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135【明和走了......】

王明和演唱

明和走了,享年64岁。
1974加入左权盲宣队,于2020年2月21日去世。

王明和,1956年生人,生于左权县拐儿镇,1958年因高烧失明。家中排行最小,从小体弱多病,1974加入左权盲宣队。1984年冬,在左权下交漳过漳河时,不慎掉落冰河,上午11点落水,下午5点才找到可以烤火的地方。没有脱裤子直接烤火,寒气入骨,落下了腿疼的毛病。
跟着下乡的脚步从此断断续续,直到2019年7月,饮食开始减退,在左权诊治没有减轻。2019年11月在左权住院治疗一周,输消炎药无效,后经胃镜检查,确诊为严重胃炎,检查第二天回拐儿镇静养,生病期间体重衰减40多斤,去世时骨瘦如柴。
与明和相识于2007年,我一个人去找盲宣队,他一个人因为腿疼躺在老戏台上(左权盲宣队2009年以前的临时集合处)。戏台用单砖墙隔成几个屋,明和几个盲人住在最大的几个屋,那是滴水成冰的冬天,没有取暖设备的屋,明和孤零零躺在墙根下,盖着被子保持着体温。队伍跟不上,家也回不去。
我们的交谈有些尴尬,话语很少,我问一句他答一句。这在以后十余年的交往中也是如此,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后面,休息时也不言不语。盲哥们说:“明和是队里没出息的,但是一个好人。”
“跟上兄弟们,乐观!”这是明和说的最响亮的话,腿疾让他总是不能跟上队伍,越是如此,他越是渴望跟上队伍。也许在他的心中,恐惧黑暗,恐惧孤独。只要能坚持,他一天也不想掉队。
从小懦弱的性格,他学会了忍受,无论队里有怎样的争论,他都是默默无语。在林庆的葬礼上,大家站成一排,他却很突兀地喊:“林庆哥,一路好走。”那声音很高,甚至涨红了他的脸,涨出了脖颈的青筋。今天整理照片的时候,忽然发现他俩的很多合影,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他们相续离开。
因为体弱多病,明和走山的时间总是比别人少,按照队里的规定,他的收入也相应减少。明和病了,我去看过一次,他总是颤抖着拉着我的手问到:
“老师,你说这该怎么办呢?我饿哩,可吃上啥也吐,喝水还吐哩。”
我说:“咱们去太原看看吧,也不是啥大病。”
“哎,老师,咱又没攒下钱,咋去了吗?”
说完,便颤颤地躺了下去。
望着明和的无助,我顿时哽咽,只能走出病房,点燃一支烟,猛抽几口,任烟雾呛出的泪水肆意流淌。第二天再去医院,他做完检查回乡下了,我们再无见面。对于他的离去,我心有预感却又不甘,但他还是这样走了。
“老师,我饿哩。”这句话一直萦绕于心,我却无力回答。
生命卑微如小草,随风摇摆,随风飘逝。生命坚强如磐石,用歌声与盲杖叩响不屈不挠。肉三走了、林庆走了、明和走了,这支队伍还能坚持多久,我不得而知。苦难的一生,黑暗的一生,离去是苦难的开始,还是苦难的结束?

明和走了,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噩耗传来,我第一时间便想着去送他最后一程,不想再让他走的孤独。但想了很多办法,还是被疫情阻挡在左权县境之外。

明和走了,依然是一个人静静地走,孤独地走。

我默默地整理着我们一起的时光,用一张张照片回忆着。我知道这些无法告慰离去的明和,也无法安慰我战栗的内心。我甚至无法直视生命竟然如此离去,但一切如此,我又能如何?

明和走了,但愿天堂不再有黑暗。
他在高处应该可以一览行走了64年的沟壑圪梁。可以看到桃花盛开,杏花缤纷。
一路走好,有盲哥们的心陪伴,离去的路上应该盛开着鲜花,充满着光明。
(0)

相关推荐

  • 《中国好声音》第二轮结束,夺冠形势反而变得复杂了?

    不知不觉,这季<中国好声音>已经播了8期,相信很多人都没想到,这季最年轻的导师李荣浩,反而带出了这季"最强战队",虽然跟庾澄庆战队PK的那场比赛有些曲折,但结果确实是李 ...

  • 左权壮烈牺牲,日寇公然辱尸,彭德怀亲自组织敢死队为他报仇

    左权将军牺牲时只有37岁,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左权将军是我军杰出的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黄埔军校第1期学员,一生创作军事著作40多篇.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八路军参谋工作 ...

  • 山西非遗文化——左权开花调

    左权开花调 "开花调"是流行在山西省太行山区(或称东山区)的一种民间山歌形式.主要分布于左权.和顺.武乡.襄垣各县.其中以"左权开花调"最为出色.因" ...

  • 左权将军英勇牺牲,彭德怀亲自组织暗杀队为他复仇

    左权将军英勇牺牲,彭德怀亲自组织暗杀队为他复仇

  • 红霞映桑榆——我的团长我的团

    红霞映桑榆 我的团长我的团 □王金风        南京宝船艺术团是一支小有名气的团队,在其旗下,有朗诵队.戏曲队.合唱队以及舞蹈队.艺术团有两位年轻漂亮的团长,成爱华和孙腊珍:有一位多才多艺德高望重 ...

  • 我看电影的历程(上)

    电影于我而言,这辈子的经历太丰富了,现在要是说给孩子听,孩子会觉得是天方夜谭. 我出生以后就有电影,那时候乡下的电影是跑片,即公社的放映员过一段时间从县里拿一部电影片下来,然后是各个大队.各小队轮流放 ...

  • 老家印象

    老家印象 作者:张含尚 人过中年,心中总有一种淡淡的沧桑感,老家的影子时常在脑海浮现.从读师范开始,老家接触得少了,留在我记忆的老家,更多的停留在少年时的样子. 老家在邹平县台子镇大张村,鲁北平原一个 ...

  • 朗诵||心底永光明

    心底永光明 ――写给太行山深处的左权盲宣队 蔡泗明||福建 第一次听说他们都是盲人 我就想到一个词汇――七天 七天,是一个时间节点 那是我太期盼他们能重见光明了吧 他们是一群歌者,一共九位 一直吹拉弹 ...

  • 队上的牲口屋 / 文:袁建军

    队上的牲口屋 梦里常常回到儿时队里的牲口屋,因为那里有爷爷的身影. 爷爷当时是队里的饲养员,每天要起早贪黑喂牲口,需要极大的耐心.至于如何喂牲口,我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那时候太小.只记得队里的牲口屋就 ...

  • 《行摄生活》-50【林庆走了...】

    林庆走了... 林庆走了,享年63岁,于2017年11月8日去世. 张林庆,1954年生人.身体健全,1976年响应农业学大寨,修建水利工程时被雷管炸伤.从此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左臂截肢.1989年参 ...

  • 《行摄生活》-147【打铁】

    - - -指尖上的山西 056 打铁 寻找铁匠的路很是曲折,几百公里巡回都是失望而归.铁匠铺有,但全部改良为器械辅助人工,再也听不到那富有节奏感的叮叮当当声. 车行保德县,推杯换盏之余又出遗憾之语,当 ...

  • 《行摄生活》-148【面沙子】

    - - -指尖上的山西 057 面沙子 寻找山西手工业的路延续到岚县,当地朋友热情推荐了面沙子,言语之间有几分自豪,又有几分神秘. 牛怀珠是作坊的主人,也是面沙子传统手艺的传承人.老人个子不高,但腰板 ...

  • 《行摄生活》-149【堆绫】

    - - -指尖上的山西 058 堆 绫 走进交城县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我顿时感觉目不暇接,被作品的精美绝伦惊讶到目瞪口呆.这里是堆绫的世界,更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艺术殿堂. 解爱英是这里 ...

  • 《行摄生活》-146【向阳而生---记左权盲宣队】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50【芝麻饼】

    - - -指尖上的山西 059 芝麻饼 走在柳林县的大街小巷,总是可以闻到一种混合着面香与芝麻香的特殊香气,随风入鼻,吸引着味蕾. 寻香而去,一处僻静的小巷深处,传来一阵节奏鲜明的敲击声,叮当,叮-叮 ...

  • 《行摄生活》-145【向阳而生】19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44【老陈醋酿造】

    - - -指尖上的山西 055 编席 有一种感知叫味觉,有一种生活,叫味道.我们生存的空间中有许多味道,酸甜苦辣在岁月的时空中飘香,在绵绵的回忆中拉长,在分分秒秒中浸润.每一个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味觉记 ...

  • 《行摄生活》-144【自如桃源—应县白马石游记】

    <自如桃源>--涂向东书 摄影--涂向东 旅途 光阴流逝着,像丝丝风语,如片片云絮,复制着岁月的山高水长.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而有序地向着无限延伸.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任时光来去,从容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