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攻防成手功夫艺境“三层九段”论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攻防成手功夫艺境“三层九段”论

或问:您老在《中华拳术明镜录·龙涎集》中阐述了传统拳术的“法分三修,游历三境,功成一也”的观点,是将攻防成手功夫分了形拳招熟,气、意拳懂劲,神拳神明的三层艺境。又在“八个体能论”一文中阐述了八个体能说。如果按攻防成手功夫的修炼层次阶段来划分的话,又应当如何的分法呢?您老是否可以详细的解说清楚,而又分析论述的明白,做为对前贤治学的总结,又给后来的修炼者指出一条明确的修炼之进阶的道路。岂不一举两得矣!

答曰:可以,此篇文章一旦完成,可以说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这门学说中一篇划时代的传统拳学中的“学术论文”了。据我所知,从古及今,武学拳门各门派、拳种之中,尚无一人涉及此个问题而立论的。自古流传的“三年一小成,七年一中成,十年一大成”。只将修炼年限说明了,并未全面的涉及到修炼者的攻防成手功夫升华的层次、阶段之内容。早已甚觉遗憾。故现在就先生所问,我就极尽自己的全部能力而全面的展开来以解答之。以弥补传统拳学中的这方面之不足吧!

就在《陈氏太极拳图说·总论拳手内劲刚柔歌》中也只谈到了七个阶段,录其歌诀如下:

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

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

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

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

妙手一着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

而宋书铭先生在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动手功夫艺境时也只是用“五乘功夫,曰:骨、筋、皮、毛、发”的说法立论的。如果加上其引用《易经》的“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的拳道之论述,亦不过分为六个层次,或曰六个阶段的功夫而已。录其歌诀与论如下:

歌诀云

磕格碰撞是骨打,全身五弓为筋发。

皮打抖弹震死牛,毛发松弹守三阳。

阴阳互感通天下,气形化一归无象。

论曰:凌空劲不达,体不松而用招,招不熟而言劲,劲不懂而炼气,气不感焉得通天下。

《易》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

然在《浑元剑经外篇·初基等级详序》中亦只是笼统的分了十步功夫的进程阶段说,亦未能将传统手战之道的“游历三境,九个阶段,成功一也”的相应的修炼之阶段、进功之阶梯、步骤分辨的清楚明白。为说明这一点而能以资对照,录其原文如下:

夫涵神、养气、固精、本也。按式单演练习,协和百骸。本立而后,百灵效命,始能御猝防变。按式、体也,单演随变致着(招)用也、末也。此之谓本末互生、体用兼备也。涵养固基为之初功。至若背向、屈直、高低、斜正、左右、前后、上中下,乃紫宵形化、二十八式中变化之妙,为次功也。再三十六宫剑母,前十二奇中奇,中十二正中正,后十二分左六门奇、右六门正,乃剑母荫化之源,此三步功也。始必寻乎规矩,终当超乎规矩。后再静养九日,步飞罡三百六十五日。每夜子时,持一点天清之咒,用左剑诀插腰中,踏罡完,饮五雷电符,吸真罡气三口,以外合内,静坐一时,再随意挥舞。如此年余,活灵异众,四步功也.再择一性善知己、毫无忌心者,同伊日较。每件兵器,要逐件精比无遗,为五步功也。件件入妙,力非朝夕,到则内外功纯、百灵司职、步穿似箭如电、浮脂化完、阴消阳长、日夜可免大寐,只有小憩而已。三宝坚凝,此六步功也。再静百五十日,皮肉无少缺欠之处,力亦无边,再随演式子,随上杉木操,为此功五十五日,七步功也。此后再上銕操,四十九日,八步功也。每操前,必先吸罡气三口,以外合内,运遍周身。操完以后,再开用双手,引、按、搓、提、运、抖、转、定八法,活血顺气,引神以和皮肉,去燥火为沐浴周身,此九步功也。再将刺猿、飞仙二剑,静习百五十日,再静息三十六日,则十步功圆满也。可为身剑皆完,而道法几乎悉备,诚非儿戏之功,力能造于斯也。

以我数十年修炼、实战的体会,参照多家拳谱论述的体、用之精义,及我二十多年的教拳经验和弟子修炼攻防功夫的进程之证验。对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成手功夫的进功步骤阶段的划分,我得出的结论是:“乃法分三修,游历三境,九个阶段,成功一也”这样的说法。有了这样一个基本的划分之认识,下面就可以详细而又具体的分析、解释、论述其中各阶段的练、体、用之精义了。

关于“法分三修”的说法,就是内功法修炼的建健之体,外功法修炼的建顺之体,内外功法齐修炼的建立法身德之体。这就是《清代杨氏传钞老谱·太极分文武三成解》一文中所阐发的:

盖言拳道,非自修身无由得成也。然又分为三乘之修法。乘者,成也。上乘,即大成也;下乘,即小成也;中乘,即诚之者成也(中成也)。法分三修,成功一也。

我之所论,就是针对其对“建体”的法分三修之基本观点的详细解释之论述。

然其文中所论的“法分三修,成功一也”之说法的精义,又是有至用的游历三境之含义在内的。这就是形拳招熟,气、意拳懂劲,神拳神明的三成之三层攻防功夫艺境说。即每一层攻防功夫艺境都可以认为是一个成功的功夫层面,这就是形拳招熟为小成,气、意拳懂劲为中成,神拳神明为大成。这符合传统的地、人、天的三才划分的法则,及升华的步骤。

而这“形拳招熟,气、意拳懂劲,神拳神明”的三成之三层艺境说法的观念之形成,又直接来源于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所说的: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其在这一段论述之中的精义。就足以证明,关于攻防成手功夫的三成之三层艺境说法的观念之论述,并非只此王、杨两家。历数数家的论述以为之证,录之如下:

《浑元剑经·剑髓千言》中说:

故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功用到此,谓文兼武全将相身,更必出处有道焉。

《内功四经·神运经》第三章:“言神运之用”一文中说:

击敌有用形、用气、用神之迟速。被攻有仆也、怯也、索也之深浅。以形击形,身到后而乃胜;以气击气,手方动而可畏;以神击神,身未动而得人。形受形攻,形伤而仆于地;气受气攻,气伤而怯于心;神受神攻,神伤而索于胆。

形意拳门郭云深先生云:

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

三层道理:

一、炼精化气。

二、炼气化神。

三、炼神还虚,练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然之真也。

三步功夫:

一曰、易骨:练之以筑其基,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式气质,威严状似泰山。

二曰、易筋: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俗云:“筋长力大”,其筋纵横联络,

生长而无穷也。

三曰、洗髓:练之以清其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身体转动,其轻如羽。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义也。

三种练法:

一、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二、暗劲: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圆通活泼而不可滞。拳经云:圆者以应其外,即此意也。

三、化劲: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者不可改移。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亦即此意义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