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17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获得多少?答案让人难以相信

一直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文学璀璨的国度,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文豪辈出,并能“各领风骚数百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一代又一代的积累与传承,让中国人在文学领域自豪又自信。论科学成就,由于很多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近现代西方更突出,但在文学领域,要说中国不如西方,相信只要智力正常的中国人,都不会这么认为。

在过去的120年中,鲁迅、茅盾、沈从文、徐志摩、林语堂等等中国文豪层出不穷,但迄今只有一个纯粹的中国籍作家获得文学奖,这是不是不可思议?这就不由得让人深思,是中国作家实力不够,还是不可言说的“潜规则”?关于这一疑问,从过去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人身上,以及法国、德国、瑞典等国的获奖次数,或许已经揭开了真相!

截止今年,共有118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4次由二人分享,7年因故停发。诺贝尔设立奖项的目的是表彰“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其中诺贝尔文学奖“旨在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按照诺贝尔的设计,这是一个“全人类”的奖项,但从获奖人选上看,这更像一个欧美的奖项。

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但在前十二年,文学奖全部由欧美籍作家分享,直到1913年才出现第一位非欧美作家,即当时英属印度的泰戈尔。不过,泰戈尔的获奖时间让人难免联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形势,当时德国野心勃勃要挑战英国霸权,而英国将很多兵力收缩到了欧洲应对德国,但作为英国女王头上的王冠中最璀璨的珍宝,兵力有所空虚的印度绝对不容有失,因此泰戈尔在这个时间点获奖,是不是英国安抚印度的一个计划?这一联想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接下来百年内并无一个印度人获得文学奖,而且三十年后才又出现一位非欧美作家。1945年,智利作家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获得文学奖,这是第二位获奖的非欧美作家。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非欧美籍作家获得文学奖的情况才逐渐变多。

总而言之,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历史上,真正非欧美籍的作家也就10余个,不到总数的零头,今年新出炉的是坦桑尼亚的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见下图,移居英国),其他的都是欧美籍作家。

在欧美籍获奖作家中,位居前四位的是法国、英国、美国、德国,一共获得了52次,占了近半数。

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获得第一位文学奖的是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他是一位诗人,他的获奖原因是“他的诗歌作品是高让的理想主义、完美的艺术的代表,并且罕有地结合了心灵与智慧”。从1901年开始,法国一共17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包括国外入籍者,但获奖时是法国籍),位居列国之首。

英国获奖总数仅次于法国,一共获得13次,但与法国过几年得奖一次不同,二战前英国大约每十年获得一次,二战后是某一时段爆发,然后沉寂数十年再爆发,比如二战后的1948、1950、1953年三次获得文学奖,其中1953年温斯顿·丘吉尔获得文学奖,原因是“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但一个在二战中将自私自利表现的淋漓尽致的政客,竟然有着这么伟大的评价,实在出人意料。

美国与英国一样,一共获得13次,但美国第一次获得文学奖是在1930年,二战之前共有三次,二战之后开始爆发。值得一问的是,19世纪末时美国GDP就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为何在经济危机的第二年——1930年才第一次获奖?

德国一共获得八次,但有四次都在一战之前,另外四次分别为1929、1972、1999、2009年。为何德国一战前四次获奖,一战后百年中也只有四次?联系到德国发动一战、二战,以及都以失败而告终的历史,那么真相就耐人寻味了,或许不是德国作家们不努力,不是他们的作品不优秀,而是还有着难以言说的场外因素。

除了这几个欧美大国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北欧五国,尤其是其中最为特殊的瑞典。我们都知道,诺贝尔是瑞典人,其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颁发,那么瑞典获得了多少文学奖呢?答案让人难以相信!

瑞典是北欧五国之一,面积大约45万平方公里,如今人口才1037万人,还不如中国一个省份人口多,以人口来说无疑是一个小国,但瑞典在文学上却是一个“巨人”,一共有八人获得文学奖(其中一次两个瑞典人共享),其中有三次获奖耐人寻味。

1916年,瑞典诗人魏尔纳·海顿斯坦姆获得文学奖,获奖原因是“褒奖他在瑞典文学新纪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地球上国家很多,在“文学新纪元”中起到里程碑式作用的人物不能说层出不穷,但绝对不在少数,比如我们最熟悉的白话文运动中的鲁迅、胡适等,因此以这样理由授奖或许有悖于诺贝尔设奖初衷吧。

1931年,瑞典诗人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获奖,获奖原因是“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之所以说卡尔费尔特获奖耐人寻味,原因在于他是第一个过世之后才获奖的人士。虽然诺贝尔没有明说,但他遗嘱倾向于颁发给在世之人,因为过世的伟大人物太多,不可能一一颁奖,因此卡尔费尔特获奖才引起不少非议。

1966年,瑞典诗人、剧作家内莉·萨克斯与以色列作家共享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了以色列的命运”。众所周知,以色列堪称中东第一强国,相比以色列的命运,周围国家的命运似乎更值得关注,但奇怪的是关注以色列的命运反而能获奖。

除了瑞典之外,北欧其他四国都获得过文学奖,挪威获得三次,丹麦三人获得二次,芬兰获得一次,连人烟稀少到如今只有34万人的冰岛都有一次。不过,除了瑞典之外,北欧其他四国最后一次获奖是在1955年。

近代以来,很多中国人一直对诺贝尔文学奖抱有敬意,一直为中国人没能获得文学奖而遗憾,直到莫言获奖时才略有慰藉。但实际上,了解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过去历史就能明白,中国获得文学奖少,固然存在规则、语言、中西方文明差别等问题,但更多的可能还是一些不可言说的“潜规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