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柱II浮翠流丹青溪行【客都原创】

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成员曾多次踏访大埔这片老区苏区红色土地。今天我们在大埔县宣传部和党史办的领导同志陪同下,来到浮翠流丹的大埔县青溪镇青溪村参观,寻找那红色印记。青溪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西北部,毗邻福建永定。这里有一条由闽入粤的汀江,从大埔西北的青溪镇和茶阳镇流过,与梅江和梅潭河交汇于三河坝,涌入韩江,源远流长,流向南海。过去这里,山高路险,曾是全国苏区红都瑞金红色苏维埃交通线的血脉。如今的青溪镇早已不再山高路陡,火车轰隆疾驰而过,公路平坦,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我们来到这里参观了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展厅,展厅门口有一面雕塑大红旗,书写着毛主席语录“交通线像我们身上的血脉”大字,在阳光下,熠熠闪亮。

走进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展厅里,我们仔细地观看了图片、塑像。这些图片、塑像真实生动地记录了秘密交通站所发生的许多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仿佛看到了山高水长,道路艰险,那些用鲜血和机智战斗在红色交通线上,坚定信仰,披荆斩棘,冲破黑暗,矢志不渝,奔向红都,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共产党人的身影。他们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感动着我们。

据大埔党史办负责同志向我们介绍: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线是一条“摧不跨打不掉的地下航线”。1930年10月,中共中央为加强中央机关与中央苏区的联系,在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亲自领导下,建立南方交通线,又称中央红色交通线。由上海中央机关经香港——汕头——大埔——闽西永定——瑞金。在大埔设立交通中站,为中央红色交通线虎口咽喉位置,从中央保卫局中选派精干战士组建武装班进行武装护送。大埔中站是交通线上牢不可破的桥头堡,直至中央红军参加长征。这条交通线传送党中央与苏区的往来文件,运送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而且完成了党的中央机关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转移,安全护送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任弼时、刘伯承等一批中央领导和党、政、军负责同志到达中央苏区。在中央苏区多次残酷的反“围剿”战争中,始终没受破坏就是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条交通线,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我们党在那个年代的一条生命线,写下了党中央、中央苏区同敌人开展特殊斗争的光辉一页,也谱写了东江革命根据地梅州各苏区地方,为中国革命作出特殊贡献的光辉篇章。正是:风雨凄凄吹不灭浇不湿红色的火种,千山万水挡不住隔不断前进的脚步。

我们还参观了棣萼楼。踏步石阶,参谒民居,土木结构,青砖黛瓦,诗书传家,史留百载,屋前屋后,茂密修筠,山岑雾绕,青翠凝碧。据民居后人介绍,棣萼楼是当时红色交通站的重要中转站,存放过大量的枪支、弹药、粮食、物品、药品等,这些东西从汕头运到棣萼楼存放,又从棣萼楼转运到江西瑞金。棣萼楼为红色革命作出过特殊的贡献,缅怀历史,感慨良多。

岁月静静地流淌过这片饱经沧桑的红色土地,诉说着昔日的艰辛与荣光。悠悠汀江,清幽宁静,多少感动的情怀荡漾其中。
       如今的青溪,欢声笑语奏响了新时代的音符,田园风光绘制了美丽的画卷。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行走在青溪镇,处处可见生态良好,森林景观优美,风光旖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我们来到了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静谧悠闲的“江畔人家”;我们登上长寿山,俯瞰小镇,浮翠流丹,红绿相融,宛若一颗镶嵌在大地的璀璨宝石,让人目眩神迷。
       饮水思源,追寻青溪悠远辉煌的红色历史印记,我们感慨万千。

青山魏巍水湾湾,山山水水紧相连;
       党是青山民是水,青山恋水水润山。
       山重水绕路儿长,红色交通一线穿;
       先辈创业多险阻,后生饮水要思源。

中央红色交通线山歌久久回响在我们耳边,激励我们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文/曾宪柱

作者简介:曾宪柱,高校教师,广东梅州客家人。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史、岭南文化教学研究,有诗文散见于各媒体,主持编著《中国近代文学》一书,诗作收录《中国当代诗人大典》,《国际华文微诗选粹》,《经典诗人诗选》,《客家诗人年鉴》,《远程教育》,《江畔》并由出版社出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