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传世的13条跋文!流传710年不衰,影响了无数书法家
公元1310年,有一个人奉诏自吴兴(今浙江湖州)乘舟北上,前往元大都(今北京),此人站在船头,看着原本属于他赵家的大好河山,却成为了敌人的疆土,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
这已经是他好几次辞官了,可没有一次,不被召了回去。
船行至浙江南浔,为他送行的独孤长老拿出一件《宋拓定武兰亭》,他看到此卷书法之后,脸上随即浮出了喜色,开口问道:“此卷能否割爱?”
独孤长老笑道:“本就是送与你的,何来割爱一说?”
他大喜过望,在背负“贰臣贼子”骂名的这些年里,唯有书法,是他唯一的知己好友了。
恰巧,一同北上的好友吴森亦携有《定武兰亭》一本,所以在行舟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对这两本《定武兰亭》爱不释手,细细钻研,最后写出了十三段跋文,后人称之为《兰亭序十三跋》。
这个人,就是赵孟頫。
出身赵氏皇族的赵孟頫,正赶上南宋灭亡的时刻,而他又身具旷世才学,所以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元朝招揽的对象。
赵孟頫号称一代“通才”,其诗文书画样样精通,还擅金石、懂鉴赏,在元世祖忽必烈见他第一面的时候,就惊讶的喊道:“真乃神仙中人!”
而他的这卷《兰亭序十三跋》是用小行书写成的,因为思虑时间过久,所以难免写得断断续续,字体也大小不一,这十三段跋文涉及到了中国书法理论中的重要范畴,且其中的一些论述非常经典。
就拿他在第七跋中写道的:“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这句话讲述的,是书法中“用笔”和“结字”的重要性,意思是说学习书法不懂用笔,你的字就不算入门,而结字的方法,在每一个时代都因为当时的环境而不同。
这句话也成为了千古经典,影响了后世不少的书法家。
这13条跋文,都是非常精妙的书法定律,同崔瑗的《草书势》,蔡邕的《九势》,卫夫人的《用笔论》,欧阳询的《八决》、《三十六法》等书法著作是一样的,都对后世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而且,赵孟頫的《兰亭序十三跋》除了是学习书法的金科玉律之外,它还是一卷精美的书法作品。
这卷作品,赵孟頫写得十分率性,且是完全依照《兰亭序》的笔法写就,里面充满了对王羲之书法的深刻理解。
要知道,赵孟頫对于王羲之是非常推崇的,他曾说道:“至晋而大盛,渡江后右将军王羲之,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传子献之,超轶特甚。故历代称善书者,必以王氏父子为举首,虽有善者,蔑以加矣。”
除了这句话之外,在《兰亭序十三跋》中他也写了对王羲之的赞誉:“魏晋书至右军始变为新体,兰亭者,新体之祖也。然书家不学兰亭复何所学?”
由此可见,赵孟頫对王羲之是崇敬有加。
这卷《兰亭序十三跋》也是他为数不多的神作之一,到现在已经过去710年,此作却依旧耀眼。
今天,我们将赵孟頫这件《兰亭十三跋》进行高清复制,并且在卷首带上了赵孟頫临摹的一卷《兰亭序》,前有《兰亭序》后有“十三跋”,一起送与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编辑谪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