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懒散还不会自理,这都是你自的锅!

获得专业育婴师定制备孕至6岁育儿知识

生活中,这些吐槽应该不少见:

“我家孩子懒死了,今年都上初中了,碗从来不洗,自己衣服脱了就一丢,啥都不肯干!”

“豆豆都两岁了,但是从来不肯自己吃饭,每次都要我们喂,给他勺子也不会自己吃,以后可怎么办啊!”

“我家儿子马上考初中,但是从来不能安定坐那学习,一定要我们在旁边看着,搞得我都没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我女儿今年大二,因为靠家近所以每个礼拜都回来。只不过回来的不仅是人,还有她一个礼拜的脏衣服,难道我要洗一辈子?”

……

看似不能理解,但是又那么普遍。我们都希望孩子可以长大成材,于是就在生活上提供无微不至的呵护,“衣服我来洗”“饭我来喂”等万事包办的行为也变成了家常便饭,而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孩子什么都不会,基本上失去了自理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把握好关心孩子的度,过分关爱不仅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还对其心理发展不利。那么哪些情况就代表关心过度呢?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来看看。

1
替孩子承担一切

不少家人觉得孩子还小需要大人照顾,于是总是承担孩子的各种责任,比如孩子玩过玩具之后,家长会帮忙收拾打扫。其实这种事情都是孩子自己的责任,老师也经常教育他们要自己事情自己做,但是家长们往往因为舍不得而不让孩子做家务。一个好的家长,应该向老师一样,教育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应对困难和错误,而不是帮他们解决。

2
总重复自己的话

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不断重复自己的话,比如孩子出去玩,总是不停地让孩子早点回家;孩子上幼儿园,总是重复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虽然这种重复唠叨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很容易让他们感到厌烦,甚至还会有逆反心理,而且这种过分关注也会让孩子们永远都没办法长大。

3
总是主动去帮忙

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困难的时候,一些家长等不及孩子提出请求,就主动上去帮忙,不少家长都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但事实上,孩子需要在困难中磨砺长大,他们需要逐渐学会独自应对困难,如果家长总是主动去帮忙,那么孩子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孩子面对困难时,不要主动帮忙,除非孩子克服不了,再去帮助孩子两人一起解决问题。

4
规避所有的错误

孩子的的阅历和经验不足,所以往往会做很多错事,此时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为什么错,要如何改正,这样他们有了经验,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在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提前告知孩子怎么做,不让他们犯错走弯路。虽然这么做,孩子表面上一路顺风顺水,但是等到他们走上社会,会无法承受外界的打击,很容易向困难低头。

可能有家长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此时他们也发现,孩子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想要改正非常难。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1
一周中要有家务日

选择一个礼拜中的一天做为家务日,在这天,全家人都要做家务,比如洗衣服、扫地、收拾玩具等等。每个人都要完成分配的任务,孩子也不例外。不同礼拜可以让孩子做不同的家务,让他们逐渐学会并且习惯做各种家务。此外,每个礼拜的计划制定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不仅更有代入感,还可以培养他制定计划的能力。

2
教会孩子利用闲暇

让孩子自己制定生活计划,比如几点起床、什么时候做家务,并且督促他们按照这份计划表来进行一个礼拜的生活。等到一个礼拜结束后,可以拉着孩子评估一下自己这个礼拜执行的情况。虽然刚开始会比较有难度,但是随着习惯的养成,孩子也越来越有规律性,这样等到他们长大后,他们也能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3
不要总帮孩子代劳

孩子的事情尽量都让他自己做,如果家长们总是不愿放手,不信任孩子,整天都在担心孩子吃不好、穿的慢、洗不干净,那么孩子自然会失去自理独立的能力;而如果你愿意放手,不要万事包办,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也不会第一时间找人求助。

4
尽量尊重你的孩子

如果孩子从小可以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那么他们往往都可以待人友善、懂礼貌、自我独立意识强。所以说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们要注意跟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让孩子感觉你们很尊重他;比如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当众斥责他:“傻瓜”和“没出息”等,因为这深深伤害孩子自尊心,并且再也不敢独自做事了。

孩子需要照顾,但不需要束缚,适当的时候请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犯错!

↙点击左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