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苗族有趣的古婚俗:分火合火、花树迎亲、吵嫁妆、躲新娘……

《古苗疆那些事儿》致力于以绥宁为中心的民俗文化挖掘整理。我们不怕寂寞、枯燥和付出,我们努力坚守。欢迎具有绥宁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浓郁的文学作品与绥宁民间艺术艺人介绍、民间故事等。

投稿邮箱: 631876750@qq.com

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二十四

新娘从出门到进洞房的一路习俗

本文接上篇《迎新娘与背新娘》继续讲述绥宁苗族人过去了婚俗,继续挖掘过去有趣的古老习俗。

在新娘被兄弟背出家门时,新娘的族人把两个用红纸缠着的火把合在一起点燃,跟在新娘的后面。当走到大门口时,举火把的人将一个火把交给女方家的人带回,另一个火把交给接亲人在前面照路,一直照到新郎家,一路上男方(或女方)准备了很多火把,当一个火把快燃烧完的时候,就要用另一个新火把接上,一个原则就是在路上不能让火把熄灭。现在的人只在新娘出门时还沿用火把,在路上已用灯笼或者马灯代替了火把,此俗称为“分火”,表示分家立户繁衍生息。在这一点上,绥宁苗族人儿女都一样,儿子也有“分火”之说,儿子娶亲成家后,要另立门户“进火”时,从父母家里分户出来也同样用点火把的方式进行“分火”,不同的是儿子“分火”时,还要从父母家的火塘里带走一部分正在燃烧的火炭子,到了新家放进自己新火塘里。

也有的地方,男方去女方家里接亲时,打了两个火把在前面引路,后面有两个男童,他们并排而行,举着两根刚砍下来枝叶齐全的小竹子,竹子上缀满用红布扎的花朵。回来也一样,不过火把已换成了女方家的,男童举的小竹子依然是原来的小竹子。后来这种习俗演变成前面带路的为两男童,两个火把变成了两盏马灯,且挂在了小竹子上,竹子上扎的花也简化了,直接系上几块红布条。此习俗过去称为“花树迎亲”。

图片为绥宁苗族接亲图,前面两男童用小竹子提马灯作前导

接(男方)送(女方)亲的队伍有锣鼓唢呐乐队同行,现在还很流行,因此习俗全国各地普通存在,此文从略。

前篇文中提到,长铺子以南及以西地区的苗族人家对上门来接亲的担宝(又称为担客),因传统上认为他们是来“抢”人(接新娘),“抢”东西的(抬嫁妆),因为舍不得女儿被他们“抢”走,主家故意冷落怠慢这些人,把离别的怨气撒在这些人的身上。因此,吃宴席的时候,他们故意将这些人安排坐最偏的席位,有的地方还不让他们上酒席,只让他们吃饱了就行,还有的地方只给他们吃一些剩饭剩菜,晚上也不安排他们床铺睡觉,让他们围着屋内的火塘或院子里的火堆坐一通宵。

按理说,做担宝的人既然在女方家受如此冷落,应该没有什么人人肯去做担宝的。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一些年轻小伙子,特别是未婚的男青年,对接亲倒是乐此不疲,还有的自告奋勇前往。原来他们还准备了“后手”,也因为有了这个后手,促成了不少年轻人的终身大事,这就是接亲回家路上的“吵嫁妆”习俗。

新娘出门,女方家一般都有一群送亲客,其中包括新娘的亲兄弟姐妹,堂姐妹,还有寨子中平素与新娘相处得好的女伙伴。这些送亲客多数是未婚女。按过去的习俗,这些男女青年平时很少有机会能近距离接触。即便苗族每年有“赶歌场”的习俗,平时集镇赶场也有“踩妹脚”的习俗,在那样的场合能凑成对只是极少数。那时“赶歌场”是男的聚一群,女的聚一群,唱歌往往也是隔河隔溪,隔冲隔田。要想在“赶歌场”找到如意的情人,除非自己有一个好嗓子,还要有见子打子灵机活便的脑瓜子。能在歌场里定下终身的,只能是那些“人才”、“歌才”都出众的青年男女。即便这样,这些在歌场中相交相识的青年男女,最后还是要征得父母同意,请媒人提亲。“踩妹脚”也只能促成一小部分胆子较大的青男女,同样还要通过“明媒正娶”。苗族村寨里的绝大部分的青年男女还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完成自己的终身大事。绥宁苗族地区大多数的寨子都是聚族而居,为同姓同宗,同姓氏之间绝对禁止通婚,因此年轻人去做接亲担宝,就有了面对面与可通婚的外姓女青年交往的绝佳机会。

那时,绥宁苗族地区不像现在,交通四通八达,有车子可以运输,什么东西都是要靠肩挑背扛,翻山越岭。这些受到女方冷落的担宝,一路抬着或担着嫁妆上路,跟在花轿的后面。出女方村寨的时候,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干劲十足,可走出了寨子,他们一个个又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按规矩,花轿由新娘的亲兄弟在花轿前面保驾(嫁)护行,亲姐妹在花轿后面相陪,其它的送亲客在后面看管嫁妆。这些担宝清早起来时,还不停地放鞭炮催着新娘上路,可到了路上后,他们倒不急了。他一会儿说吃了不干净的饭菜,肚子不舒服要方便;一会又说菜太咸了口干,要停下来喝水;一会儿又说,因吃的是剩菜剩饭,没有吃饱,肚子饿了,没有力气,要歇一歇。就这样,他们走走停停。这一下,着急的不是接亲客,已换成了送亲客。她们一路地叫喊催促,那些担宝们只是千方百计地拖延,有的干脆坐在路上不动,那些送亲客们只得把他们拉起来,催促着赶路。其实这是担宝们早就设计好了的圈套,等待着送亲女客们来钻,如此就有机会与她们接触。女送亲客也顾不得什么“男女受授不清”规矩了,跟担宝们一拉一扯的。有些青年男女在拉扯中相识,再加上有轿子上的新娘在后来的日子里牵针引线,有的最终结为夫妻。其实这些送亲客何尝不晓得这是一个“圈套”,只是她们也想在拉扯中,能拉出一个自己满意的郎君来。路上的拉扯归拉扯,吵吵嚷嚷了一段时间,看到时候不早了,担宝们又恢复了原先那种生龙活虎的气象,在跋山涉水中抬着嫁妆飞一般地赶路,耽误不了新郎新娘交拜的良辰吉时。

(0)

相关推荐

  • 饶阳的婚俗有哪些?快收藏

    作者:赵文焕 饶阳婚俗有许多奇特之处,虽说十里不同乡,但是大致流程差不多,下面以留楚一带为例,主要说一说上世纪农村的婚俗. 姑娘小伙子到了二十岁左右,就有媒人给介绍对象了,那时候通讯及交通都不发达,范 ...

  • 散文||当年的婚俗

    当年的婚俗 我的老家在湖北的荆州,过去是一个水网湖区,那一带曾经流传了不知多少年的婚俗,现在已经被各种新的形式所取代.当年的婚俗,只能在年纪较长者的记忆里去搜寻了,如果不写下来,过些年后,就真的要消失 ...

  • 六月六红瑶晒衣节(下)

    晒衣节,还真的是晒衣服,这一天早上出门去溜达则发现村子里的家家户户打开了窗户,对街上悬挂了竹竿,挂上五颜六色的衣服在晒:这一天过过年一样热闹,寨子里的妇女早早就已经到村口的河边在洗头,梳理头发,平时盘 ...

  • 鱼关文化系列之六:鱼关婚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淅川地图呈条形状分布,绵延百余里.鱼关位于这个条形状的中心,是淅川文化的一个缩影.这里说的婚俗与淅川婚俗大同小异,笔者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娃娃亲.旧时,这里兴定娃娃 ...

  • 【歪读《古文观止》】带兵迎亲,不行!——《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能动嘴解决的问题,坚决不用武力.特别对于小国弱国而言,更是如此.春秋时期战事纷争,小国在求存上更是费尽心机,朝三暮四的依附强国,攀个政治婚姻什么的是常用手段.夹在秦晋楚之间的小郑国精通此道.公元前54 ...

  • 『新娘穿戴』『分火与合火』『躲新娘与跳(踩)格筛』『引新人进屋』|绥宁苗族传统婚礼详解(四)

    绥宁苗族传统婚礼详解(四) 编者按:现在很多年轻人看惯了要洋不土婚礼,觉得再豪华的小汽车也没有古老的花轿好,传统又特色的苗族婚礼越来越受新人的喜爱.但是想要办一场真正的苗族婚礼可不简单,每一个流程步骤 ...

  • 【古苗疆山歌】杨甲翠演唱作品|经典绥宁苗族老山歌 (七)十劝为人要行善『关峡老歌调』

    十劝为人要行善 经典绥宁苗族老山歌(七) 演唱  杨甲翠 歌词根据山歌演唱由苏进庭整理 一劝为人莫万恶, 万恶之人有几多. 为人也要行善好, 行善之人助人乐. 二劝为人莫好强, 晓得命短还是长. 万里 ...

  • 长大孝顺爹和娘(杨甲翠演唱)|有声绥宁苗族山歌关峡古歌调

    十通山歌谏世人追 整理  苏进庭 演唱  杨甲翠 长大孝顺爹和娘 十月怀胎痛肝肠 割肉把儿生下地 娘到阴间转回阳 长大孝顺爹和娘 娘的奶汁像蜜糖 奶汁甜蜜多营养 娘的骨肉炼成酱 长大孝顺爹和娘 洗屎换 ...

  • 绥宁苗族婚俗中的“关亲”|寻觅绥宁苗族风俗|杨焕礼

    本期整理作者    杨焕礼 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二十五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绥宁苗族婚俗中的"关亲" 杨焕礼  整理 上一期文中说到的是新娘从出门到进洞房的一路习俗,这一期还得再倒回来 ...

  • 古法三合先定局再立向是铁律

    来龙.来水.去水(简称二来一去),据古法三合的定局法则: 一.三者占二法. 二.正库定局法. 三.依龙定局法. (前面已详述,不再重复.) 先定局,再依据形峦立向.切记,立向是使之适应所定之局,而不会 ...

  • 黔东南苗族记忆[2]:苗族美神 vs 古埃及美神

    黔东南苗族记忆之二 苗族美神 vs 古埃及美神 刘光保 王语恒 鹰蛇之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被称为中国苗族的大本营.西江苗寨有一个"美丽西江"节目演 ...

  • 高古玉牛合集「集玉录」

    我也是有底线的

  • 首次公开古法“三合风水”四十八局

    火局 龙水要交配,阴龙配阳水,阳龙配阴水. 1.向水朝元格: A.丙午起祖,艮寅来龙,丙午来水出辛戌.见乙辰或巽巳小水来配.立丙午向.左旋水. B.艮寅起祖,丙午来龙,艮寅来水出辛戌.见乙辰或甲卯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