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桂枝汤”,伤寒论笔记版

桂枝汤的适应证

条文概括:

1、太阳中风证:2、12、13、95

2、病重药轻,针药并用:24

3、凡太阳病,无论已治未治,只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13

4、表证兼里实,先解表,宜桂枝汤:44

5、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挫,表邪未解:45、57、15

6、表证兼轻度的里虚:42

7、非外邪所致的营卫失和者:53、55

原文及注释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发热:最先出现的,病机是风阳伤卫阳,引发卫阳出现了病理性亢奋而出现发热(卫强)

卫强:不是指卫气的强,是指病理性的亢奋。

汗出:一是风阳伤卫阳使卫外失司,二是风性主疏泄使营阴外泄而为汗。

恶风:“当风则恶,无风则缓”。有风流动就感到冷,没有风流动就不感到冷。

表阳被伤,失于温煦,表阳被伤而恶风寒。

与恶寒鉴别:深居密室,加衣覆被,仍然怕冷不减的为恶寒。

脉缓:在太阳病的前提下,应是脉浮缓,缓指脉的形态松弛柔软,与紧脉相对而言的。因为汗出伤营,伤了阴血中的津液,营气不足,所以脉缓。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病重药轻,不能发汗,针药并用加强发汗之力。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兼里有实热,宜先解表,后攻里,用桂枝汤。麻黄汤纯辛温发汗助热不宜用。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余邪未尽,仍用桂枝汤发汗。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脉弱主里虚,桂枝汤有驱邪而不伤正的特点。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若头痛者必衄。

观小便,内热盛小便当短赤。今小便清,其邪仍在表。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发汗不解,当复发其汗。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上冲:太阳阳气还可以向上向外抗邪于表,可用桂枝汤。

下之后正气不足时就不能用桂枝汤了。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营卫不和。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让卫气恢复它的功能。

54.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在发热之前1小时左右用桂枝汤发汗。

桂枝汤的禁忌证

原文及注释

16、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太阳伤寒表实证不能用桂枝汤。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酒客湿热内盛,阻遏营卫气血,发热,汗出,周身酸懒恶风类似太阳中风证。当还有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的表现及大便粘滞及中焦湿热的表现。桂枝汤辛甘温可助湿热不能用。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内痈的病人,体内毒热内盛,有发热,汗出,头痛,周身酸懒,类似太阳中风证。当还有舌红,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里等热内盛的表现。桂枝汤辛甘温可助湿热不能用。

故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之说。

桂枝汤加减应用

条文概括:

1、桂枝加葛根汤(14)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8、43)

3、桂枝加附子汤(20)

4、桂枝去芍药汤(21)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22)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62)

原文及注释:

14.太阳病,项背强(jiàng)几几(通:紧),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二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 (擘,十二枚) 桂枝(去皮,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葛根作用1、升阳发表,助桂枝汤解肌祛风,发汗解表。2、疏通经脉,祛除经脉中的邪气。3、升津液,起阴气,滋润经脉

(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 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平素有多年喘病史的病人,新感引发旧喘,先治新感,兼利肺平喘)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太阳表证未解,下之后致邪陷而喘。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芍药(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厚朴(炙,去皮,二两)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汗生于阴而出于阳,汗是阴液所化,出汗太多,就会导致阴阳两伤,加附子固阳以摄阴。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通闷mèn)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下之后表邪内陷胸中,使胸中气机不畅,出现胸闷。脉促是胸阳不振,胸中阳气奋力抗邪的表现。营阴外泄已经没有了,芍药酸敛,胸闷的都不用芍药,就要去掉芍药,变为辛甘化阳的方子,补心阳。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22.若(脉)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学习伤寒论用以方测症,以药测症的方法,有附子应知肾阳虚,表阳不固,当脉微,恶寒应是表阳不足,温煦失司的表现。所发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来温肾阳,固表阳。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 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上两方常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属心阳虚者。)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简称桂枝新加汤,或新加汤。太阳病当脉浮,今脉沉迟,病在里,这里主营血不足(参考50条,以仲景言解仲景意)。肌肤失养,不荣则痛。加芍药养血柔筋,缓急止痛,生姜引药达表,人参益气养血。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四两) 甘草(炙,二两) 人参(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