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无人能超越的中秋词,见证了两大文豪60余年的兄弟情深
公元1079年,苏轼被诬陷在诗词中讥讽朝廷,被押至御史台候审。苏轼将剧毒青金丹藏身边,以备随时自我了断。儿子苏迈去监狱送饭,父子暗中约定,平日送菜和肉,如判死刑改送鱼。一天,苏轼吃到熏鱼,万念俱灰,写下绝命诗,可原来只是一场误会......
那年,因小人陷害,御史台官员弹劾苏东坡在《湖州谢上表》中,大放厥词,遂又找出苏东坡诗集,指责苏东坡讥讽朝政,犯欺君之罪。
前来抓捕苏东坡的差官,气势汹汹,径直闯入州衙,下令差役,用绳子把苏东坡捆起来,押往京城御史台受审。
因为御史台监狱周边有很多柏树,常有乌鸦栖居其上,御史台又称“乌台”。此案,史称“乌台诗案”。
在乌台监狱中,苏轼认为自己凶多吉少,他将含有剧毒青金丹藏在身边,以备无生还可能时,以体面的方式做个自我了结。
在等待判决的日子里,儿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父亲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有死刑判决就改送鱼。
有一天,苏迈因钱两用尽,需出城找朋友筹钱。便将送饭一事,委托给一位亲戚代劳,但忘了告诉亲戚约定之事。没想到,亲戚那天为了改善苏轼伙食,特地送去一条熏鱼。
苏轼见到熏鱼,万念俱灰,误以为自己命不久矣,遂写下2首绝命诗。
这2首诗,不是写给妻儿,而是写给弟弟苏辙:《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其中一首写道:“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危在旦夕,苏轼担心的却是,弟弟他年夜雨之时是否会独自神伤。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他把今生的兄弟情托付给来生,期待来世再为兄弟,此情感人至深。
苏轼苏辙兄弟俩从小一起长大,一同接受父亲的诗书启蒙,一同进京赶考,又同时中举,情谊深厚。
中举后,两人各自为官一方,聚少离多,只能以诗词、书信寄托对彼此的相思与牵挂。
二人唱和的诗词极多,他们在诗词中交流生活的琐碎,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苏东坡全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是“子由”(苏辙的字),如:示子由、答子由、怀子由、寄子由、别子由、迎子由、和子由、次韵子由……超过100首。
下雪时,想念子由:《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游玩时,想念子由:《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舍弟子由同作》。
失眠时,遥寄子由:《十二月十七日夜坐达晓寄子由》)
子由生日,作《子由生日》祝愿:“但愿白发兄,年年作生日。”
子由生娃,作《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祝贺:“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诗词,见证了苏轼苏辙的兄弟情深。
尤为世人称道的,是兄弟两人的患难与共。
“乌台诗案”发生时,苏轼任湖州太守。苏辙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赶往湖州通风报信,让苏轼在心理上有个准备。
之后,为营救苏轼,苏辙奔走呼号,冒死向神宗上奏《为兄轼下狱上书》:“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
苏辙乞求与苏轼共进退,他愿意以自己的官职为代价,来赎回哥哥的性命。兄弟情深,令人动容。
“乌台诗案”后,为苏轼挺身而出说情的人众多,有宰相、太皇太后,就连新党领袖王安石也对皇帝说:圣朝不宜诛名士。
公元1079年除夕前,苏轼在被关押130天后,终于走出乌台监狱。
朝廷终审判决是:苏轼贬官黄州,不准擅自离开,不得签署公文。
公元1080年正月初一,苏轼在漫天风雪中踏上了前往黄州的旅途。天高地远的黄州,也是他人生的转折之地。
颠沛流离的余生中,苏轼和苏辙成了彼此最大的安慰和最大的精神支持。
林语堂先生曾说:往往因为子由,苏轼会写出最好的诗来。
最著名的一首,就是吟咏中秋的千古名篇,《水调歌头》。
南宋文人胡仔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在这首词前加了一行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确表达了对弟弟子由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公元1076年,苏轼正在密州知州任上。这一年中秋,苏轼邀请友人在他官邸北边的超然台上一同饮酒赏月。
待酒阑人散,苏轼非常思念6年未见面的弟弟,让家人取来笔墨纸砚,趁着酒兴,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
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体现了苏轼豁达的心胸,月亮尚有阴晴圆缺,人生也不可能事事圆满。用乐观心态化解人生的不圆满,才是真正的超脱。
苏轼对弟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牵挂与思念,也演化为全球华人对于故土、对于亲情的情感共鸣,成了中秋夜最美好的祝福。
——END——
本文由@Moon小语原创,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