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分为这六种证型,症状不同用药也不同,中医上这么办

胃癌是最常见的癌肿之一,中医临床大致分为:痰气交阻、痰湿凝滞、瘀血内结、胃热伤阴、脾胃虚寒、气血两亏等证型,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处方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胃癌患者可以进行了解,但具体到用药上,需要找专业的中医,进行辨证后开方,切不可自行服之。

1、痰气交阻

症状表现:胃脘满闷作胀或痛,窜及两胁、呃逆、呕吐痰涎、胃纳减退、厌肉食、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方式:理气化痰。

参考方:开郁至神汤加减。

临床用药:人参、白术、茯苓、陈皮、香附、当归、柴胡、栀子、甘草、半夏、天南星、厚朴、郁金、旋覆花等。

2、痰湿凝滞

症状表现:胃脘满闷,面黄虚胖,呕吐痰涎,腹胀便溏,痰核累累,舌淡滑,苔滑腻。

治疗方式:燥湿化痰。

参考方:导痰汤。

临床用药:南星、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枳壳等。若伴腹胀便溏,可加猪苓、泽泻、苍术以利水渗湿,健脾理气。

3、瘀血内结

症状表现:胃脘刺痛而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腹内积块,腹满不食,或呕吐物如赤豆汁样,或黑便如柏油样,或左颈窝有痰核,形体日渐消瘦,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涩。

治疗方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参考方:膈下逐瘀汤。

临床用药: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元胡、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4、胃热伤阴

症状表现:胃脘部灼热,口干欲饮,胃脘嘈杂,食后剧痛,进食时可有吞咽梗噎难下,甚至食后即吐,纳差,五心烦热,大便干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或舌黄少津,脉细数。

治疗方式:清热养阴,益胃生津。

参考方:竹叶石膏汤。

临床用药:竹叶、石膏、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粳米。若大便干结难解,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5、脾胃虚寒

症状表现: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腹部可触及积块,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宿食不化,泛吐清涎,面色觥白,肢冷神疲,面部、四肢浮肿,便溏,大便可呈柏油样,舌淡而胖,苔白滑润,脉沉缓。

治疗方式: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参考方:理中汤。

临床用药:人参、干姜、白术、丁香、吴茱萸。若肢冷、呕吐、便溏等虚寒症状明显者,可加肉桂、附子即桂附理中汤,以增力口温阳补虚散寒之力。全身浮肿者,可合真武汤以温阳化气利水。便血者,可合黄土汤温中健脾,益阴止血。

6、气血两亏

症状表现:胃脘疼痛绵绵,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虚烦不眠,自汗盗汗,面浮肢肿,或可扪及腹部积块,或见便血,纳差,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方式:益气养血。

参考方:十全大补汤。

临床用药:该方以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以四物汤补血调肝,配伍黄芪、肉桂,共奏气血双补、补虚暖中之效。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物汤: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

中医认为在诊治胃癌时,辨证用药立足于“邪正盛衰”,既不能专攻邪毒之实,又不宜峻补正气之虚,攻邪勿忘顾其正气,扶正尚需祛其邪毒,不同阶段,各有取舍。同时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饮食护理治疗也非常的重要,患者应该补充充足的营养物质,做好营养支持治疗,才可更好的增强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