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 舆地志 分野)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分野

郑夹漈称:唐僧一行以云汉之始终,分配十二国之次。谓江河精气,上为云汉,地有两河,云汉亦分两派。认山河脉络于两戒,识云汉升沉于四维。参以古汉郡国,区处分野,如指诸掌。盖黄河以北为北戒,自三危积石至朝鲜者,北纪也。自大江以南为南戒,由岷山皤冢达瓯闽者,南纪也。雍州秦属,据山河两戒上流,其在天则东井为云汉所始,故鹑首应秦蜀之分。扬州、吴越居山河下流,其在天则星纪当云汉末派,故星纪为吴越之分。夫分野者,指列星所属之分而言,初不谓地也。地有不齐,而分野之在天一定不易,彼此虽不相配,其象则实相属,非以扬在南,而天文分星亦在南也。先正谓:“有分星无分野,占国者不可尽泥。”诚有见也。(王士俊原题)

叶文康公曰:“分野之说,始于《周礼》,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变动,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故星见大辰,梓慎知宋之将火,此以星土观妖祥也。岁纪元枵,裨灶知楚子之将亡,此以岁星观妖祥也。梓慎望氛,而知宋、郑之多丧,则以云而辨吉凶。师旷歌风,而知楚师之无功,则以风而命乖别。据《左传》则:周为鹑火,晋为实沈,楚为鹑尾,秦为鹑首,宋为大辰。伶州鸠、史墨、裨灶、梓慎之言,分野凿凿可据。

然而吴越南而星纪北,齐东而元枵北,卫东而败訾北,鲁东而降娄西,周宅中土,而柳星乃位于南,以柳为周,可乎?秦在西北,而井鬼乃在西南,以井鬼为秦,可乎?嘴参在西,魏在东北,以嘴参为魏,可乎?角亢东宿,郑在荥阳而属于井(疑为角)亢,可乎?昴毕西宿,赵居河朔而属于昴毕,可乎?且无水之灾,何关于元枵星纪?而梓慎以为宋郑之饥,日食之变,何异于豕常降娄,而士文伯以为鲁卫之恶。星纪同为吴分,则吴亦得岁,何以越得岁而吴凶?参虚果为晋分,则实沈为星,何以高辛子为晋侯祟?则星土分野似又不可以州国拘也。

闽属扬州之域,分野为斗牛女之墟,则十府、二州、七十二县果皆有分星乎?周之初,一千七百国,十二辰二十八宿,又将何以分乎?且今百里之内,丰凶异畛,灾祥异氛,清于闽为百之一。闽于扬又百之一,安得星纪而一一分之乎?子产云:“天道远,人道迩。”裨灶焉知天道,郑亦不复火。宋景一言,而荧惑退舍。妖不胜德,则人事有权,又不得弃人事而问苍苍之天矣。

张水藩读文:

 分野

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夹漈认为:唐朝僧人一行以天上银河的始终,分配十二国之顺序。认为地上江河的精气,上升到天上就是银河,地上有两条大河,银河也分成两条。要认识山河的脉络可以在疆域的南北地界找到,要了解银河的升沉可以在天空四面八方参详。参合古代汉朝的郡国分布,筹划安排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就可以对分野非常了解熟悉。大概黄河以北的是为北片,从青海省东南部阿尼玛卿山到甘肃敦煌再到朝鲜的,就是北界。从长江以南的为南片,从四川省岷山陝西省皤冢山到达福建的,就是南界。雍州属于秦国,占据中国山河南北两片之间的上游,它反映在天上就是井宿为银河的开始部分,所以井宿相应是在古秦国蜀国的分野内。扬州一带和古吴国越国的地方处于中国山河的下游,它表现在天上就是星纪星,处在银河的末端,所以星纪是古吴国越国的分野内。所谓叫“分野”的,是指天上排列的星宿所归属的范围而言的,开始并没有指向地域。地域并不整齐划一,而分野在天上是确定不变动的。天地之间彼此虽然不相匹配,但是它们的象征则确实互相隶属。并不是扬州在南边,而天文分星也在南边。前代的贤人认为:有天上分星,没有在地上没有分野的,占卜国家大事的人不能太拘泥了。确实是有见地的啊。(王士俊原题)

宋朝的叶文康公说,分野的说法,开始出现于《周礼》。“周朝天文官冯相氏负责观测十二年绕天一周的太岁,一年十二次盈亏的月亮,斗柄所指的十二星辰,一旬的十天,日月五星所在二十八宿的位置。保章氏掌管观测天上的星象,以记录星、辰、日、月的变动,据以观测天下的变化,辨别这种变化的吉凶。根据星宿的分野来辨别九州的地域,所分封国家的界域都有自己的分星,通过观察分星,以观测各国的吉凶的徵兆。”所以流星出现在心宿这个地方,鲁国的大夫梓慎就知道宋国就要发生火灾了,这就是以星辰指向方位,来观察吉凶的徵兆。岁星庙出现在虚星、危星之间,郑国的星相预言家裨灶就知道楚国就要灭亡了,这个是以岁星来观察妖异吉凶的。梓慎通过瞭望气色,而知道宋国、郑国有很多死丧的事,这就是通过云彩来分辨吉凶的。晋国著名音乐家师旷通过辨别风的呼叫声,就知道楚军出征无功而返,这是以风声来判断事情出现反常的。根据《左传》的说法,那么:周国的分野对应天上十二星次为鹑火,晋国的分野对应天上十二星次为实沈,楚国的分野对应天上十二星次为鹑尾,秦国的分野对应天上十十二星次为鹑首,宋国的分野对应天上十二星次为大辰。从周朝乐官伶州鸠、晋太史史墨、郑国的裨灶、鲁国梓慎,他们所说的来看,分野的说法确实是证据凿凿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吴国越国在南边,而对应的星纪却在北边。齐国在东边,而对应的星次元枵却在北边。卫国在东边,而对应的星次败訾却在北边。鲁国在东边,而对应的星次降娄却在西边。周王朝占居中国的中间,而对应的星次柳星竟位于南边,用柳星对应为周王朝,这样可以吗?秦国在西北角,而对应的星次井鬼竟在西南角,用井鬼对应秦国,这样可以吗?嘴参星在西边,魏国在东北边,用嘴参星对应魏国,这样可以吗?角亢是东方星宿,郑国在荥阳周围而归属于东方的角亢,这样可以吗?昴毕是西方的星宿,赵国居于黄河以北的地区而归属于西方的昴毕,这样可以吗?

况且干旱无水的灾祸,和元枵星纪有什么关系呢?而梓慎认为宋国、郑国的饥荒,是日食引起的灾变。和降娄、豕常有什么不同,而晋国的天文预言家士文伯认为鲁国卫国的情况不好。星纪同样都是吴国和越国的分野,则吴也受到岁星的照临,为什么越受到岁星的照临而吴国出现凶灾?参宿虚宿确实是晋国的分野,而实沈是十二星次之一星,为什么黄帝的曾孙高辛子得到晋国公侯的祟拜?这样星域分野好像又不可以拘泥于九州和诸国了。

福建属于扬州的领域,分野是斗宿牛宿女宿的范围,这样福建十府、二州、七十二县真的都与地上分野的星次相对应的了吗?周朝之初,有一千七百多个国,十二星辰二十八宿,又要怎么来划分呢?而且现在在一百里之内,丰收和歉收完全不一样,吉凶灾变征兆的情势大不相同。清流在福建只占为百分之一,福建在大扬州也只占百分之一,怎么能够把一个星纪一部分一分部分开来对应清流呢?郑国子产说:“天的规律离我们很远,做人的道理离我们很近。”裨灶怎么知道天的规律,郑国也不再发生火灾了。宋国景公一句话,而让荧惑灾星退避三舍离开心宿。妖斜之气是不能胜过德行的,因此人行事是有很大的影响力,进一步说不应该放弃人事的努力而去问遥远而苍茫的老天爷。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  舆地志 分野

星野对现代人来说是很生疏的,实际和现在的经纬定位差不多。只不过现在定位是在地球上用经纬度定位,而以前是在天上用星次和二十八宿定位。现在定位是为了更快找到该点,以前定位是用于观天像占卜预测该点的地运兴衰。但是因为定位很不精准,加上很微小,所以县的星野基本上没有意义。因为是古人天人合一的例行公事,所以县志里还是会带一笔。

  分野的前一部分,是王士俊原来题写的,后面部分没有个人署名,可能是集体创作,还是很有思想的。从对分野的质疑到对天命态度,如:“天道远,人道迩。”裨灶焉知天道,郑亦不复火。宋景一言,而荧惑退舍。妖不胜德,则人事有权,又不得弃人事而问苍苍之天矣。人生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

(0)

相关推荐

  • 中国古代星象学揭秘10

    由于星象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蒙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一般人听到它,往往都畏而却步,不敢深入它的殿堂,因而也不能了解其中的内容.为了破除大家对星象学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先要介绍历史上的一些著名的星象学家, ...

  • 志·五行志下下(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 舆地志)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 舆地志)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清流县志卷之一 知县事东鲁乔有豫编辑 舆地志   老子曰:"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惟王德配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 舆地志 沿革)

    原创 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沿革 <寒支初集>:清邑建自宋元符元年,旧属宁化麻仓里.闽地在周为七闽,不入版图.汉始会稽郡,永和六年,分会稽为东南二郡.东郡为临海,南郡为建安都尉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 舆地志 疆域1)

    原创 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疆域1 邑之有疆界也,起于井田.孟子曰:"仁政必自经界始."今田既不井矣,疆界奚分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舆地志疆域2)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疆域2    坊郭里  横口  距离县城向东十里. 严坊  十五里. 刘坊  距离县城西五里. 南岐  十五里. 各地口  十三里. 小基头  十五里,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1)

    原创 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山川 1 <诗>云:"陟则在巘,复降在原.相其阴阳,观其流泉."此后世形家之祖也.陟则在巘,观山势之起伏:复降在原,度方位之偏正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2)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 内容 原文: 来龙山  在县西南,自宁化合同里凤凰山分脉而来.由上曹左肩之后,行至夏坊何坑出蔡屋平地.过峡陡起高山,经刘坊而至俞坊,始折而东.逶迤至县之西南,群峰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3)

    原创 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南极山  后龙枕山,于县为朝山.高出群峰,吴真人修炼处.上有庵,二石洞.其巅时有白云舒卷,遥望如匹练.里人掘土得石碣三尺许,上刻养素子诗:"一片巉岩石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4)

    原创 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拜相山  在县西南四里,与南极相对.  鹅峰髻  与东华相连,俱笔山左支.顶高一拳,四面斗峻,青翠如削芙蓉.西南远望二十余里,水自北而东,蜿蜒如线.下连渔沧湾,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5)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铜锣山  在县治右,乃龙山左腋.上有诸葛武侯行祠.顶平而圆,状如铜锣,故名. 伍嘉谋<谒武侯祠> 昔日兴王佐,幡然佐使君.刃游锋一试,俎割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