人。

据他介绍,当年他们有十来人盗墓,盗出的文物极为丰富——划个重点——比长沙其它被盗墓里出土的都丰富——至于如今流落到了何处,他也不知道了。反正只晓得,墓里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了。

考古学家和盗墓者的本质区别就在,盗墓者们,只拿自己认为值钱的宝贝,而考古学家,则要通过墓中出土的文物、棺椁来确定墓葬的年代、葬式、了解墓主的生活以及当时的社会。用实物来证明或修正史书的记载。

(长沙王棺椁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句话,盗墓者关注的是钱,考古工作者看重的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诚如那个盗墓者所言,墓里没留下多少文物了,但考古学家们仍有重要发现。

从外椁、内椁、外棺、内棺共四层,可以断定,这是西汉封在长沙的诸侯王的墓。

从那个前盗墓者提供的信息,说此墓文物虽多,但金银铜锡等制品并不多,多的是漆器等,可以推断,如此“薄葬”,符合提倡节俭的汉文帝时的特征。而文帝时期的长沙王是靖王吴著。

看到此处,有人可能会奇怪,长沙王不是姓刘吗?

其实最初的长沙王,是汉高祖封的七个异姓王之一,首任国王是功臣吴芮。当韩信、英布等人被一一剪灭之时,唯吴氏长沙国对朝廷忠心耿耿,因此,其封国一直存在,直到吴著——也就是墓里这位——因为无子,死后国除。

(外棺画像 摹本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过,吴著似乎少为人知,说到另一个名人——贾谊,熟悉的人就多了。当年贾谊被逐出长安,就是贬到了长沙做吴著的太傅。

也就是说,此次发掘的,是最后一任吴姓长沙王的墓。

他的墓里,还发现了四十三个木箱。其中,三十六个,是装食物的,基本符合《礼记》中对于诸侯王陪葬食品的规定。当然,这些食品,也就是诸侯王们平日所吃的。

都有些什么呢?

(外棺画像 摹本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实朋友们也都吃过——

猪肉、牛肉、鹿肉、芋头、梨子、梅子、板栗、菱角……

不也很普通吗?可见,咱们如今吃的可比王侯啊。

当然,像咱这样的吃货看重的是吃,考古学家们看重的,则是这些盒子乃是古书记载的例证。且其上所写的字体,上承秦楚,下启汉隶,乃一种过渡性的字体,也是历史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对象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