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课改我的思考二

---参加第二届全国县区教研室主任研修体会

河北省卢龙县教育局教研室  董学发

参加本次研修活动,收获很大,感受颇深。课改正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中国教育蹒姗前行的姿态,使教育因为加速步伐而疲惫、而喘息,而开始有了希望。我想从基层教研人员的工作状态及我的教研实践的角度,谈一谈我对未来十年深化课改的思考。

首先,课改十年来,我们怎样走过

我县于2003年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十年来,如何进一步实现校本教研的机制创新,实现校本教研的常态化、全员化、持续性和有效性,真正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走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子,是我们一直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课改十年,我们大致经历了三个实践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3—2005年),整体启动,教研推进。历经多层次、多角度的教研培训,转换思想,依托校本教研,逐步建立新的教学制度,注重循序渐进,确保校本教研常态化、全员化。尝试评价制度的改革。突破评价的瓶颈,有利推动了课改,课改实验取得初步成果。几年来,我县先后被评为省、市两级教育科研先进县,学校、教师获省级以上成果三百余项。。

第二阶段(2006—2011年)聚焦课程,突破课改难点。我们立足实际,深入研究,逐步破解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全面实施的教学管理与课程开发难题。我们积极探索县域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长效机制,作为实验县承担了国家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策略的研究》及省级《县域校本课程整体推进的运行机制和行动策略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2008年,探索实践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成果纳入中考加分项目,2009年,我县被确定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实验县、河北省校本课程实施实验县。2010年在河北省校本课程经验在省会交流;2011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经验在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交流。《走进古城卢龙》等127项获得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奖励。

第三阶段(2010—),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学。我们的设想是: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讲课评课、课例交流、研讨反思”等活动为基本形式,以课题引路,有效性地开展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助推校本教研,实现学与教方式的变化,促进教学实效的提高。

其次,十年坚守课改,我们的困境及思考

作为一个基层的课改亲历者,原本没有资格与能力应对这样的话题,深知我的回答没有充分的实践依据与理论价值,都是来自自已内心的感受。心灵的言说无须一一举证,更不必为理论的严密性负责。课改的难度与魅力同在,课改的艰辛与希望同在。课程改革仅仅有目标,有路径,是不够的,还要有持续不断的动力支持。然而,深入中的改革动力支持在哪里?课改之初,无论是专家学者,师范院校,教育研究单位,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于课改的启动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国家意志在各个层面得到及时的响应,无论是经费投入,洗脑培训,或者是舆论导向,都共同成为实践者强大的动力支持。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来自各方面的动力日渐弱小。十年来,我们基层的探索者因成功而自信,因失败而自责,更有过“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何处去”的内心迷惘。

困境一:随着国家教育管理体制到县的落实,县对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更趋加大。县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日加显现。在政绩“至高无上”的今天,地方政府能头脑清醒地去规划当地教育的发展,但是否都能头脑清醒认识教育发展的全部内涵,是否理解与认可那些只能在遥远的未来才能充分突显的教育绩效?而让人对此表示怀疑的依据是,有些地方政府领导理直气壮地将升学指标纳入政绩并命令教育部门加速提高升学率。这种要求原本没错,提高一个地区的升学率,让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学,是社会与家长的良好愿望。但是良睦愿望下的“上级压教委,教委压学校,学校压教师,教师压学生,学生压板凳”的现状至今屡见不鲜。我县级教研人员数量表面看足额了但结构不合理。承担课改任务重担落到教研员身上,我们在是超负荷工作。

困境二:教研机制不健全。教研员进口难以把握,教研人员的专业研究能力亟待提升。课改,面临教育的不良秩序的干扰,怎能做到轻装上阵?怎能强力引领教育突围困境?课改所推崇与倡导的教育理念、行为,怎能不被人视为“教育理想的乌托帮”?

基于教研困境的课改推进策略:

1、强化教学管理,抓实设计与评估促进。

2、区域推进,团队引领。针对教研人员结构性缺编、教研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加强基层县级研究团队建设,依托团队带动教研员的专业成长。

3、课题带动,递进式专题深化研究。

三,面向未来,在行动研究中推进课改

在上级整体设计下,落实2011版课程标准,基层教研人期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联手创造一种良好的教研生态。(教研员边缘化)(上级机关要有个顶层设计。)

第一:期待加强县级教研机构建设。县级教研机构如何定位?谁来定位?怎样不错位?在教研管理水平及教研人员配置、经费、设施配备等都难以保障的现实面前,仅靠有限的教研人员拼体力、超负荷工作,将难以落实深化课程改革的重任。比如省市行政出台县级教育行政力方面的基本行为规范、加强县级教育行政领导培训等。

第二:亟需构建教研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基础教育教研护航,让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教研行列,为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时空。比如省市行政出台政策加强县级教育行政领导培训等。

第三:期待有更多不同视角的教研示范引领,真正洞开教育科学研究的视窗,使更多的前行者彼此砥砺,汲取智慧与力量。如加强现有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发展中心建设、增加直接对省级教研室的指导与管理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