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笔会 ▏于克南:徐州唯一的一座古代棂星门
作者简介
#
于克南,江苏徐州人,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现就职于徐州市城管局,长期从事徐州山水研究,挖掘地方文化,介绍徐州古迹,系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文学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徐州市翻译协会会员,近年来发表的有关徐州历史地理的文章四十余万字。
徐州唯一的一座古代棂星门
——邳州文庙棂星门
一场秋雨一场凉,十月霜飞银杏黄。上年这个时候,市孔子文化研究会要一份徐州文庙各殿奉祀名单,说是给重建设计做参考。事不迟疑,抓紧整理,大成殿主祭孔子,两旁是四配十哲,东庑是六十二先贤,西庑是三十六先儒,加上崇圣祠、尊经阁、乡贤祠和忠义祠供奉的人物总共一百八十七位,人数之多着实让人大吃一惊,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千年。
这些人物里面有许多是徐州人,供奉别具地方特色,更多的是按照朝廷的要求摆放神位用来祭祀。像先儒董仲舒、韩愈、王阳明等大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像先儒高堂生、后苍、真德秀等大家陌生的不能再陌生,像汉光禄大夫龚胜、宋秘书省正字陈师道、国子监说书颜太初等大家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熟悉与陌生之间,犹如一个汉字,乍一看好像认识,再一看好像还认识,再细看就不一定认识了,甚至感觉连文庙也陌生起来。
徐州文庙大成殿
文庙,又称夫子庙,又称孔庙,又称学宫,原本是奉祀万世师表孔子的祠庙建筑。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要求天下各州县学校都要建立孔庙。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孔庙为文宣王庙,从此文庙的叫法流行起来。有文庙也有武庙,武庙主祭周朝开国太师姜子牙。这就是文庙名字的由来。
丰县文庙大成殿
据同治《徐州府志》记载,徐州有9座文庙,州府一座,铜山不设,邳州两座,其余的老八县一县一座。这些文庙徐州统称学宫,州府叫徐州学宫,丰县叫丰县学宫,邳州叫邳州学宫。它们是传道授业解惑之所在,是千百年来“因庙设学”“庙学合一”发展的结晶,里面供奉的先贤,每一位都是老师,每一位都是学习的楷模。2017年暑期,徐州第二中学600多年“学宫”历史随着学校搬迁落下帷幕,庙中有学的局面到此划上一个大大的句号。
邳州文庙大成殿
邳州为何有两座文庙?同治《徐州府志》记载:邳州学宫有二,其旧学宫在旧州治东南,建于宋,毁于元末;新学宫在新州治之左,康熙五十六年,知州高魁标、朱尔融度地营建,草创略备。
由于黄河泛滥,邳州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四次被大水浸泡,不得不北迁洪福山下。新旧两个州城都有文庙,所以邳州多出一座。旧城文庙位于黄河大堤之上,清嘉庆十年(1805),邳北通判张文浩、王延彦曾相继修茸。从中可以看出,文人的故土之恋在死死地支撑着那份坚守,下邳是邳州的文脉所在。
这九座文庙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三座,市区一座,丰县一座,邳州一座。
邳州文庙位于现在的邳城镇文庙街,文庙街在清代乃至民国都是邳州城内的主干道,曾是一州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西有州府,东有文庙,北连城门,门外有依山而建的洪福寺,再往上是邳州志记载的天然泉。一眼清泉位于山巅,清澈甘甜,常年不涸,让人啧啧称奇。不过,百姓不叫天然泉,而是叫它“天眼泉”,古人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说,把泉水称作天眼以前闻所未闻。泉是眼波聚,山是眉峰横,一只明眸望着天空,想必天眼的叫法更生动,更传神。
照片由王宣瑞老师提供
邳城文庙街
这张民国时期的老照片拍摄于文庙街,远端的北门城楼把洪福山都挡住了,道路的右侧是文庙所在,由于民房簇拥,看不到大殿的影子。新旧两张照片对比,老城墙、老城门、老房子都看不到了,高高的吊塔耸立在后方。
清嘉庆《邳州志》
棂星门是明清时期文庙的标配,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曲星,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
难能可贵的是,徐州这三座文庙唯独邳州把棂星门保留了下来,成为徐州唯一的一座古代棂星门。
这座棂星门只有一间空当,但是,石柱东西两侧均有石榫,说明它原本是三间四柱式结构。棂星门上方整齐平正,看样子以前是一座牌楼,其样式应和五省通衢牌坊差不多。牌坊都是从棂星门演变过来的,两者大同小异。
棂星门位于文庙街一条很窄的巷子里,被低矮的房屋和高大的树木包围着,形单影只,古朴沧桑,下部至少被泥土填埋五十公分。
即便如此,还是要详细介绍一下棂星门,因为这座棂星门下部的夹柱石有八幅石雕,个个栩栩如生,个个形态各异,个个寓意吉祥,画面精湛,独具匠心,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民俗图案系列,这一点在徐州相似的古建筑中首屈一指,云龙山牌坊、八义集牌坊、荆山桥牌坊等均无法和它相提并论。
棂星门东侧有四幅石雕,分别是梅花、佛手、麒麟和蝙蝠、梅花鹿和蝙蝠。
梅花下方伴有奇石和兰花,兰花品种为大花蕙兰,一茎数苞,花蕾硕大。这样的画面采用了唐宋以来画家、诗人常用的“四清”题材,四清即相生相交、清雅不俗的梅、兰、竹、石,寓意君子品性高洁。宋代诗人韩驹《题梅兰图》:“寒梅在空谷,本自凌冰霜。托根傲众木,开花陋群芳。”千百年来,梅兰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佛手下方伴有奇石和兰花,长期养过兰花的人一搭眼就能看出下部是兰花的弓形叶。两个果实是佛手的果实,下端有裂纹,状如垂手,佛手谐音福寿,寓意福寿绵绵。
蝙蝠和麒麟简称蝠麟,谐音福临,寓意万福临门;蝙蝠和梅花鹿简称蝠鹿,谐音福禄,寓意福禄双全。
这两块石雕画面简洁,寓意明了,图案保留了在吴牛喘月基础上进行改进的痕迹,用麒麟和梅花鹿取代吴牛,用蝙蝠取代日月,昂头回首的姿态不变。蝠鹿画面标新立异,以银杏取代祥云,叶脉清晰的二十九片叶子错落有致,张弛有度,把邳州银杏甲天下的历史融入到雕刻之中,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棂星门西侧的夹柱石也有四幅石雕,分别是梅雀报春、鲤鱼跳龙门和两幅牡丹图。
梅雀报春是古老的吉祥图案,春天来了,一切如约而至,春风春雨春满山,白梅红梅草树间,雀儿登梅以兆新年好运。宋代诗人章甫写梅雀:“老去诗情在,逢春祇欲狂。飞来枝上雀,似亦爱幽香。”春天的景象一派生机盎然,诗人心情欢快,喜不自胜。
鲤鱼跳龙门采用的是鲤鱼化龙的构图,下方是鲤鱼,上方是青龙,祥瑞故事家喻户晓,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成青龙。这样的艺术非常精粹,画面抽象又不失装饰艺术和叙事效果,对许多人来讲,穷,只会是一阵子,只要发奋努力,咸鱼都会有翻身的一天。
为何要雕两幅牡丹?大概和邳州人的喜好有关,酒不饮不知其浓,花不赏不知其趣。
清嘉庆《邳州志》
牡丹曾是邳州人最喜爱的花卉,二百多年前的清嘉庆《邳州志》就有这个记载,牡丹排在八种花卉的第一。至于栽种历史,民国《邳志补》只是简单的提了提种植人和种植方法,志曰:“牡丹,本草,一名鼠姑,一名鹿韭,一名百两金,一名木芍药,一名花王。群芳谱,秦汉以前无考,自谢康乐始言,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邳人苏氏、石氏取子种之,岁可变出十余种。”谢康乐即谢灵运,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苏氏和石氏是邳州望族,不知他们的家谱里面是否还有牡丹的记载?目前,邳州境内有两大牡丹园,一个是陈楼镇牡丹园,一个是八路镇牡丹园,种植规模都不小,这和土壤适宜种植有很大关系。
牡丹是富贵的象征,牡丹和富贵扯到一起始于唐朝,唐朝无名氏《牡丹》:“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此时,牡丹稀有,由于花朵硕大,色彩艳丽,多被富贵人家重金买来栽培,牡丹也就成了富贵人家的标志,这就如同拥有千万豪车一样,拉风霸气,炫酷十足,豪车成了富贵人家的象征。
薛能《牡丹四首》中有“富贵助开筵”句,此时富贵已经成了牡丹的代名词。有鲜花为伴的就餐环境,仪式感扑面而来,如今又何尝不是如此?精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北宋时,牡丹极盛,朝野上下,人皆爱之。牡丹的普及和第一个进贡的人有关,这个人是谁?苏轼考证后说:“钱惟演留守洛阳,始贡花,识者鄙之。”欧阳修也有考证,他在《洛阳牡丹记》讲:“洛阳至东京六驿,旧不进花,自今徐州李相迪为留守时始进御,岁遣牙校一员,乘驿马一日一夕至京师,所进不过姚黄魏花三数朵。”苏轼的考证不如欧阳修彻底,李相迪指的是李迪,李迪做过宰相也做过徐州知州。很巧合的是,薛能、苏轼、李迪都曾在徐州做过一把手,要么是徐州感化军节度使,要么是徐州知州,他们对牡丹的普及都做过贡献。简单查阅,苏轼写牡丹的诗就高达24首,这在文人墨客中非常少见。
史学家史梦兰记载了一首宋代宫词:“魏紫姚黄丽品夸,竹笼马上数枝斜。洛阳近又添新贡,别尚欧家碧色花。”魏紫姚黄是洛阳牡丹的两个珍贵品种。魏紫是指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姚黄是指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北宋时,徐州汉王镇户户种花,引得无数人前来欣赏,诗人陈师道写到:“欲共元刘争著语,不堪姚魏已随风。”徐州各地都有种植名贵花卉的历史,但像邳州这样把牡丹雕在石上,记在志里,并广泛种植的还真的没有。
清嘉庆《邳州志》
虽然爬山涉水去过邳城镇两次,也拍过棂星门的照片,但是没有针对性,想起介绍棂星门的时候,突然发现石雕照片缺少三幅。不过还算为时不晚,洪福山庄刘娜经理还没有退出徐州作家邳州行的微信群,赶忙请她又重新拍了一遍。虽说是简单的拍照,刘经理却忙了大半个小时,挖泥土,清地面,扫灰尘,认真的态度同工作一模一样。这让我想起雕刻的石匠,没有辛苦,何来精品?没有磨练,何来别出心裁?
特别鸣谢
徐州市垚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支持
谢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