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羊文艺:左云有个施村
左云有个施村
郭 宏 旺
晋北小县左云,有不少各具特色的村子,或文学,或书画,或商贸,或文仕,或武风,而施村就是其中之一。
施村,官方全称好像应该是施家村。施村位于左云张家场乡西部,与大堡角村相连。大呼高速公路经过本村,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23户,计292人。耕地约2500亩,以种植业为主,是纯农业村。这是搜狗百科里的主要信息。
施村不算大,比我们瓦窑村还小。两村属于不同的乡,但距离并不远,大概也就十来八里路程。可到今天我只去过施村三次,第一次,儿时坐着父亲的手扶拖拉机去大堡角和施村,好像是去调换什么种子。第二次到施村,是因为施村重修回龙寺,工程竣工庆典,两次之间已隔四十年,时间久得无法想像。第三次11月8号,非常荣幸地应好友之邀,来施村小聚。
施村,是个不一般的小村庄,只因为村子里的一些人和一些物。
从月亮湾附近的村村通柏油路北转东拐,另一条大道直通施村村口。一进村,街面平坦,西行一段甬道,红墙黄瓦的回龙寺便映入眼帘。不过最先迎接人们的,是寺门的前、左、右侧零星分布的十几棵老榆,有百八十年树龄吧,树皮黝黑皴裂,古拙沧桑。其中有四五棵老榆格外粗壮,至少需要两人合抱,树颈上系上了大红绸子花,红绸已略微褪色却更加显得凝重。老榆树们与回龙寺相互辉映相互衬托,呈现出的气氛,正是佛家净地应该也必须具有的宁静古拙与肃穆。
试想,回龙寺的周围,如果没有了这些虬枝刚骨的老榆,肯定会缺失一种东西,缺失一种悠远凝重的东西。
回龙寺落成庆典时,香客蜂拥而至,经乐悠悠不断,男女老少游人如织,那天的我,还真没来得及细看寺院的内里,这次才得以细看。回龙寺寺门,下有十几级石条台阶,侧有玲珑的檐阁,虽不能言巍峨,但肯定是高大而庄严的。寺内大体分成前中后三部区,有正殿也有侧殿,储物间与卫生间设置齐全,有一中年僧人留驻,操持佛事,僧人师傅一脸的和气和开朗。
漫步村庄中的小道,远望仍有大大小小的榆树零星入视野,施村的树木并不是特别多,但凡看见的,多是老榆树,很特别的一种景致。
村子北端,是一个不小的养殖场,养牛,也养了猪,猪的存栏数比较可观。养殖场的东边一侧,大棚顶下存放了大量的旧物件旧材料,有木板有钢筋架有旧火炉,旧沙发,旧管子,PVC板子,种类太多,这几乎就是一个旧货市场。朋友告诉我,这些都是四处拣回来的,哪里有准备遗弃不用的东西,就辛苦地运回来。那些都是拣回来的宝贝,旧物再作新利用,经济环保又高效。勤垦务实的村风,真的令人点赞。
该说说回龙寺东墙外的那户人家了。
这户与回龙寺毗邻的人家,是侯姓人家。上上辈儿的情况我着实不太了解,现在侯家辈分最高的侯占奎老人已于大前年高寿离世。老人一辈子一边务农,一边从事木匠的活计。老人是柳生木匠,半路无师自学木匠手艺。其实老人年少时很聪慧,也上过几天学,据说只因为并不算太昂贵的几块学费,老人的老祖父就终结了他的求学梦。从此老人心中便立下一誓:我的孩子绝对不能不上学,而且要上大学,要有出息。虽然当时的家境贫困到了极致。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施村人们骄傲无比的一件事。侯门两子建忠建臣,一个毕业于雁北师专,一个毕业于山西大学,一个主攻寓言文学,并写遍左云民间风情故事。一个是散文小说童话乱炖成名家,而且兄弟两人现都已加入中国作协。而建忠的妻子袁秀兰,主攻童话儿歌,人家若干年前早已加入中国作协,早于两兄弟不少年头。正如一句俗话所言: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哪!
左云作家多,真的不是吹,所以左云县被称为:人口小县,作家大县。可所有作家中,入中作协者仅有3人,这三人便都出自施村侯门,兄弟俩加一个大媳妇儿。
不必多叙,也不敢再多叙了,因为叙多了,这两兄弟会很介意。他们不喜欢这样,他们更愿意俯身亲吻黄土地,倾心艺术创作,而不希望有人有媒体做太多宣传,更不用说夸大性的宣扬。
回头捋一捋!那些古朴的街道,那些依然茁硕而森然的老榆树,那一座在悠悠晨钟暮鼓之间守候一方的回龙寺,那些坚守着黄土地,却不甘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那一代代敢于创新开拓的领头雁们。这一切的一切叠加在一起,或许真的能够解读一些什么。
朋友告诉我侯家老屋就在回龙寺旁边,并领我去看了老屋,去看望了那位个子不高,一脸幸福与慈祥,似乎又返回童稚的侯家老妈妈,当我紧握老妈妈的双手凝望老人时,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双手,和那双善良又睿智的双目,正在向我传递着什么……
朋友对施村、对侯家钦佩与羡慕的神色和言语中,似乎在告诉我:侯家有今日的荣光,十有八九是因为祖上建屋于回龙寺之侧,那是借了寺院的文慧灵气。而我忽然有了另一种想法:真的是侯家借了宝刹的灵气吗?那会不会是另一种情形?有没有可能是这样子,曾经的回龙寺,是因为某些缘由,被有意选址修建在侯家老院的一侧呢?
2020.11.9
本文作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