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霸家族出12个博士,朱棣文谈心得:“小学教育是关键”

人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可当机会到来之前,谁也不知道哪一天,会是生活的转折点。

1997年11月的某一天凌晨,朱棣文接到了一个电话,通知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记者随后蜂拥而至。

这位华人诺贝尔护理学奖得主,也因此走进大家的视线。

30岁进入贝尔实验室、40岁成为斯坦福首位华裔教授、50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60岁任美国能源部部长,他所获成就是很多人努力的标杆,却自称“家族失败者”

原来,在他身后隐藏着一个赫赫有名的学霸家族,这个家族出过12个博士,其中还有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家族就是“朱棣文家族”

让我们一起看看朱棣文家族中都藏着哪些学霸:

父亲朱汝瑾: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母亲李静贞: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博士。

外公李书田: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天津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

大外公李书华: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大姑妈朱汝昭:日本留学生。

二姑妈朱汝华:化学家,芝加哥大学化学工程教授。

三姑妈朱汝蓉:化学教授。

哥哥朱筑文: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斯坦福大学医学系教授。

弟弟朱钦文: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美国顶尖律师。

妻子吉恩:物理学博士,斯坦福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为什么朱棣文这样的家庭,子女更容易有出息?朱棣文曾说:“我的智力和正常人是一样的,非要说有什么不同之处,就是父母在小学时期对我的教导”。

在幼儿园毕业的那个夏天,朱棣文应邀参加一个小朋友举办的建造塑料模型飞机和军舰活动,从此爱上了这种培养动手能力的活动,家里总是堆满大大小小的螺丝钉和塑料模板,甚至因为做手工,烧坏了家里吃饭用唯一的一张塑料桌。

“在斯坦福,家长会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建议孩子学习更实用的东西”朱棣文说道。

这里所说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课堂上,而是培养孩子对自己好奇事物的探索兴趣,找到孩子天赋优势所在。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乱涂乱画、有的喜欢拆解东西、有的喜欢给玩偶做衣服,只要找到了兴趣所在,加上父母的正确引导,也许就能培养出一名画家、机械师、服装设计师……

朱棣文正是小时候受到探索兴趣的保护和鼓励,才能对学习保持孜孜不倦的态度。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论孩子成绩好坏,父母都可以放心,孩子的未来不会差!

朱棣文获得诺贝尔奖后,为了让人们认识到小学的重要性,1999年在祖籍江苏建立了“朱棣文小学”。

孩子步入小学阶段,社会适应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身边人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孩子会更加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从小学阶段开始,孩子学习兴趣的保持,需要好的学习成绩予以肯定,这份肯定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

通过社会评价给予的反馈体验到自身的能力,才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好的成绩离不开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父母的辅导很重要,家长不能指望着自己刷手机、看电视,却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当孩子做题时遇到困难,不耐烦的责备孩子“笨”,还要要求孩子成绩好。

家长们有个通病,当孩子向自己寻求帮助时,习惯性直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正是这个举动,扼杀了孩子锻炼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鼓励孩子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询问孩子自己对这个问题有哪些看法,已经尝试过哪些方法,然后多给孩子提供寻找答案的途径。

孩子同时具备“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人生路上追求目标的实现,就只剩下时间早晚而已。

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针对孩子小学1~6年,正在发生或可能即将发生的问题,为家长们出谋划策,让孩子小学阶段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一年级幼小衔接关键期如何过渡。

二年级养成良好学习兴趣和习惯;三年级抓住小学最重要阶段。

四年级加大孩子学习难度;五年级兼顾孩子的成长与学习。

六年级如何更好应对“小升初”和假期不能忽视的小细节。

这本书的作者于敏老师,拥有20余年一线的教学经验,帮助孩子打好学习基础,抓好学习的同时,重视孩子的生理、心理动荡期,帮助他走好启蒙与起航的关键期。

文字配合案例,让家长更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孩子应该做什么,做合格的家长和小学生。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原价35元,现在活动价格只要29.9元,点击下方链接即可下单。

与其在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给孩子报良莠不齐的辅导班,不如现在用几杯奶茶的价钱,帮孩子提前规划好小学阶段,建议家有小学生的父母好好读一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