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电动车速度慢被吐槽:追不上自行车,这样设置的意义何在?
电动车如今已经是一款国民级的代步工具,也是我国比较特色的交通工具,纵观各国,虽然少数国家也有电动车这样的交通工具,但基本上都是比较小众化,普及率并不高,但电动车在我国却是平均每个家庭都在使用的交通工具。
电动车的面世,是有着替代自行车、摩托车这些存在明显弊端的交通工具任务,而在电动车前期普及的阶段,电动车在生产管理、上路管理都比较宽松,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动车生产制造都是按照老百姓需求所制定,让电动车用户体验感更好。
而一味地贴合车主的需求,往往没办法兼顾电动车自身的安全性,而随着近些年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交通事故率的普遍都在上涨,让交管部门认识到,电动车加强约束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新国标电动车限速25公里/小时
俗话说“十次事故九次快”,所以降速管理是解决交通事故比较常见的办法之一,而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修订的《GB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自2019年4月15日正式实施,新国标电动车降速就成为定局。
在电动车新国标实施之后,普遍的电动车时速都在30公里/小时到40公里/小时之间,而在新国标实施之后,电动车生产不允许超过时速25公里/小时,否则就认定为超标电动车,而超标电动车是禁止销售、上牌、上路,一旦查到将会严惩,新国标电动车的降速,让不少以电动车出行,但是需要通行效率的人,很为难。
电动车在非机动车道限速15公里/小时
新国标电动车限速25公里/小时,只是限制了车辆出厂的限制,但如果车主是在城市中出行,速度限制会更加严格,根据道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小时。”
如果按照15公里/小时的时速来计算,车主通勤距离在10公里左右,那么加上路上的等红绿灯、起步停车的慢速等等,那么保守估计10公里就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这相比没有限速的电动车,至少慢了一半,这个通勤效率让很多上班族“叫苦不迭”。
车主吐槽:新国标电动车速度慢
尤其在城市中的“上班族”,上班的地方和居住地方很难刚好就在一起,小行家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上班的距离都是在七八公里左右甚至更远的都有,而作为中低收入群体,电动车是他们依赖的上下班交通工具,然而,电动车的降速让他们措手不及。
现在的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最高只能跑到25公里/小时,达到15公里/小时就会提示超速,甚至有人说,电动车如此限速,连身边的自行车都跑不过,确实,理论上也确实如此,根据法规,仅仅对非机动车里的 “残疾人机动轮椅”和“电动自行车”进行了限速,其他类型的非机动车,比如人力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并没有限速要求。所以,跑不过自行车是很正常的情况。
这样设置电动车时速的意义何在
面对电动车时速被吐槽,尤其是电动车新国标已经实施2年,这样的吐槽声音依然不绝于耳,那么电动车这样设置电动车时速的意义在哪?
其实,电动车降速的意义就是安全,当电动车的时速够慢,那么就能缩短车辆紧急制动的时间,避免降低事故的发生,即使发生追尾事故,当电动车时速够慢,也能够降低车辆撞击的冲击力,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所以,安全第一是降速最大的意义。
当然,也有网友反驳降速会带来安全的意义,认为保持车距才是让车辆行驶更安全的方法,保障安全的方法其实有很多,并不一定非要在降速上“动手脚”,而导致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一般都是闯红灯、逆行、占道行驶、酒驾等不合规的行为,时速25公里/小时 或35公里/小时区别并不大,并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小行家的观点:电动车新国标其实制定原则就是安全,这也是新国标的基础任务,当然,我也不认可只通过降速来解决事故率的问题,如果对车辆进行改进,我更看好给车辆增加后视镜、转向提示这些安全辅助功能,而对车辆道路行驶,其实更重要的是多宣传、加强监管一些违规骑行的行为,这些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源头,不应该“本末倒置”。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关注电动车小行家,每天分享电动车相关资讯和观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