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反差!科创主题基金现首只募集失败,德邦基金权益产品迷你管理方向迷失
作者:顾盼
出品:资管科技
11月16日,首批4只科创50ETF开始上市交易,包括了易方达、华夏、华泰柏瑞、工银瑞信旗下的科创50ETF。
在此前的9月22日,4只科创50ETF的发行均是一日售罄,受到千亿资金追捧,而就从11月16日开始,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对科创50ETF进行交易了。
据证监会官网数据显示,第二批科创50ETF也已经在筹备上市事宜。
不过在科创板50ETF表现火爆的同时,也有科创主题基金发行失败,这是自科创主题基金推出后首只发行失败的基金。
而这只落寞的科创主题基金来自德邦基金。
首只科创主题基金募集失败
德邦基金于2020年11月11日发布《关于德邦科技创新3年封闭运作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
公告显示上述基金在2020年2月7日获证监会批准注册,但是截至11月3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要说该基金发行失败的原因,业内人士表示有多种原因,其中,较长的封闭期、发行期的股市波动、机构投资者的资金问题等都有可能。
从基金类型来看,封闭期较长的基金本就不易发行。基金的封闭运作一方面会让基金经理的布局比较从容,但是另一方面,占用资金时间较长,流动性差。所以投资者往往更加倾向于开放式基金。
其次,该只科创主题基金发行日期为2020年8月4日,而此时科技板块出现回调,其中,半导体指数更是在该基金发行期间下跌6%,行情也不利于基金的募集。
同时,也有消息指出,其募集失败的真正原因可能是机构资金的问题。
该基金募集初期的定位便是机构投资者,而德邦基金背后的大股东也希望旗下的公司能够借助公募基金参与科创板的投资,但是疫情和其他的一些原因扰乱了计划,故募集失败。
虽然上述三年期基金募集失败,但是德邦基金旗下还有一只一年期的科创主题基金正在募集期,目前进行顺利。这只基金是德邦科技创新一年定开A/C,2020年8月24日开始发行,认购将于11月23日结束。
德邦基金规模全靠债基支撑
德邦基金成立于2012年3月27日,其背后大股东是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0%,另外两个股东分别是浙江土产畜产和西子联合,持股比例分别为20%、10%。
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德邦基金目前管理规模为284.02亿元,目前在计入排名的15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84位,基金数量49只,基金经理11人。
德邦基金在2012年年末规模仅为1.33亿元,经过几年发展,在2015年规模实现突破,2015年一季度规模还处于23亿元,在二季度末便上升至203亿元,在2015年年底达到242.22亿元,为历史最高,随后规模一直下滑。
直到最近,在2020年9月30日德邦基金规模达281.13亿元。
从旗下基金来看,股票型基金规模仅1.66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为35.35亿元,二者相加也不到40亿元,权益类型基金规模较小。而货币型基金规模达78.57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达168.44亿元。
货币型基金中,规模最大的基金是德邦德利货币B,规模达63.17亿元,该基金成立于2013年9月16日,成立时规模为20.80亿元,现任基金经理是范文静。
该基金2020年三季报显示,基金持有人中,单一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大比例的基金份额,有三家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比例超过20%。
债券型基金中,规模最大的基金是德邦瑞泽86个月定开债,该基金成立于2020年7月30日,规模达80.39亿元,基金经理是丁孙楠、杨严。
在三季报中同样可以看到的是,依然存在单一的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大的基金份额,其中机构1持有份额比例为27.50%,机构2持有份额比例为37.50%,两家合计持有份额比例为65%。
再来说权益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竟只有王本昌一人。
王本昌2015年8月加入德邦基金,累计任职时间6年以上,目前管理的基金(合计份额)有5只,3只股票型基金,2只混合型基金。
其中混合型基金包括德邦量化对冲混合和德邦民裕进取量化混合,合计份额规模分别为3.47亿元、1.02亿元;而股票型基金分别是德邦民裕进取量化精锐股票、德邦量化新锐股票、德邦量化优选股票(LOF),合计份额规模分别为0.36亿元、0.38亿元、0.92亿元,前两者甚至已经处于基金清盘规模红线以下。
公司基金规模全靠债券型基金支撑,而权益类基金瘸腿明显,权益型基金规模迷你且人手不足,或许德邦基金应该在二者中间做出一定的取舍。
人员变动频繁
不过德邦基金曾经也有过发展的机会。
早在2015年,蚂蚁金服与德邦基金签署框架协议,蚂蚁金服将采取增资入股的形式入股德邦基金,持股比例为30%。当时市场一度认为德邦基金或成为下一个天弘基金,但是该计划却不了了之。
2018年,资深基金专家王群航加盟德邦基金负责FOF业务。不过,仅1年后王群航便离开德邦基金,加入大成基金,而且德邦基金至今也没有FOF产品现身。
错失两次发展机遇,或许也跟公司管理的混乱和人员频繁变动有关。
目前德邦基金11位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为1年又123天,低于行业平均。其中,从业年限低于1年的有3位,超过5年有4位。
2018年3月,德邦基金发布公告称资深基金经理许文波离职;之后王群航加盟又迅速离职;同年12月,前德邦基金总经理易强离职,由陈星德担任总经理。而这位新总经理并非投研出身,陈星德之前任职于江苏省人大、证监会、上投摩根等。
至于德邦基金人员频繁变动原因,相关人士指出,或是股东干预过多的结果。
据德邦证券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德邦基金的很多任职人员均来自德邦证券。
例如,现任德邦基金董事长左畅女士,还担任德邦证券总裁。另外,德邦基金董事会中的包景轩,监事会中的汤骏、张瑾,高级管理人员中的张秀玉,均来自德邦证券。
据了解,德邦证券在取消了自身的主动化股票投资以后,便不断开始向德邦基金输送投研人员。
管理层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金业绩,而人员的频繁变动又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德邦基金的问题或许已经不再是产品和渠道的问题,而是公司管理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