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的黑茶博物馆,拥有吉尼斯纪录认证的4千两“世界茶王”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人喜欢喝茶,也有“以茶待客”的风俗。对中国人而言,茶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象征之一。

中国的茶,有六大类,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而我,独喜欢黑茶。

黑茶温柔,对胃没有刺激,黑茶有内涵,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尤其适合女子。初喝黑茶是为了养生,后来渐渐喜欢上黑茶的味道,滋味醇和、微涩。对于怎么喝茶,我没有太多的讲究。随手拿一个透明玻璃杯,取一撮茶叶,注入沸腾的开水。静看一缕缕纯白色的水雾从杯中袅袅升起,纯净的水变成黄琥珀色。轻轻呷上一口,茶的清苦让我莫名地平静。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好茶,名茶皆有出处。追溯黑茶的足迹,我来到了湖南省安化县,这里是黑茶的故乡。产茶制茶的工艺源远流长,早在唐代便有“渠江薄片其色如铁”的记载,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

2008 年,安化千两茶的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几年,安化黑茶因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等特殊功效而风行海内外。享有“安化黑茶,中国独有,中国黑茶,安化独尊”的美誉。

在安化,有全国唯一的黑茶博物馆,占地面积约 10 亩,主楼 10 层,裙楼两层。采用中国传统阁楼式建筑风格,气势恢宏,周边环境恬静优雅。抬眼望去,一股水从刻有“安化黑茶”的悬壶中源源不断地流出,代表着黑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体现了安化人民“客来奉茶,以茶会友”的传统文化精神。

黑茶博物馆前的广场上,立有一个上书“世界茶王”的巨型四万两花卷茶,净重 1559 公斤,是获吉尼斯认证的世界茶王。

中国黑茶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 5037 件,其中珍贵文物 458 件,所藏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茶文物和牌匾石刻,约 800 多件。

步入黑茶博物展示馆,一楼以《神韵安化》为主题,展示了安化县的发展历史。

安化,古称“梅山”,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打开历史的画卷,从远古开始,这里便孕育了一种神秘古朴的文化形态。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安化原始遗风千姿百态,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它是长江流域文明发祥、发展、变化过程的缩影,与其它地方的文化共同构架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楼以《黑茶飘香》为主题,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句句解说,将我带进了黑茶的历史文化情景中。

在险峻的山道上,在青石板的茶马古道上,一队队的马帮汉子结伴而行。前行的道路不知道有多远,千百年来,马帮汉子就这样用自己的双脚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输出和交流。如今,茶马古道上马蹄印依旧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桥仍然屹立在风雨中,带着我们追溯那光辉的历史。

长亭在茶马古道上是一种特别的存在,人们在这里挡风遮雨,休息饮水和迎来送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大概是对长亭最好的描述。它是一种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沉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如今,斑驳的石板,记录了茶马古道兴衰的历史。

黄沙坪古镇是当年茶商餐宿,交易的必经之地,见证了“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繁荣景象。青石板上响起哒哒的马蹄声,老人们侧身遥望,我家的儿郎何时归来?

这些饱经风雨的老街,诉说着历史留下的故事,至今保存的会馆和古茶坊、茶市等遗迹,闪烁着昨天的荣耀和辉煌。

安化黑茶的发展历史中,少不了茶马古道,也少不了千两茶。

千两茶,是安化的传统名茶。据说,在清道光年间,陕西的商人到安化采购黑茶,为了运输方便,将采购的散装黑茶踩压成包,运回陕西。后来,经过改良,将重量 100 两散黑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百两茶”。

到了清同治年间,他们又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将茶叶重量增加至 1000 两,将黑茶踩压捆绑成“千两茶”,又名花卷茶。千两茶呈圆柱形,一般长约1.6米,直径0.2米左右,净重约36公斤。因为所谓的千两其实用的是老秤,16两为1斤。

饮用黑茶,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并且可以抑制肥胖,降血脂血压。所以近年来,黑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慢慢走,慢慢看,穿过黑茶的历史,信步来到三楼。这里以《岁月留痕》为主题,展示了厚重的安化人文历史。安化制县,两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犹如安化的黑茶一般,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

参观完展示厅,依旧不想离开,找一个角落,冲一杯黑茶,茶香四溢中,我仿佛又听到哒哒的马蹄声。

时光轮回,安化作为昔日茶马古道重要的起点之一,在新一轮经济浪潮下,必将会迎来黑茶的复兴盛世。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