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旦汤正解
敦煌出土的古医书《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发现了不少久已失传的古代经方。《辅行诀》是六朝梁时,陶弘景在晚年,集儒,释,道三教合一,著《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简称《辅行诀》。它总结了《汤液经法》辨五脏病证组方用药规律,吸取《黄帝内经》,《神农百草经》,《汤液经法》的精髓,完成了经方组织制度的规范,确立了方,药使用的五行互含体制,破解了圣贤制方的秘密。在《辅行诀》未发现之前,可以认为阴、阳旦汤有三个,即阳旦汤、阴旦汤、正阳旦汤。《辅行诀》出土之后,这一古佚经方才露其庐山真面目。阴、阳旦汤共有五个,分述于下。1,小阳旦汤,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其方由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等五味药物组成。2,小阴旦汤,治天行,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痢者。其方由黄芩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5味药物组成。3,大阳旦汤,治凡病汗出不止,气息慑慑,身劳力怯,恶风凉,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若脉虚大者,为更切证也。其方由黄芪五两,人参、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六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8味药物组成。4,大阴旦汤,治凡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食不下,心中烦满,胸胁支痛,往来寒热方。其方由柴胡八两,人参、黄芩、生姜各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四两,大枣十二枚,半夏一升(洗)8味药物组成。5,正阳旦汤。若治虚劳里急者,正阳旦汤主之。其方由小阳旦汤加饴糖一升组成。从《辅行诀》的记述中可知,所有阳旦汤中没有黄芩,而阴旦汤中有黄芩。小阳旦汤即《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正阳旦汤即小阳旦汤加饴糖一升而成;大阳旦汤即正阳旦汤加参芪,也就是《金匮要略》中的黄芪建中汤加人参。小阴旦汤为小阳旦汤去桂枝加黄芩,也就是《伤寒论》中的黄芩汤加生姜;大阴旦汤为小阴旦汤加人参、柴胡、半夏,也就是《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加芍药。小阴、阳旦汤治天行热病,无里证者用小阳旦汤;有腹中痛、下利等里证者用小阴旦汤。大阳旦汤治凡病汗多,疲乏力怯,不欲饮食,脉虚大者;大阴旦汤治凡病头晕目眩,咽干喜呕,心烦支痛,往来寒热。正阳旦汤治虚劳里急。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呢?总之,《辅行诀》的出土,解开了许多中医学上的争议,为后学者对于医学上迷惑的破解,开辟了一条道路。可见这份宝贵的医学遗产流传到今天是多么的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