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声”专栏| 第四期:杨程▪曾慎泽▪李柯迪▪徐文翔评《伤心者》
评论者说:
《伤心者》是由我国著名科幻作家何夕发表的短篇科幻小说,该作品于发表当年,以压倒性的姿态摘取了银河奖短篇小说奖最高奖项,收获了海内外科幻读者的一致好评,时至今日它仍是中国最佳软科幻小说之一。
知乎网友曾经这样称赞伤心者:“曾经在很长时间内深深影响我,于我而言,它就是中国科幻的图腾。”
小说描绘了一个痴迷于数学的主角,他执着于自己推导出的“微连续理论”,沉溺于理论完美的证明过程和优雅的理论形态,以致于无法从中自拔,这使得他与身边人和社会各种现状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他成为一个悲剧结局的“伤心者”。小说的最后,伟大的母爱穿越百年,将主人公的理论带到后世,让无数“伤心者”的故事为我们所知。
毫无疑问的是,《伤心者》是一部极其优秀的作品。在有幸品读这篇小说后,核心创作团B组的几位成员在感叹之余,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和疑问,本文将在这些问题和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从各个角度去评价小说,并谈论相关的写作问题。
原文指路
#小程序://微信读书/lzcGILYtUykudee
点击上方链接跳转到【微信读书】小程序
More
作者的行文实在是太跳跃了
▶▶▶读完《伤心者》,这部作品给人的感触颇深。首先,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何夕”为了自己的“微连续原理”耗费多年经历,后又因不被世人所理解变成疯子,穷困潦倒一生的故事。其实,这里的“何夕”是过去乃至将来所有为了人类科学事业贡献终生而在有生之年未得回报的科学家的代表,他们都是伤心者。
▶▶▶不得不说这篇我看的时候恍惚了好几次,因为作者的行文实在是太跳跃了……
▶▶▶我的主要问题有一个,就是部分情节由于作者文笔跳动太大接不上,让人反应不过来。通过网文软件来读小说,我还以为中间被删掉了。
▶▶▶行文的跳跃性或者说小说节奏的跳跃性一直都是写作中重点研究的问题。在创作的过程中想要让两个不相干的角色进行交汇,往往需要分别描述二人的故事经历,进行一段时间的交替描写后,再让二人的行为产生交汇。
《伤心者》的叙事其实是多线的,主线是何夕这个人物的经历,支线是何宏伟这个上帝视角的第三者亲眼看着何夕身上的这些事情发生,从而引出后文对“伤心者”们的惋惜和赞颂。从这个角度说,小说的时空观本身就是跳跃式的,我个人认为,跳跃的行文节奏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主人公生活的混沌感以及时代飞速发展、社会带给主人公的疏离感;此外,除了科幻小说,严肃文学也经常用打乱作品的时间线或交替描写的形式,用来描述特定的人物或情节。譬如,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对班吉这个角色叙述的混乱:时间和空间在他思维的变换过程中随之改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反映出角色思维的混沌性——班吉三十三岁但智力水平仅相当于一个三岁的小孩。
综上所述,行文的跳跃性有利有弊,它在客观上增加了读者的理解成本,导致了很大一部分读者的阅读障碍,但同时又能体现特定的时空变换,或是人物情感、思维的变换,强化了读者对于小说种种变化的理解和认识。它是一种对故事节奏和行文手法的高阶运用,在多人物交叉和时间空间快速变化的作品中尤为适用。
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是否“科幻性”就不重要了?
曾慎泽
▶▶▶很多人认为科幻小说区别于其他小说的关键点,在于“科幻”两个字。科幻小说必须是基于科学而进行的幻想故事,必须要展现出作者较为深厚的科学素养。针对这一点,就有人将科幻小说分成硬科幻和软科幻两类,以其科学部分的严谨程度进行划分。
《伤心者》中对于科学部分的描写极少,只轻微的涉及到“微连续理论”、“大统一理论”等几个名词并未深入阐述,因此,我们可以就此归类,《伤心者》是一篇拥有极其丰富的人文关怀的软科幻小说,但严格来说,主流科幻界似乎又一直都没有对软硬科幻做一个严格的定义和区分。我个人认为,我们不应当把科幻小说的定义看得太狭隘,广义来说,具有科幻元素的小说就可以称之为科幻小说了。
一位老师曾经开玩笑的说:“编辑认为是科幻小说,那小说就是科幻小说了。”
《科幻世界》杂志主编古火拉兹老师也曾就硬科幻投稿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科幻繁荣之道!没有人物和情节,只有点子和创意,可以投“惊奇档案”栏目。只要故事讲得好,科幻只是背景也能接受,但首先故事得讲好。但记住:人物、情节和科幻创意、科幻背景结合在一起的,才是真·优秀科幻小说!”
王晋康老师在知乎“在评价科幻小说时,是「科幻性」更重要还是「小说/文学性」更重要?”这一问题下,阐述了他对“科幻性”的看法:
“当下的科幻作家都推崇“大科幻”概念,不着意区分科幻小说的“软硬”,只要读者喜欢就是好作品。科幻文学就其主流来说是一种俗文学,所以作品的可读性是第一要求。第二个要求就是文学性,文学性和可读性有联系但并非完全一致,尤其是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是否“科幻性”就不重要了?也不是。对于真正的科幻迷来说,其实最能打动他们心弦的是作品的科幻性,或者换句业内的话说,是看这部作品有没有新颖的、有冲击力的、逻辑坚硬的科幻构思。这个构思不一定符合科学意义上的正确,但只要依这个设定建立的世界能够完美自洽,那就是好作品。”
两位老师的发言告诉我们,科幻部分在小说中的占比,应该取决于小说想要描写怎么样的一个故事。如果它是基于科学原理进行的延展的想象,为了让小说的读者信服,就需要尽可能多的科学细节描写,它的科幻成分就应该更多一些,以达到让人身临其境的效果;如果小说只是利用了一个或几个科幻元素,借某种技术或物品之手,描写各式各样的人物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更偏向于严肃文学对于故事、人物的塑造,那么它对科幻部分的侧重就可以少一些。
总的来说,不应该对科幻的占比有过多的要求,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科幻小说应该如何去设置反转?
▶▶▶很久之前就读过《伤心者》这篇小说,现在重读依旧令人感动。
个人阅读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每当出现“我”的时候就会打乱原有的叙述节奏,产生很大的割裂感,似乎在过分强调“我”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并且在揭示真相前重复了很多次,缺乏一种流畅度。
“穿过身体”等等设置几乎是在向读者明示到后面会有一个反转,而反转的揭示相较来说就平淡一点。
▶▶▶的确,《伤心者》几乎没有出乎意料的反转设置,而是通过对情感的把控到达小说的高潮,有这样一个问题:科幻小说应该如何去设置反转?
我们一般将反转的内涵总结为八个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科幻小说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以欧亨利为首的短篇小说作家对于反转的应用。反转的本质是作者给出的结果与读者预期不符,但逻辑依旧成立,反转可以说服读者,给读者带来惊喜。
反转对于作者的要求,是把信息隐藏在正常的行文中,使读者能够看到,但意识不到该信息的关键性,当得知了小说的结果,读者回过头来看时,为作者小说设计之精妙所叹服;或是营造小说中戏剧性的一幕,在人物和事件之间,产生前后的反差感,将事件导向另一种脱离原本轨迹的结果,这种反差感却又是合理而让人可以理解的。反转的存在让人感受到了并不突兀的惊喜,使读者耳目一新,从而极大的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怎样才能写出动人的小说结尾呢?
李柯迪
我想和大家讨论的问题是,怎么样才能写出这样动人的结尾呢?
《伤心者》中,主人公对于母亲的情绪在结尾短短的几句话里得到了集中的爆发或者说宣泄,这种爆发是在前文情绪不断累积的基础上导致的。这种写法的精妙之处,在于营造了前后文情绪的落差感——任凭前文风云变幻,主人公的母亲都默默的、无条件的支持着他,主人公却迟迟没有对母亲的这种无私的爱做出回应。因此,在小说的结尾处,奄奄一息的主人公主动去回应这种爱的行为,就极具真情实感,弥足珍贵。用极为朴实但有力的话语和反常却无比合理的行为和举动,把积累弥漫着的情绪瞬间点燃爆发出来,从而造成一种震撼感,这就是这篇小说结尾的妙处所在。
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抑扬结合一直都是写作的重点。
如果全都是昂扬向上的剧情,读者非常容易在不断地刺激下达到兴奋的阈值,再去阅读小说的高潮部分只会带来疲劳与厌烦感;如果持续写哀情、让小说处于压抑的氛围之中的话,那么会给读者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压力,迫使读者放弃阅读作品。
总而言之,抑扬结合体现在对小说节奏的把控之上,在哪些时候需要调动读者的情绪,在过度的激动中逐渐转为冷静和平和,在同情和压抑中突变为新生般的激情和热烈,在这些不断往复的积累中到达情绪的更高峰。
小说对于这些时间点的把控,决定了读者是否认为这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故事。
《伤心者》是一部“科幻成分”较少,但“科幻内核”极其浓厚的作品。
什么是科幻小说的“科幻内核”呢?笔者认为,是年幼时在海边拾起的美丽贝壳,是面对浩瀚宇宙发自内心的震撼,是登临山顶一览众山小的宏大,但这些都不能完全概括科幻小说的内核,如果硬要为科幻内核的产生找到一个“奇点”,我愿意用这样的一幅画面来形容它:
走出森林的智人,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之下压弯了脖颈,在一个寒冷而困顿的夜晚,他抬起头,看到了耀眼的星空。
《伤心者》并没有所谓的硬科幻小说那样颇具颠覆性的世界观设定,只是烂大街的时空穿梭故事;也不存在吸引部分核心科幻读者的令人着迷的技术细节,别说科学幻想,科学相关的词汇甚至都屈指可数;它几乎没有任何关于未来世界的脑洞,全文的绝大多数篇幅都像是在描述你我身边发生的故事;它的故事逻辑并不完全符合现实,作者在主人公的学术经历上做了一定程度的艺术性加工,突出了“伤心者”们生活的困顿……
但就是这样一部小说,他把人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理解、人与社会现实的冲突这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这样一篇动人的故事。
小说的高潮部分,何宏伟站在诺贝尔奖领奖台上,站在未来世界物理学的峰顶回头望,那些登山路上无声死去的“伤心者”,那些还未来得及开出花和叶的雄壮的根,那些代表了人类对于真理的永恒追求的科研工作者们,他将获取真理的喜悦分享给他们,以此来抚慰这些无声消逝的伟大灵魂,正是他们的奉献,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