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让我们把关于幸福的讨论留到以后再讨论,先讨论改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改变。但为什么每个人都想改变呢?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他们无法改变。如果人们很容易改变,他们就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希望改变。无论人们多么希望,他们都无法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人被新宗教、可疑的自助研讨会和任何关于每个人如何改变的说教所吸引。我错了吗?智者:作为回应,我想问你为什么如此坚定认为:人们无法改变。少年:原因如下。我有一个朋友,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好几年了。他希望自己能出去,甚至认为如果可能的话,他想找份工作。所以他想改变他现在的样子。我是以他的朋友的身份说这番话的,但我向你保证,他是一个非常严肃认真的人,对社会会有很大的帮助。除了他害怕离开他的房间。如果他走出去哪怕一步,他都会心悸,手臂和腿都会颤抖。我想这是一种神经症或恐慌。他想改变,但他不能。少年:我不太确定。这可能是因为他与父母的关系,也可能是因为他在学校或工作中受到欺凌。他可能经历过类似的创伤。但是,可能恰恰相反,也许他小时候太娇生惯养了,不能面对现实。我只是不知道,我也无法窥探他的过去或他的家庭状况。智者:你是说在你朋友的过去发生了一些事件,这些事件导致了精神创伤或类似的事情,结果他不能再出去了?智者:那么也许他不能再出去的原因就在于他童年时的家庭环境。他被父母虐待,成年后从未感受到爱。这就是为什么他害怕与人交往,为什么他不能出去。这是可理解的,不是吗?智者:然后你说,“有因必有果”或者,换句话说,我现在是谁(结果)取决于过去发生的事情(原因)。我理解正确吗?智者:因此,根据你的说法,如果世界上每个人的现在都是由于他们过去的事件,事情会不会变得非常奇怪?你没看见吗?每个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虐待的人都会受到和你朋友一样的影响,成为一个隐士,否则整个想法就站不住脚了。也就是说,如果过去确实决定了现在,原因控制了结果。智者:如果我们只关注过去的原因,试图通过因果来解释事物,我们最终会陷入“决定论”,因为这说明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已经由过去的事件决定,并且是不变的。我错了吗?少年:我懂了。冲突点似乎更清楚了一些。但是,如果我们按照你的说法,那不就意味着我的朋友没有理由不出去了吗?因为你是说过去的事无关紧要。对不起,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他隐居的背后一定有原因。必须有,否则就没有解释了!智者:事实上,没有任何解释。所以在阿德勒心理学中,我们不考虑过去的“原因”,而是考虑现在的“目标”。智者:你的朋友没有安全感,所以他不能出去。换个角度想想。他不想出去,所以他在制造一种焦虑的状态。这样想吧。你的朋友有一个事先不出去的目标,他一直在制造一种焦虑和恐惧的状态来实现这个目标。在阿德勒心理学中,这被称为“目的论”少年:你在开玩笑!我的朋友的焦虑和恐惧都是想象中的吗?你会说我的朋友只是假装生病吗?智者:他不是假装生病。你的朋友感到的焦虑和恐惧是真实的。有时,他还可能患有偏头痛和剧烈的胃痉挛。然而,这些也是他为了达到不出去的目的而制造的症状。智者:不。这是病因学(因果关系研究)和目的论(对特定现象的目的而非原因的研究)之间的区别。你告诉我的一切都是基于病因学的。只要我们坚持病因学的想法,我们就不会向前迈步。
编译文献:Ichiro Kishimi / Fumitake Koga,The Courage to Be Disliked: The Japanese Phenomenon That Shows YouHow to Change Your Life and Achieve Real Happiness,AtriaBooks;Why People Can Change P31-37
编译者简介:冯强,家之源家庭治疗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心理师(X-17-013),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督导师(D-21-020);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理救援分会理事,亚洲家庭治疗学院会员(AA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