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乐乐:从科学家到企业家,如何把握二代测序的“风口”?
专访视频
“我最为自豪的,是有幸近距离和两位诺奖级别导师交流。”明码生物科技总经理孙乐乐在同写意的专访中,回想自己早年科研生涯时说。
孙乐乐 博士
明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8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孙乐乐赴美深造。她在亚利桑那大学读了一年博士,随后转去麻省大学医学院念生物化学。这也开启一段被她戏称为接连“旺导师”的经历。
孙乐乐的博士生导师是张必良,后者如今成为广州锐博生物的董事长;而当时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Craig Mello(克雷格·梅洛),因在RNA干扰机制方面的发现,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只花了四年时间博士毕业,孙乐乐接着去到哈佛大学医学院,跟随导师Jack Szostak(杰克·绍斯塔克)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这位导师也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读博士并不是说我的学历有多高,而更多让我积累相应的科学素质,进而影响我用科学的思维去思考。”孙乐乐认为,“两位诺奖级导师看到的东西,不是普通实验室所做的研究,他们目光高远,理念先进,境界和常人比是很不一样的。”
这样的科学指引,最终把孙乐乐带向产业界。她自言喜欢做一个引领者,虽然没有继续在校园中深造,但采访中依旧能看到她身上的学术精神在传承。
供职于哈佛医学院期间,孙乐乐每次向Jack Szostak就实验问题求教,对方几乎都能将整个实验细节与步骤重现。“他的倒推能力,我一直努力学习,就像在我目前的工作中,当团队遇到问题,尤其实验过程难以解决的麻烦,我尽可能通过倒推去给予部分引导。”孙乐乐补充说。
跨界产业“弄潮儿”,发掘新特长
孙乐乐投身产业的“第一站”,其实与博士后研究颇有渊源。
Sanger测序时代,Applied Biosystems(ABI)一直是该行业的龙头。无论早期的ABI 377抑或全自动化的ABI 3730XL,这些DNA测序仪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研究。但伴随454 Life Sciences推出超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系统Genome Sequencer 20 System并不断对其优化,固有格局在二代技术的兴起下出现松动。
作为回应,2007年ABI将自研的SOLiD 测序仪投入使用,与Illumina及收购454 Life Sciences 的Roche等高通量测序平台代表公司角力。
“我的博士后研究与体外筛选相关,当时我们正在做的油包水反应器技术非常有意思,受到ABI的关注,后来我也因为这个契机进入ABI,深度参与二代基因测序SOLiD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孙乐乐回忆道。使用SOLiD测序,要通过文库制备得到大量的DNA双链模板。而油包水PCR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形成数目庞大的独立反应空间以进行DNA扩增。
供职ABI的履历,让孙乐乐对高通量测序技术有了深入了解。由于当时实验室里都是没有外壳的“裸机”,她经常需要手动操作内部零件,积累了丰富的一线经验。
2011年,孙乐乐带着二代测序领域的一身学识,开始参与组建明码生物科技。
彼时,与化药较为成熟的CRO市场相比,国内基因领域的外包服务尚属空白。孙乐乐以为,只需把在海外自己会做的实验搬到国内重复一遍,最后发现,复制实验是最简单的事情,在此之外她要管理团队,“考虑成本,考虑质量和效率”这些研发科学家原本不去接触的方面。
不过,这似乎让孙乐乐重新发现“特长”。
“我非常擅长统筹安排,去调配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她半开玩笑地称自己有“强迫症”,希望每件事情都有序,“做一件事可能看不到我的优势,但如果同时做八件事,我可能是首先把八件事都完美完成的。所以感觉在新的岗位是一个转变,对自己来说,好像更加了解我更擅长管理。”
孙乐乐一度享受这种感觉,并带领团队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拿到中国首家CLIA测序实验室的认证,后者和CAP认证被视为临床检测行业质量管理的最高标准。2015年,明码生物科技正式成立后,孙乐乐逐渐从实验室的运营管理,跨升到自2020年起负责明码生物科技中国的所有运营。
业绩上,明码生物科技去年的营收表现,较孙乐乐加入的头半年数额迅速增长至60倍。尽管如此,她却也面临时间上的紧迫感。
“国内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你要是差三个月,可能就差出一个天地来。”孙乐乐颇为感慨,“明码生物科技要保证营收是没问题的,可基因测序行业目前的利润非常低,盈利还是难题。可能跟上游供应商比较强势有关,但在我看来,更多的还是因为中间环节各个服务商间的竞争缺乏有序的环境来指引,甚至有时候形成恶性循环。”
行业的现状是严峻的,孙乐乐因此并不期待能通过技术突破把利润短板补上,因为这种突破“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短期内“靠着非常有力的管理去控制经营成本”,长期看“只能依赖企业的远景和规划”。
如此背景下,她更倾向于保守的打法:把自身核心能力做好,技术稳步前推,等“浪潮”一来,有准备和积累的公司就一定能翻上去。
信息化破局,打造明码“生态圈”
以时间维度看,华大基因可谓国内提供二代测序的“元老级”机构,此后逐渐出现贝瑞和康、诺禾致源、迈基诺等一众创业公司。然而,孙乐乐觉得,真正将各家区分开的并非技术,而是从2016年前后的商业化方向。
“贝瑞和康赶上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那一波浪潮,借此实现上市;诺禾致源集中深耕科研服务,在4月也成功登陆上交所。明码生物科技的优势在于服务药厂,我们的平台和体系都是围绕药厂业务搭建的,本身带有这样的理念。”孙乐乐进一步解释。
众所周知,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通常能在代际实现稳定延续。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业界已发现许多基因对于疾病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基因突变,往往成为相关疾病的“导火索”。而反过来说,如果能对基因的变异情况进行监控,则有利于为早期干预与治疗提供窗口期。
这便是孙乐乐预期的“基因体检”:比如身体尚未出现病灶,或者病灶太小以致无法用X光、CT等常规检测方法发现,但微量的基因突变可能已经在血液里循环,此时可通过液态活检找到问题。
“我的vision就是,基因测序未来一定会成为常态。”孙乐乐用核酸检测进行对比,“就像这次新冠疫情,让我们以科学的方式认识了核酸检测的作用。其实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化学名字,而基因是功能单位,我相信以后去到医院看病,医生可能会开两个检查,一个是血常规,另一个是基因检测,这是精准医学的大趋势。”
为了把握这个“风口”,当前明码生物科技正积极推进传统业务的信息化转型,“明码测序商城”就是布局代表之一。
按照孙乐乐的设想,“明码测序商城”就像一个基因测序领域的“淘宝商城”,用户可以方便地在上面找到任何想要的基因测序服务。出于隐私及合规考虑,明码“测序商城”前期暂不面对个人开放,而主要服务两类用户,即科研机构和生物技术研发公司。
“想法落地后,明码生物科技就变成了平台和工具,”她补充道,“因为测序很贵,一台顶尖的高通量测序仪可能要100万美元,虽然平均单位成本比较低,可当你没那么多量去摊薄时,这还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就如同飞机的造价很贵,一个人难以承担包机费用,大家合在一起买机票的时候,成本就容易控制,并且还可以提前预期班次,其中的道理和我们的信息化平台是相通的。”
此外,明码生物科技预计今年能够实现测序信息的全流程管理。孙乐乐观察,现有的基因测序服务商大都依赖纸质文件,而尚未很好地做到电子化和数据信息化。她相信,倘若把基因测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这将是“没有想象边界”的事情。
十分明显,孙乐乐的愿景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事实上,明码生物科技也正不断与行业上下游公司达成相关探索。
今年3月,新格元和明码生物科技刚刚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借助优势互补,共同为精准医学提供全面的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服务,从项目设计、能力构建,到测序服务、数据分析、生物学注释,直至临床测试和伴随诊断,加速疾病研究、推动药物研发。
明码生物科技的落地能力还体现在过去几年的国际化合作中。2014年,孙乐乐带领团队率先从Foundation Medicine引进国际最高标准的肿瘤大panel检测业务,开始规划基因组测试服务布局。
而去年疫情期间,明码生物科技成为Olink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指定的第三方服务商。“Olink的蛋白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独到,可以推动明码生物科技向多组学服务发展。”孙乐乐最后补充说。
关于明码生物科技
明码生物科技是中国多组学研究领域的引领者,承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等相关业务,致力于运用高品质数据和应用产品服务于精准医学,改善人类健康。
明码生物科技拥有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15189 认证的实验室,作为一体化基因研发应用和赋能平台,支持云端及线下使用。
明码生物科技立足于中国上海及周边地区,为科研机构、制药公司和医疗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多组学研究和精准医学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助力合作伙伴推动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加速药物研发和诊断试剂开发,现已在遗传罕见病、辅助生殖、病原宏基因、肿瘤检测等临床应用场景树立多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