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病反应与神气形理论是中医入门的两个关键点
2019年7月11日
李辛改变了我对中医温病学派的看法,看来温病学派的里面也有非常优秀的医生。其实不论是伤寒学派的六经辨证,还是温病学派的三焦辨证,只要学透了,都能够治好人的病。问题是现在的中西医结合派中医,尤其是那些博士和教授,他们不用三焦辨证,也不用六经辨证,而只是用化验单和检查报告来看病,然后用中药学教材来组方用药,腹痛就用白芍和延胡索,胀气就用大腹皮和枳壳,一看你焦虑抑郁就开柴胡,舌尖发红就用石斛,像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中医,现在太多了,而像李辛这样能够从物质,能量和精神层面来分析药物和人体的医生实在是太少了。 2020年2月2日
第二次读这本书感觉之前对李辛属于温病派的看法过于武断,虽然李辛也比较推崇本草纲目和温病条辩这两本书,这与伤寒派或者扶阳派独尊伤寒论与神农本草经的学术观点确实不一样,但是在听之后我感觉中医是否入门,还是还是要看两个条件,一是是否认识到排病反应,第二是是否意识到中医治病主要在神气两个层面。认识到了排病反应,就不会治病的时候只看症状。而认识到了中医治病主要在神气两个层面则能够理解,为什么神农本草经要把所有的365种药分成上中下三品,朱砂为什么能够列为神农本草经365味药之第1名,因为神农本草经的上品主要是治神,中品主要是治气,下品主要是治形。中医认为调神为上,其次调气,最下调形。李辛的这本书里面将排病反应与神气形模型这两个概念讲得非常透彻,在这本书最后的附录部分,引入了刘力红现在所倡导的性理扶阳的理论,我之前第一遍读这本书的时候将这一部分完全忽略过了,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李辛与刘力红这两位大师之间的理论互通之处,经典果然是每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李辛老师写的这一本经典中医启蒙注定会成为中医的一本经典之作,过几个月再来读,看看有什么新的体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