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应打造城市宜居、宜行、宜业新模式

“十四五”应打造城市宜居、宜行、宜业新模式

余永佳

城市已有数千年历史。同以往相比,城市人的衣食住行和物质生产活动,在质量、效率、科学性、舒适性、便捷性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市民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相比,城市宜居、宜行、宜业仍然还存在着很多短板和弱项。例如:

房价高企。

中国疆域广阔,人均耕地面积却只有1.3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9%。城市开发大多走的是一条土地高消费、建筑高密度以及低容积率、低人口密度、低蓝绿空间占比的奇异之路。物以稀为贵,在云端上高飞的城市房价,早已超越了普通工薪族的实际消费水平。尤其是一线城市,10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房价已不再让购房者心惊肉跳,很多家庭往往需要数十年的紧衣缩食或是几代人的共同“拼搏+负债”,才能获得一张小居室的房产证。

交通拥堵。

这是中国一二线城市的通病。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功能多样化,红灯禁行信号、大转盘、“拉链式”市政工程等拥堵源密布,车辆前行处处受阻,平均时速不足25公里。地铁限流、小汽车限号限行、公交车脱班、人车互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无序等乱象积重难返。治理城市道路拥堵顽症出现的病因不明、诊断不力、措施不当等重大运作偏差,将交通排堵保畅持久战推入了劳民伤财、看不见胜利曙光的投资无底洞。

职住分离。   

由于受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错配和级差悬殊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摊大饼”现象已常态化和刚性化,众多工薪族只能落户于远离市中心的次高价住宅区。“职住分离”衍生出一种早起进堵城、傍黑回睡城、天天疲于奔命、通勤时间长达或超过两三个钟点的住行就业新方式,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痛点和工薪族追求安居乐业目标的新堵点。

进入“十四五”,我国城市若不能适时改变土地资源低效开发、职住格局变异失衡、住房消费饱饥并存、道路结构功能错位紊乱等旧貌,就很难在衣食住行和业教保医等方面给市民带来真正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各城市应大胆实施既具有颠覆性创意、又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新措施,率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宜居、宜行、宜业新模式,彰显小康社会以及世界城市顶级住行设施的新风采,让城市变得更和谐美丽、更充满生机活力和更富有竞争力。

一、提升宜居质量    

一个宜居高品质的现代化城市,必须高效开发土地资源。

一是道路。

长期以来,城市道路始终处于低水平建设和粗放利用状态,既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又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难以排解的困难和障碍。只有科学规划,引入“路房合一”新创意,即城市道路由平面开发转型升级为“地下+地面+地上”的立体开发新模式,才能大幅度增加城市的宜居空间和高规格提升城市的宜居质量。

地下:按照目前的技术经济能力,国内城市应重点开发投入低、工艺简单、对生态环境干扰小的浅层地下空间,主要是打造地下综合管廊、地下道路或地铁、地库。

地面:构建封闭型结构、单一化行车功能以及无交通拥堵源的畅行道路网,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分离”和路通、车畅、人安。

地上:道路上方打造无需土地费支出以及集绿色庭院住宅、产业用房、公共建筑、空中车库为一体的高品质过街楼。“路房合一”新建筑的崛起,既可充分展现城市高效复合开发土地资源的新貌,又能以亲民价的租赁经营模式,让一半城市居民实现宜居梦。

二是街区。

在城市里,被道路包围的是街区,每平方公里建成区应均分为4个街区。

为进一步缓解城市土地资源供求困局,其周边建筑应重点开发底层架空新工艺,在空中打造能满足另一半市民梯度消费需求的商品房以及写字楼、产业区、文教卫体、公共服务、小汽车车库等新建筑,腾出的地面空间将用于建设可供居民聚会、健身、娱乐、游艺的多功能厅或大型车辆停车库。同时,低建筑密度和高容积率的街区又是建设蓝绿空间、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主战场。

二、创建不堵城市

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关键原因是:道路结构和功能不合理,拥堵源密布,无法适应现代化城市畅行交通、智能交通和平安交通的发展需要。因此,创建不堵城市的精髓就是治路,并不是汽车限号限行和地铁建设大跃进,更不是窄路密网。

打造结构封闭、立体交叉、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分离”的交通新格局以及无拥堵源的畅行道路网,将使城市路堵车塞、市民出行难、交通治堵事倍功半等怪象一去不复返。

三、实现职住平衡

城市是人口、产业、财富和科技创新要素的聚集地。为实现宜居、宜行、宜业三大目标,就必须改变民用住宅楼、产业园、商办楼、商住楼、学校、医院、商场、文化体育场馆互相分离的旧格局,坚定走产城相融、职住合一新路,才能确保绝大多数市民能就近上班、上学,并可借助最健康、便捷和环保的步行方式,分享衣、食、住、行、购、游、医、娱、体等公共服务资源。

按照目前人类所掌握的建筑工艺技术,实现上述目标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大兴科学求真之风,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国城市就定能以低投入和高效益的创新举措,率先破解宜居、宜行、宜业三大发展难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