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二十一】打铜街:一条古老商街的岁月浮沉 2024-06-25 07:26:32 一个城市,总要有一些街巷,帮人们记住过往。从元鼎路丁氏光禄公祠门口南行,走完了元鼎路,就来到打铜街。▲ 打铜街位置图。阿龙 制图作为一条以专业命名的特色街,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揭阳榕城打铜街,尽管历经岁月沉浮已没了昔日的繁华,但其悠久的商业历史和不可取代的文化印记,却使这条商业老街成为榕城人无法忘却的集体记忆。2020年夏,为了寻访历史,我们走进打铜街。▲ 打铜街口上的路牌。张驰 摄01.闻名遐迩的“打铜街”榕城,古称玉窖村,南北河环绕,水系发达,集市、店铺临水而设,因水路畅通繁荣。南宋绍兴十年(1140),榕城设为县治之后,人口日增,集市经济更为活跃。其中,地处南北窖河两岸的南市(今南市巷一带)、北市(今石狮桥至北市小学一带),是当时最早也最为繁荣的集市。乾隆年间,有铜匠看中北市一带通达的地理优势和巨大商机,三三两两来到北窖河西岸,于河墘搭建场所,经营打铜生意。后来,随着更多铜匠作坊的加入,生意越做越大,这里逐渐形成以生产铜制器皿的专业街巷,打铜街的名字也由此叫响。明清以后,随着城区工商业的发展,城里的许多大街市,逐渐成了粮食、竹器、家具的集散地,北市打铜街的铜器制品,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那个以舟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打铜街出产的工艺精湛的铜壶、铜脸盆乃至铜镜、水烟筒、钥匙等等铜制用品,也靠着玉窖溪,流通进粤东城乡千家万户,饮誉潮汕。最辉煌的时候,街道两旁铜器店不下百家,昼夜可闻打铜声。“其实在古代,每一个县城最热闹的地方,要么是市场,要么是日用品作坊。而生产铁器生产工具、打造铜器生活用品、打制银饰品,从生产工具到生活用品到饰品,五金生产,应该是封建时代手工业生产的一个较大内容。可以说,它服务的,是整个县境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对地方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揭阳日报社编委蔡逸龙如是说。在他看来,打铜街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附近一带的便利交通环境是造就其地灵气旺的客观条件。“打铜人家傍水乡,铜匠烧铜水、灌模、定型、修边、冷却等等工序都需要用水,溪边无疑是这类作坊设置的理想场所。加上玉窖溪直通南河、北河和县城内各地的水路,小货船可直达至南窖乃至到达郑厝池、陈厝池、邱厝池等三池。而陆路西可抵钓桥出县城,东可往县衙、街坊,更使这一带凸显区位优势。”02.繁荣热闹的“五金街”打铜街位于北窖河西岸,北接北窖路(今元鼎路),南接窖墘路(今绍兴路),为清乾隆《揭阳县志》所载在城12街巷之一。民国时期的打铜街依然是个热闹的所在。后来,银制品加入铜器作坊的队伍中,再后来,铁器作坊作为一支生力军在街边安营扎寨,印染、装裱、刻印等更多的行业纷纷进驻,不断丰富着打铜街的经营门类。此时的打铜街,除了出名的铜器,熔铜、打铁等五金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都颇具规模,各种商号纷纷崛起,共铸着打铜街的辉煌。▲ 打铜街许盛利楼,楼上方“许盛利”3字依稀可见。阿龙 摄根据《榕城镇志》民国三十七至三十八年(1948~1949)榕城主要商号概况表记载,打铜街上经营洗染生意的“许盛利”、打铁器的“良顺兴”、销售香烛用品的“荣合”都榜上有名。其时,“良顺兴”每天门庭若市,其作坊生产的船钉、釜铲、钳子、刀具、镰刀、锄头等都是畅销周边的“硬货”。而许盛利洗染店豪华的骑楼,在当时也是街上独树一帜的建筑,路人经过每每都不由望上一眼。▲ 老字号“良顺兴”,今日还在经营五金产品。阿龙 摄商贸的活跃致使原来只有3米宽的打铜街显得十分拥挤,于是,揭阳县政府于1931年将路面扩筑为6米的石砖路。1958年,县人民政府鉴于打铜街石砖路面严重破损,以及临溪木屋铺户污染溪水的情况,将木屋全部拆除,将路面扩筑为宽12米的沥青路。在这一时期,集市的活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五金产品跻身其中,除了打铜街,还有些店铺、作坊开在附近的北市、新街一带。打铜街上每天车水马龙,日渐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五金一条街”。而此时打铜街的名字已被叫得响亮了,就是铸铁打铁的丁当声再响,其他门类的商号再显赫,也没有人想到要给打铜街换个名字了。日渐式微的“品牌街”时间来到新世纪,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五金行业带来了飞跃发展的契机,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多元的需求。此时的打铜街,虽然再难听到丁当作响的打铜声。但打铜街作为市区五金产品销售的发源地依然深入人心。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打铜街上仍保持着50多家五金商铺,相关的店铺一直延续到思贤路。“因为是久负盛名的铜器五金集散地和老市区的地标,当时这里的五金生意还很好做,一些工具、自行车配件等销量都很大,许多农民也会到打铜街来买锄头、铁铲等家具、农具。一些罕见的五金产品,也都能在打铜街找到。”据上世纪90年代在打铜街9号开店的黄济鸿介绍。但是,热闹的表象,终究掩盖不住行业的日渐衰退。其时,铝和不锈钢等更多更新型、更轻巧的产品进入金属市场,一些老式产品、老式商铺和经营理念的消失正慢慢成为一种必然。▲ 摆满五金产品的铺子。张驰 摄进入21世纪,随着机械工业、轻工业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传统行业备受冲击。这条古街日渐失去了昔日的热闹,许多商户生意难以为继,老街逐渐陷入“尴尬”局面。而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张,重心的转移以及新商圈的形成,这条长仅92米,宽12米的老街,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显得狭窄陈旧。甚至在揭阳编制地图时,打铜街因为过于短小,一度名字都没有出现在城区地图上。一些规模较大的商铺,纷纷迁往发展空间更大的榕华大道或马牙路等地,有的当年传统五金加工业逐渐发展壮大成厂,生产场所也退出了打铜街,而更多的店铺无奈关门,只剩下极少数老字号在坚守,打铜街日渐萧条。2007年,考虑到对历史商业文化的传承和恰当的商业贸易定位,榕城区政府在打造特色商业街行动中,曾试图把打铜街作为“五金街”来打造,并在打铜街北入口和思贤路口处(与中山路交汇处)各设置形象突出的街牌,同时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整治,为五金打铜街营造良好的宜商环境。然而,那时的打铜街已徒有其名,传统五金产品在社会的进步中不断遭受淘汰,实实在在的“大势已去”,为求生存,沿街的店铺纷纷转行,开起了服装店,杂货店、副食店、茶叶、土产店等,其时的特色街,是五金店、少男服饰一条街,间中还有寥若晨星的几间乐器行、日杂店。历经现代演变的老商街上,虽然依然人流如织,却已是另一种景象。长存记忆的“文化街”历史街区是属于城市的记忆,是文化的载体,兼具有文脉和功能上的双重含义。如今的打铜街虽然更换了身份,褪尽了铅华。但它在众多土生土长的揭阳人心目中,依然是揭阳一块重要的商业文化招牌。“虽然都是以专业命名,但棉湖的打铁街和榕城的打铜街有着性质上的区别。打铜更多的是带着城镇化的生产痕迹,因为明清时期,铜锡制品更多的是宽裕人家的日用品,甚至饰品。所以只有在城镇,才会有打铜街的存在。而打铁,则更多的是生产器具,带有农耕文化的象征,主要服务于农村。因而,打铜街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是榕城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对我们研究揭阳的发展历程有着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揭阳著名学者、地方历史文化专家彭妙艳这样概括打铜街的重要作用。▲ 打铜街现状。阿龙 摄而很多土生土长的榕城人,对打铜街也有着深刻的感情。从小在打铜街长大的黄济鸿就认为,一个没有老马路的城市,是没有温度的。他坚信,打铜街再怎么没落也不可能随意改建拆迁,作为一个承载着古城几百年岁月沉浮的老街区不会轻易消亡。毕竟,街区沿线还存在各种古城遗迹,像石狮桥、黄厝门楼等等,都是城市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采访中,不少市民也表示,一片老的历史街区,一般而言,在发展变革时代总是要从成熟走向衰落。而在社会变革的每个重要关头,如何及时抢救,保留一点过去时代的城市片断,让发生过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留下某些空间物证,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品位和底蕴,这些都值得整个社会深思。人们希望,有关方面能从保护文化资源的高度出发,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统筹规划,重视保护特色商业街区,让其长留历史印记,并期待通过新媒体等各种方式,来赋予旧马路新的生机,从而拯救、保护、弘扬本地特色商业的无形资产,重塑城市各具特色的商业文化面貌。 ☆《丁氏光禄公祠:文物与名人相映生辉》(2020年8月4日)☆《王氏辅祖祠:文物里头有美丽故事》(2020年7月28日)☆《元鼎路:将统一年轮镌刻在地名上》(2020年7月14日)☆《北市许氏流长源远,名贤事迹熏陶后人》(2020年7月7日)☆《许登庸育才兴学,进士第桃李芬芳》(2020年6月30日) 来源:揭阳日报 赞 (0) 相关推荐 我知晓的文庙直街与横街之变 张伟(大卫):文/图 昆明老城区的文庙横街与直街,文明新街高处往北看两条街道走向呈现反写的单人旁形状.文庙横街东起正义路,西接华山西路,紧依文庙南部, ... 揭阳古城:我上央视了,这次谁敢说我站得不够高? 原创丨063 作者丨林小金 每一寸潮汕山河都书写着生动的潮汕故事,作为潮汕地区最早的行政区划--揭阳,以<粤东名城 古韵新风>的优秀名称,在3月11日登上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织拍摄的大型 ...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二十九】新华书店:见证一座城市的阅读记忆 在揭阳县商民协会旧址往南走上25米,就来到新华书店大门口.在大多揭阳人的记忆中,两层楼的书店,大门壁上高挂着毛泽东字体的"新华书店"牌匾,里头一排排书柜上散发着纸张和油墨的芳香.2 ...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二十六】禁城:榕根附墙景独特,城中有城不寻常 古城墙,是一座城市存在的历史脉络,烙印了它经历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它的发展历程. ▲ 禁城位置图.阿龙 制图 沿石狮桥向东走过名贤公祠,在小巷里迂回少顷,就来到了禁城.这里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一处元代石墙, ...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二十三】出水莲花不夜天,名城节庆“行彩桥” 行彩桥是元宵期间揭阳市区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作为春节过后元宵节前的一个最隆重的节庆活动,"行彩桥"民俗从正月十一持续至十六,有正月十一"行头桥",正月十五&quo ...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二十二】玉窖溪:榕城人的母亲河 她是榕城人的母亲河.一个古老村落,因傍着她潺潺流水而居,就以她的名字命名村子.880年前的一天,揭阳县治搬到溪边.搬到这个村子来了,村子就变成了县城,又因村子多榕树,县城因此得名榕城. 2020年夏, ...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二十】丁氏光禄公祠:文物与名人相映生辉 从揭阳市区元鼎路名丰埕路口南行90米,就来到丁氏光禄公祠门口.2013年3月,丁氏光禄公祠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晋升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石碑.阿龙 摄 2020年初夏,元 ...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三十二】三不亦斋:一个书斋的传奇故事 从榕城区韩祠路南端西侧的高地巷西行,在与禁城脚相连处的北侧,有一处地名为"陈绵盛内"的院落,这个院落除了有个奇特的名字外,还带一院子,号为"三不亦斋".奇趣的地 ...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三十一】国营照相馆:定格时代的美好记忆 照相馆,承载着一个人.一座城市的记忆和情怀.在上世纪5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韩祠街头有一家名叫"红日"的照相馆,曾为老揭阳的文化与风情留下无数影像,多少普通百姓的第一张生日照.工作照 ...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49】古榕武庙:抗敌护城励志,人文精神长存 揭阳古城有文庙,也有武庙,文庙就是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第38站介绍过的揭阳学宫,而武庙,则是位于北城关外的古榕武庙(关帝庙),两者同样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 ...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50】 北门天后宫:见证揭阳水城繁荣海运业 妈祖,是人们对救苦救难的海上女神的亲昵称呼,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在潮汕和闽南各地,妈祖信仰甚是普遍,人们为供奉妈祖而修建了妈祖宫.天后宫. ...
☆《丁氏光禄公祠:文物与名人相映生辉》(2020年8月4日)☆《王氏辅祖祠:文物里头有美丽故事》(2020年7月28日)☆《元鼎路:将统一年轮镌刻在地名上》(2020年7月14日)☆《北市许氏流长源远,名贤事迹熏陶后人》(2020年7月7日)☆《许登庸育才兴学,进士第桃李芬芳》(2020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