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5

二弟:“下辈子睁开眼报答你”{1}

二弟刘红权和我一样,是在太行盲人宣传队的唢呐声里长大的。可是,长大后我离开了太行,而二弟却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其实二弟可以不与他们为伍。家里供他在省城太原读完了盲校,并学了保健按摩。毕业后,他在一家大型浴池做活,收入也过得去。我去看他,他说给我按摩,我谢绝了。我宁肯花钱找别人,我也不会用二弟。不是身体受不了,是心受不起。

但二弟执意要回到乡下,为此,与一位恋着他的聪明的盲姑娘分了手。二弟把自己融进了那群流浪的盲艺人里,并成为其中最优秀的歌者与乐手。

从 1995 年到现在,二弟在太行山上游唱了九年,背着被卷不分寒暑,将全县三百六十个村庄走过了九遍。其实我并不非常了解二弟。他十岁就离开家到太原上学。我十五岁考上高中就跟着小城里的外婆一起住,而二弟回家和父母一起住在城外。我许多年没有见到过

二弟,在父亲去世后我决计上北京、他跟上盲人宣传队,我就更加看不到他的踪迹。我偶尔回家,他正在乡下行吟,他放假回家,我又不知道奔波到了何处。

“要是你爸活着,红权就去不了宣传队。”母亲说。

“为什么?”我问。

“受罪哩,你爸不让他去。”

“你支持红权去?”

“你爸能挣来钱养活他,我去哪里拿钱?”

二弟是1995年父亲去世以后进的盲人宣传队,之前,父亲活着,二弟让盲宣队的老队员们来家里求了几次情,父亲都没有应允。

我不知道二弟托人求过父亲的情,但我和父亲一样都不希望二弟跟上盲人宣传队四处游走。

我和田青说起这个情况的时候,田青说:“你几乎扼杀了一个杰出的民间艺术家。”如果一个民间艺术家要以与光明隔绝为代价的话,我宁愿二弟是个普通人。

1995 年父亲病在床上,我也正在人生的困难时刻。我希望二弟多陪陪父亲,但是他似乎没有,我有些恼火。今年我才知道,那一年他在用功,为了自己的未来,他每天在我家附近的学校操场上自己操琴练唱。他说每天都唱几个小时,唱的是晋剧须生。一天,有个老太太说:“孩子,你拉,我唱唱。”二弟不知道来者是谁,心想,一个老太婆能怎样?可是,老太婆开口的一刹那,二弟服了。后来二弟了解到,这是县晋剧团退下来的老女须生演员,丁果仙的弟子,果然了不得。

以后,这个老太太会找一些机会与二弟合作,她似乎没有刻意传授二弟什么,但二弟耳朵好使,晋剧的韵味就把握得更准了。

二弟的声音悲凉,是在父亲奄奄一息的日子里练就的,他怎么能不无限悲顿?父亲不愿意他跟盲艺人流走,怕他受罪,但是父亲挽救不了他,他只能靠自己去赢得父老乡亲的欢迎活自己的命,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父亲走了,二弟也就开始了自己的流浪人生。

二弟最早学的乐器是弓弦类的,进了盲人宣传队,就喜欢上了唢呐。除了唢呐,二弟一样拿手的是他自拉自唱的琴书、晋剧。《光棍苦》《冯魁卖妻》《大实话》《下河东》《打金枝》是最受老乡们欢迎的,二弟依靠磁带学会了演唱,并可以操晋胡给自己伴奏。他的表演很出味道,是盲人宣传队节目里的经典。

他们也自编一些针砭时弊的说唱节目,比如现在腐败现象严重,他们也编唱出来,挖苦腐败分子。然而,有些人是不乐意接受这样的节目的,所以在迎合市场与为谁演唱之间,盲艺人偶然也可能碰到两难。

二弟说每一个村对盲艺人都不赖。因为大家行动不便,住在一起有个相互的照应,所以一般不分散到家户住。过去有大队办公室,现在没有了,就住学校。夜里将孩子们的课桌一拼,走了一天又唱了半宿的盲艺人们很快就睡着了。

条件好一点的村庄安排他们到饭店吃饭,条件差的就将饭派到家户。二弟说,好说话的人家就老派他们去,所以现在许多都逐渐变得不太好说话了。不过他们从来没有饿着过。

如果遇到农忙的时候,村里没有时间安排他们,他们一到,只要天气还早,村长就赶紧给了钱,连忙打发他们继续上路,到下一个目的地去。这样,有时候他们一天能走四五个村子。

村里一般都给一二百元,再差的村子也会管了吃住再给三五十元。村里不愿落下不热情的名声,盲艺人们的游走依赖每个村庄的热情,所以他们的关系都处理得很好。

一段时间政府为盲人宣传队招收了几位明眼姑娘,一边从盲艺人身上学艺,一边照顾盲艺人的生活。但是姑娘们跟着盲艺人们四处游走,所到之处常常受到野男孩的骚扰,所以走了不久,又只剩下一群盲人了。

二弟属鸡,三十五岁了,没有成家,他用自己游走四方得来的钱贴补母亲。我建议他上长春的盲人艺术大学,但他不去。他就愿意自己的戏、自己的唢呐声回荡在太行山的山山水水间,而他自己唱着,吹着,行走在太行山他永远走不到尽头的大地上!

五十多岁的母亲打算替二弟抱养一个女儿,将来好照顾二弟的生活,但我不同意,我是怕这孩子像我一样,终生在心里隐隐疼痛。

至于二弟,他歌唱着,行走在太行山无穷广袤的大地上,他的健康的生活本身,就理所当然是母亲的快乐与骄傲!


作者简介:

刘红庆

1965年生于山西左权。传记作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推广者,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理事,中国导盲犬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曾就读于晋中师专、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音乐生活报》、《科技日报》、《乐器》杂志、《华夏时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任编辑、记者或部门主任。

现在在中国盲文出版社“盲人文化研究所”从事《盲人百科》的编辑与写作。


(0)

相关推荐

  • 亚妮:没有文字,没有乐谱,非遗的向天而歌

    亚妮 国家一级导演.浙江卫视制片.主持人 贫瘠的太行山里常年游走着十一个盲人,他们边走边唱,自在地活,坦荡地死.亚妮记录"没眼人"的十年,找回她和我们久已淡忘的生命本真. 这个人叫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9【完】

    下午 肉三变得爱出门了 王玉忠带着他的队伍要向一个叫水凹的山村行进,我与他们在熟峪村口分手,他们向另一个山坳走去,我顺着大路到石暴村看看"六兄弟"们的生活状态. 石暴村在207国道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8

    4 月 4 日 上午 刘红权是最好的 郭家峪躲在山的深处,很静.整个的周末上午,学校里没有人来,在楼上盲艺人休憩的办公室里,我和盲宣队的两代队长:王贵明和王玉忠,回顾了左权盲人宣传队的历程. 先说担任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7

    5. 向着那太阳走天涯 4 月 3 日 夜 刘双明在父老乡亲前亮相 郭家峪离刘双明的家车谷村只有二里山路,所以这里的人都认识双明.双明的姐姐嫁到这里,双明就没有和队员们一起等派饭,而是直接到了姐姐家.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6

    傍晚 出来就有欢乐 玉龙哭着的时候,李永兵却一直笑着.他比玉龙大十岁,也是这一带人.十五岁河里游泳,小伙伴们用泥巴打在他脸上失明的. "你为什么跟上盲宣队?"我问永兵. "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5

    4. 在一起就能活 4 月 3 日 中午 在家终究路要断 再次回到拐儿川的时候,早晨离开时的冬景已经换成了春景,仿佛季节的变化是在瞬间完成的.漫川的桃花.杏花和杨柳的绿,农家少年牵着牲口往田里运粪,这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4

    上午 人不能卖了良心 漫山遍野的雪使整个太行山仿佛回到了冬天,清明前夕该是绿意浓浓了,但一场雪又让万物睡了过去.人们依旧穿得很厚,我惶惑走在正月的乡村-- 小南庄的人不知道郭扣梅的名字.我打听张任成,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3

    上午 悲哀和伟大 早饭后盲宣队背上庞杂的行囊折回旧寨村,我则到三十里外的下庄乡小南庄村看望老一代盲艺人张存慧的遗孀--郭扣梅.其实,郭扣梅是张存慧哥哥张考慧的媳妇,考慧去世了,存慧就和嫂子一起过了.在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2

    3. 心灵深处的那一点纯净 4 月 3 日 早晨 上厕所摸进了厨房 一夜春雪,太行山银装素裹好不妖娆. 云落在山腰,和晶莹的山雪一并迎接着朝阳.阳光透过清爽的空气,铺洒到雪后的寺坪,大槐树上扯着的长幅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1

    下午 跟上兄弟们,乐观 拐儿有一个叫王明和的盲艺人,跟了盲宣队近三十年了,去年起腿疼,病休在家.拐儿与寺坪不远,我趁宣传队员们午休的时间,寻找王明和去. 经过了南香红写过的水泥牌楼,拐一个弯,就看到前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0

    2."我就想出来唱,高兴" 4 月 2 日 早晨这里有碗饭吃 李俊林是盲人宣传队的新人,1983 年生的,是两群盲艺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他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没有上过学,也不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