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带你走黄河》---34【乾坤湾】
大山带你走黄河
告别无电的石家湾,乾坤湾以其神奇壮观的面貌展示在我们面前。大河在群山中曲折迂回,左凸右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太极阴阳图,得名乾坤。弯道长达几十公里,需要空中鸟瞰才能观全貌。
就在这个大湾旁边的山顶,曾经有人类远古文明的一位巨人站立。他是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也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他迎风而立,望着山河相拥,河中有山,山中有河,山水阴阳,和谐共生,创立了太极八卦学说。
其实,这里不止有阴阳两个大湾。黄河流经永和的短短68公里,形成了7个大弯。自北而南天然自成英雄湾、永和关湾、郭家山湾、河浍里湾、白家山湾、仙人湾和于家咀湾7个张弛自如、俏美壮观的大湾,像一条巨龙,在一片祥和的瑞气笼罩下,在晋陕大峡谷之间缓缓静流。
黄河在这里如一位长袖善舞的仙子,在群山之间,彰显出女性温婉多情,柔情似水的特性。穿行回转之余,将山与水、天与地,动与静、曲与直,雄壮与柔美、粗犷与细腻交相辉映,充分展现出母亲的韵味。
那百折不挠的从容气度也在曲折中升腾,形成了母性光辉。黄河虽然千折百回,但矢志向东的目标从未改变。在这里,黄河广纳百川,不择细流,表现出宽广的胸襟和气概;在这里,黄河从容大度,静静流淌,积蓄着千里东归的意志和力量。
我们在这里可以弃车徒步,尽可能靠近河流的弯曲,也感知着这里远古遗留的厚重。曾经多次想象,这里数十万年前石器时代的景象,渔猎归来的人们在黄土天然的洞穴中,拿着石刀削剖,然后将猎物或穿系在固定的木架上,或搁置于石鼎中,用两块石头敲击出火花,点燃生命之火。
凝视遐想,我不经意抽动鼻翼,试图嗅探来自远古的香味。那火在旷野中烨烨生辉,映红了粗犷的面容、映红了黄土与黄河、火种燎原,将黑暗驱散,经久不息,也照亮了这里商、周、春秋时期的诸候国—蒲;战国年代的魏蒲阳;秦帝国的河东郡;西汉时狐讘县的天空,印下清晰的文明脉络。
我走的很慢,不断寻觅,试图找到一把石斧、陶片、青铜残、瓷枕缺。我知道与这些远古符号相遇是多么奢侈的幻想,但我依旧慢慢走过,在黄土中一步一步踏印自己的足迹,去吻合先人的轨迹,这样的行走我仿佛有所收获,开始对脚下的土地肃然起敬,感悟着依旧贫瘠的现状中那值得敬畏的辉煌。
一湾又一湾,我的呼吸与河流的弯折迂回越来越合拍,或舒缓、或紧张、跌宕起伏之余也找到了华夏图腾“龙”的舞动神韵。中国地理学会的专家认为,乾坤湾是地理意义上的龙之源。他们推断:几千年前,还是那位巨人高处俯视,定格了龙行的黄河,勾画出了龙的形象。斗转星移,那条龙从伏羲部落的图腾演化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行走的脚步在一个叫做打石腰的村庄停留,这里是可以踏着河水行走的。相对于其他的湾,打石腰是紧紧依偎在河岸的谷底,两岸如刀削一般耸立,需仰视才见白云沿山顶飘过。乡人们不时来河边挑水,灌溉着岸边郁郁葱葱的庄稼,我也学着他们除去鞋袜,踩在软软的沙滩,沙滩很是细腻,黄黄的,暖暖的。我原地踏步,很快水从脚下涌出,而腿脚开始向下沉陷,不大一会功夫便会漫至小腿,需要费力拔出。
低首捧起黄色的水去洗脸,依然可以感觉到那细细的沙,轻轻碾磨,再找水深一些地方清洗干净,便觉皮肤润泽了许多。水与石的较量,石在静静流过的岁月中由强硬而变的柔软,如同叙说着大河的恒古,也坚定着行走的脚步。
再向北,一座大桥于云水间飞架,联通着秦晋。这里是永和关,又名白虎关。白虎之名来源于太极八卦图,这里位于乾坤湾之东北,加上乾坤湾西南方向延川县境内的碾畔村(青龙庄);乾坤湾南面晋陕峡谷西侧的鸭子河村(朱雀);乾坤湾北面大河东侧、永和关北崖顶上那块巨大的“驼驮龟石”(玄武)。白虎、青龙、朱雀、玄武,太极八卦图中的四方标志物便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告别永和关,离去的时候我一再回头,留恋着这里的神奇,也尝试寻找着更好的角度完美表现大河、大湾的美丽。其实,无论是否可以找到,这里的魅力已然深深印记心中,慰籍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