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别想赚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
人永远赚不到认知范围以外的钱,是因为认知以外的生意逻辑没办法在你身上形成正向反馈,最后成为信息盲区。就好像地上有一块黄金,但是前面对你来说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更谈不上主动伸手去捡。
认知指引行为,行动获得结果。
认知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主要三方面:
1.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客观规律
这个世界并不像它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很多人觉得简单只是因为人类集中生活在一起使得整个社会分工变得更精细了。
人类正是通过几千年不断探寻蕴含其中的各种认知和客观规律才有今天的成就,才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没那么可怕。
当我们发现了牛痘,天花就变得没有那么可怕。
当我们发明了蒸汽机,利物浦和伦敦距离就显得没那么遥远。
当我们认识了宇宙,日食和月食将不再引起社会大恐慌
我们每多掌握一个认知或客观规律就对这个世界多一个维度的了解。
这方面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查理芒格,我们来看查理·芒格关于「多元思维模型」的解释:
“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认知:人与人最本质的差别是认知水平
芒格喜欢把人们的观念和方法比为「工具」,芒格的所有工具是指将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
我们需要理解“思维模型”,然后分析“多元”的价值以及如何把它们糅合在一起。
奇葩说中一期是“生二胎需不需要小孩的同意”,反方席瑞基于自身的经历,提到的一个论点是:在一胎还小,他的心智是无法判断有个同胞能够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反而是在两个人共同成长的过程慢慢体会的。
同一个论点,薛兆丰教授基于经济学零和、负和、正和游戏的角度,表示小孩的本能是说“不”,这样的结果大概率是零和、负和游戏的结果,将二胎的到来作为一份礼物送给老大,两个小孩相互陪伴、一起玩耍才是双赢的正和游戏。
一个问题,原来可以通过经验、方法论以及学科原理等不同层次角度去思考,层度越深,越能掌握看待事物的底层逻辑,越能更有效的解决更多复杂问题。
我特别喜欢《教父》中的一句话: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2.现实感受力
认知:人与人最本质的差别是认知水平
我们对现实世界了解得有多客观,我们的行为决策就有多正确。
举个例子,现在网络各种自媒体的传播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好像这个世界大部分人的工资都过万,自己的工资如果没过万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根据现实统计数据却是,其实只有5%的打工人工资过万, 哪怕在一线城市这个比例也不高,之所以我们觉得大部分人都有高薪仅仅是因为:一部分是有人在网络博人眼球,而一部分是因为那部分高薪的人在大肆炫耀,我们称之为幸存者偏差。
世界观的扭曲让我们的行为也开始扭曲。
浮躁,不切实际的攀比,超前消费,瞧不起那些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工作的人,现实与理想的反差最后只能让自己在网络中找到一丝安慰和价值。
透过这个熙熙攘攘的万千世界,拨开弥漫在芸芸众生周围的重重迷雾,我们能否看到真正的现实是什么,是否能感受到底什么是客观的存在?
你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嫌弃老板每月给开的8000工资,有人却是在烈日底下,每天风餐露宿每月只能赚到两三千。
你在考虑今天下班要不要去健身房使用那张已经蒙了一层厚厚尘土的健身卡,有人却是被病痛折磨的躺在床上思索着自己是否能撑过这个星期。
你生活自己安逸的小生活中,有人却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high到不行。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我们除了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熟悉之外对更大的范围一无所知。现实并不只是你身边的Lisa与Michale,也不只是你每天挤的地铁和超市。
现实是:尽管我被工作折磨的死去活来,但是我明白我的身体健康,我父母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外债,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已经比这个世界很多人都强,我珍惜我所拥有的,我会把我的焦虑和痛苦缩小到本来的范围。
现实是:尽管我拥有这么多,但明天公司倒闭我可能失业,未来父母会越来越需要我的照顾,我的未来依然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我跟这个世界很多优秀的人还是差距很远,我依然没有找到我自己发展的方向。
现实是你拥有的和没有的和这个世界其他人拥有的和没有的之间比较。
现实是你看到的客观世界与更大范围的客观世界的比较。
我们的生活有多好,我们的生活有多坏,我们自己是否清楚?
这就是现实感受力。
3.预测判断力
如果说现实感受力是对当下情况的判断,那么预测力就是对未来的判断,这两者密不可分,对未来的判断需要基于当下的现实情境。
对一只股票是买还是卖,是基于对未来的趋势判断,卖它是因为我们认为未来它会跌,而买它则相反。
网飞公司的哈斯廷斯之所以在公司线下DVD租赁业务如日中天的时候,毅然决然地开始带领公司做线上业务的转型,是基于他对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对现有业务模式的改变与颠覆的预测与判断。
李笑来在比特币100多美金开始囤积也是基于他对去中心化数字币未来一定能火的预测与判断。
不管是对的预测还是错误的预测,我们都必须做出预测和判断,我们只有在一次次预测与验证中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最可怕的是我们身处整个社会与时代的洪流中,我们既不知道我们现在在哪,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未来应该去哪,完全是随波逐流。
这世界有很多盘口等着我们下注,押大或者押小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绝大多少人看不见这些盘口,更谈不上去下注,我们只是认为我们现在这种不好也不坏的生活工作方式就是我们世界的全部。
瞧准一个创业领域一头扎下去是下注;
稳定上着班,但是充满着危机感,业余时间积极发展自己的副业是下注;
上班过程中,时刻关注这个领域这个行业更长远的发展,时刻思考自己在这个行业的竞争力是下注;
下注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主动思考,愿意为未来all in,哪怕部分all in,而不是沉醉在自己的小日子中得过且过。
一叶遮目,不见森林。
我们应该跳出来,学会从更高维度看现在看未来。
提升认知水平的困难
可以教会别人一个知识一种技能,但是要想提升别人的认知能力,这件事势必登天。
但有时,你又会发现提升一个人的认知简单到爆,一句话,一个行动,甚至一个眼神,对方瞬间升华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认知水平只能由每个个体自内而外做出改变,任何外界因素只能作为辅助或者催化剂,自己不想改变任何人拿刀架脖子上都没有用,但是如果自己想明白了,任何时间任何节点都是机会。
就拿最简单的成长性思维举例,我们都明白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大公司刚开始也可能只是快要倒闭的小破公司,很多明星也是跑了很多年的龙套最后出名了。
你要告诉别人,现在做得不好,没有关系,前期猥琐发育,慢慢一点点迭代就能变好,只要坚持未来肯定有机会。但是有些人你怎么告诉他们这个道理都很难说服他们。他们就是觉得没有希望,不能忍受现在的弱小,就是没办法熬过痛苦的开端。
难吗?简直难到姥姥家了,这只是最简单的成长思维。
那么到底怎么才能改变一个人?
“人往往是逼出来的。”
这话好糙,但真的是这个道理。
有些时候,真被逼到一定份上,什么都懂了,就会想着改变。
所以逆境和挫折往往是提升一个人认知最有效的方式,通常也是最痛苦的。
当然也有正常缓慢的方式。
如何提升认知水平
在网上随便搜索,各种提升认知水平的方法会铺天盖地地展现出来,它们或许真的有用,但是再好的方法如果不行动,还不如没有,下面我就从三个维度角度来描述提升认知。
1.主动思考
王兴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思考能力我把它排在首位,它是认知能力的核心所在,勤于思考的人未必认知水平就一定高,但是认知水平高的人一定会积极主动思考,特别是深度思考。
我推荐一个训练主动思考能力的简单入门方法:每天找出一个没人打扰的30分钟时间,我建议是早上(因为确实不会有人打扰),找一张纸和笔或者在计算机上,开始写,写过去,写现在,写未来,这是反思,也是期望,写什么都行,不用给别人看,久而久之,你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
这个办法只是逼着你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进行主动思考,因为写作必须有思考才能完成。
阳明心学中最核心的思想:知行合一,其实很多人都错误的理解了它的意思,这句话并不是说我们知道了然后按照知道的去做就叫知行合一,王先生所说的真实意思其实是所有人本来就是知行合一,你知道了才会这么做,这么做了也就意味着你知道。知和行是一体,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
你明白了理解了自然就能做好,而你做不好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你根本没明白,或者你只是以为你明白了。
2.阅读与反思
阅读是获得间接经验最有效的方式,没有之一,前人的经验教训浓缩在一本薄薄的书中,简直是世界最廉价的东西,一本好书里面蕴含的智慧与认知可能需要用很长时间去消化与理解。
认知:人与人最本质的差别是认知水平
毛泽东一生孜孜以求,他所读历史典籍的规模之巨难以统计,但他最为钟情的还是《资治通鉴》。在他晚年,床头的一部《资治通鉴》被他翻阅得“支离破碎”,只得用透明胶“缝缝补补”。这部3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毛泽东反复研究、批注、阅读了17遍之多。
不同的书需要有不同的阅读方式,真正的深度阅读是需要不停的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和哲理。
这方面也有很多学习方法和推荐书目,我就不在这里展开说了。
3.经历与阅历
为什么有的人从不读书但其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却那么卓越?
这就我们需要说到另外一个维度的提升认知的方式:在事情上磨练。
老干妈的陶华碧,她就不识字,她从小到大没念过一天书。她却把5块钱辣椒酱生意做到几十亿,手下的能人众多,搭建起一个饮食王国。直到“陶华碧”这个产品走向世界卖到国外。
孔子说过一句话是:“学有余力,则以学文。”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你把德行实践做好的情况下,如果还有时间,就可以去读书。
很多人,没有把日常做好,就去看书,你没有实践,只是徒长学识,根本用不出来。
生活是本,读书是末。
任何间接经验都不能替代直接经验,别指望不下水就能学会游泳。
结束
认知水平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很多人一生都被困在低层次的认知水平中,任何新事物新观点都很难进入他们的大脑,他们只相信他们所相信的,只能看见他们想看见的。
鲁迅当年在《呐喊》自序中有个铁房子的比喻,大凡清醒的人,有几个不是痛苦的呢?但与混沌麻木了然一生相比,清醒痛苦着的生命更有其价值,人作为人之大快乐也孕育其中。
幸运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哪怕混沌麻木地度过这一生,只要不去干伤天害理之事也不会有任何人指责,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选择让我们自己活得更清醒睿智一些,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多一点机会,整个人类也是这样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