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到底该不该教孩子善良

孩子爸爸觉得我教育孩子有问题,我教育孩子要善良,要真诚交友、与人为善。但是,他觉得,如果这样教育孩子,恐怕孩子以后到社会上会吃亏,容易受到别人的伤害。爸爸的理由是,这个社会是复杂和险恶的。

但是,我觉得让孩子保持善良,可以更加乐观、开心,无论社会和别人怎么样,他自己做到永远无愧于心,活得坦荡,也能让自己身心舒畅。

但是,家里其他人也说我这样教孩子不行,于是我的内心变得有些惶惑。

.....

孩子妈妈最后问我,郭老师,我到底该怎么办?

我觉得这个家长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到底还要不要让孩子与人为善,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这确实是有些家长的纠结。

现在,我们不妨一块来分析一下:

这个爸爸的逻辑是:社会复杂、人心险恶—善良人就是被人宰割的羔羊—更容易受到伤害。

其实,这种认识本身是有问题的,且不说遇到坏人是小概率事件,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即使遇到了坏人,善良的人就真的容易受到伤害吗?

犯罪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这样一个的案例。

有一个杀了很多人的杀人犯黄某,有一次他抓住了一个少年,少年被他折腾地昏过去了,这个孩子醒来后,一直在哭着求他,说:“你别杀我,我是独生子,我有爸妈,我还有一个没有胳膊和腿的叔叔,还有个奶奶,你要是杀了我,他们以后怎么办呀?你也有妈妈,你如果就这么没了,你妈妈回来找不到你,他会怎么样啊?”

罪犯说:“我妈才不管我死活呢,我在与不在,他们都不管我”。然后,这个少年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这样的话,你要是不嫌弃我,等你老了,我陪你,把你接过来,为你养老。”

黄某最后把这个孩子放了。李玫瑾教授说,教会孩子善待他人,有时可以救命。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如果善良+轻信,善良+愚蠢,这会成为犯罪分子猎取的对象。但是,善良的人,也可以有其他特质啊,比如:善良+智慧,善良+坚强,善良+勇敢,善良+礼貌等等。

对了,善良+礼貌这一方面,也有一个案例。

有一个罪犯,专门在楼道里找女的下手,李玫瑾教授问了罪犯一个问题:你有没有遇到机会没下手的人?

罪犯说,有,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女性,我跟她走楼梯快碰面的时候,她会跟我说,你回来了?或者,你下班了辛苦了。这种人我就下不去手了。

李教授说,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点善意和温情。

我和这位家长说:在教给孩子善良的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引导孩子善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还要教给孩子其他的优秀品质。善良的人不应该是弱者,善良也不意味着受欺负,善良的人更能用善良来激发自己的努力,因为你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去拯救或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如果一个人把社会想象得太坏,他可能内心会出现更多的阴影,这些阴影会导致孩子对人对事的看法出现认知偏差。一个人内心如果预设了不良的想法,对待中性的事物也会出现负面的印象。

举例来说,你刚从外面走进办公室,结果,办公室的两个同事本来正说着话,突然不说了,最大的可能是同事觉得这样的话题不宜外传,但是,你就会怀疑他们正说着你的坏话。于是,你会增加更多的烦恼。即使他们真的在说你的坏话,你依然可以用善意重新赢得他们的友谊,这比针锋相对更能让你获益。当然,具体情况可能要复杂一些。

不管怎样,这个社会什么时候都有好有坏,我们需要增强的是辨别好坏与是否有危险的能力,增强保护自己的意识,而不是让自己不善良。

为了提升这种能力,我建议这个家长,可以经常结合一些社会现象,与孩子一起进行分析,增长孩子的见识,一起研讨应对之策,这样的话,也能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有的家庭会有家庭餐桌会议,家长事先做好准备,准备好要讨论的话题,设计如何引导孩子思考的问题,效果非常好。

总之,教给孩子善良,这没有错,这就好像一朵玫瑰,我们不会因为它有刺就否定它的美丽。善良也是这样,善良可能会被骗,可能会受伤害,但是善良是做人的优秀品质,这一点什么时候也不能否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