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生财之道!都是你不注意的小生意,可月入5W!
最近,福建疫情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大家都在关心。
疫情的反复,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财富掌握在手里的重要性以及创造财富的重要性,有了钱才能抵御未来未知因素的到来。
虽说前段时间风风火火的地摊经济,圆了很多人想发财致富的美梦。但地摊赚点小钱还行,想做大规模几乎不可能。
如果真的想赚大钱,那就要找对门路了。
毕竟在赚钱这件事上,挖对井很重要,再挖一口很深的井就足以让我们衣食无忧了。因为挖得越深别人越难以进来,越难以复制你的项目,这就是防火墙理论。
当前经济不景气,大家都感觉挣不到钱,其实在社会上依然有一些闷声发大财的行业,只不过很多人看不懂或者没有亲自去做,不知道其中的奥妙而已。
那么,这样的行业有哪些呢?我这里列举2个,供大家一起探讨。
01 做反季商品的生意
现如今,市场囤货成了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在一种物品价格低的时候大量买进,再在高位全部卖出,这样可借助最少的成本,获得高额利润差。
所谓反季货品,指并非时令所需的产品,好与不好是质量问题,关键看客户是需要还是不需要。
反季市场有很多产品,其销售目的确实是为了去库存,很多做尾货的老板第一桶金都是来自于反季节囤货。
就拿蚊香水、电蚊拍、凉席等夏季畅销的产品来说吧,夏天跟冬天的价格差异化非常大。
夏天蚊子多的缘故,所以蚊香水非常贵。但是到了冬天,这些产品基本上就卖不动了,一度成了滞销货,价格一降再降,甚至降了好几倍,很是便宜。
与此同时,工厂不可能因为到了冬天,老板就把员工全部辞退,关厂大吉,所以这个时候工厂还是得照常生产,哪怕产品赚不到钱,没利润也得生产。
于是很多小厂为了维持现金流,冬季的时候他们都会低于成本价处理产品,这时候有圈内人就看到了机会,在冬天大批量囤这类小商品,到了夏天旺季的时候再出售。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囤这些商品之后,又怎么销售出去呢?
网友小A的做法是将商品收购回来之后,把商品上架到周边商铺超市或开设自营店,从中赚取差价。而在与其他商家的合作中,小A会在出单了之后,再结算分成利润。
小A是做批发商的,他手下很多小超市、小店帮他销售,所以他有这个条件囤这货。
这个生意可大可小,所以我们普通人,找好销售资源,同样可以做这样的业务,全看大家的经济实力。
至于货源,你上网去搜这些小产品的生产地,挨个去问即可,或者也可以在闲鱼、转转、线下批发城、线下门店进行囤货。
除了可以收购一些人们常用的小产品铺货超市之外,别忘了,还有服装。
虽然反季市场有很多产品,但同样需要我们细细挑选品类,因为并不是每样反季商品都会卖得火爆。
吃穿住行,人都离不开这四样东西,其中比较容易卖出的产品就是'穿’了,反季的服装销售量甚至会比当季的更好。拼多多上那些销量十万+的低价服装,有很大部分就是来自反季货源。
一直以来,二类电商市场都是以当季新品为爆款,但近两年在直播带货的加持下,消费者购买反季服装的热情日渐高涨。
“夏卖皮衣,冬卖泳装”基本已经成了商家们营销的新赛道,而且在反季=优惠=下单的洗脑下,一年比一年火,尤其是换季时间,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这不,在刚刚过去的6月末到7月初,抖音多位主播,开展了多场反季羽绒服直播专场,多场带货GMV破100万,让直播带货+反季促销火花四溅。
当然了,如果你没有线上营销的经验,那在乡镇上卖反季节衣服,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一般来说,当季的衣服会紧跟潮流和时尚,价格会比较高。反季衣服相对来说会便宜不少,因为当下不能穿着,等到下一个能穿的季节,可能面料、颜色、图案方面就会跟不上潮流了。
相比城市,农村的消费能力较差,对跟潮流这件事并不是很感兴趣,反而对产品的价格更为敏感,一件服装的价格能买到三件,于他们而言是有市场需求的。
不过,一定要注意的是,所销售的反季衣服的价格,一定不能过高。那种品牌类服装顶多只能作为一个小配角。
在镇上,你卖个原价两三千,打完折千把块的反季衣服,那肯定没多少人买,因为它超出了农村的消费水平。几十、上百的这种反季衣服在镇上才会成为爆款。
还有,就是薄利多销。反季节衣服利润相对较低,应该是通过走量取胜,不能心存侥幸,觉得农村朋友没见过世面,把价格忽悠上去。
销售方法就是销售模式,可以打造醒目的招牌,诸如'清仓大处理、反季节促销、拒绝暴利'等噱头来吸引人流。
再加上用户对于反季产品都不陌生,大家听到反季直接联想到的关键词就是反季产品会实惠很多,所以不说农村市场,就是城市,反季节衣服销售也常常出现现场火爆的场面。
我在城市大商场里碰到这样的机会,也会淘一两件回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那么在镇上摆个摊位面向农村销售衣服还是大有可为的。
02 做地域差的生意
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铺天盖地的信息,无论好的,还是坏的,都透过屏幕,一并映入眼帘,充斥于耳。于是,信息差成为了屌丝逆袭、咸鱼快速赚钱的方法。
啥是信息差?我知道的事儿,你不知道,就是信息差。如何靠信息差来赚钱?换个时间,换个空间,换个角度即可。
现在的赚钱方式主要有这几种,降维打击,用时间差,用空间差,用资源差,而这些,穷人都不知道。
我今天和大家说的地域差本质上就是空间差,很多商品因为其在不同的地区,价格上也会有不同的差价存在。在信息流动比较差的时代,空间差是赚钱的利器。
举个例子。八九十年代,当时下海的其中一类人被称为“倒爷”,他们就是利用地区差价来赚钱的—把当时在国内很便宜的生活用品,高价卖给其他国家,又将其他国家便宜的工业品高价卖给国内消费者,他们则从中赚取高额差价。
包括后来电子产品盛行的初期,那个年头来广东旅游带一台VCD回北方卖,都能把旅游经费给赚回来。
类似的生意还有很多,就说最常见的蔬菜水果类吧,近几年经常有很多蔬菜水果烂在地里运不出去,而另一边价格居高不下。
比如土豆在广州批发价1.9元一斤,而北京批发价才0.5元,你想想这个价格差距有多大,将近1.5元一斤。如果能从北方运土豆到南方,运一吨应该能赚不少钱吧?
于是有人由南到北或者由北到南运送赚差价。我一朋友看中这里面的差价,就专搞产地价和目的地价格差异很大的水果营运,行情好时,一个季节可赚几十万。
而且不止水果,就连二手车也可以赚地域差的利润。
防城港日报曾报道过一名李姓师傅倒腾二手车的案例,李师傅在一次偶然机会发现南北方人对于二手车的不同需求,口味差异很大。所以在工作地和老家之间干起了倒腾二手车的生意。
比如李师傅的家乡黑龙江人会比较钟爱二手大众车,而他工作地防城港则对韩国现代的二手车需求比较大。一来一回之间,一辆二手车的两地溢价有一万多到两万元。
有心赚这差价的李师傅呢,就一辆辆地把日韩系车从家乡黑龙江开到防城港,然后又把大众系德系车从防城港倒腾到黑龙江,最后再找中介挂牌赚差价。
就这样简单的操作,也是很快就卖出去了。据他所说,南北两地对二手车的不同需求让他赚足了荷包。
李师傅算过一笔账,一辆二手车的两地溢价有一万多到两万元。从黑龙江到防城港车程约3000公里,算上油费、过路费以及一路上的吃住费用,每公里约花费0.8元。综合算下来,倒腾一次至少足足有七八千的利润。
所以说有差异就有流通,有流通就有差价。如今国家逐步开放二手车的跨区域流通,二手车的南下北上,不仅让消费者买到了心仪的车,更让普通如你我的创业者赚到了钱。
现如今的李师傅还拉拢了老乡一起干,把生意做到了两广地区,当真是赚得盆满钵满。
那对于普通的创业者或者商户来说,又该如何运用地区差赚钱呢?
其实普通人做南北差价的东西可以是可以,问题的关键在于物流和人力成本太高了,所以具体只能因地而异。估计不足或准备不充分都会血本无归,还是要慎重行事!
我并非鼓励大家都这样干,我只想告诉大家,有这样一些赚钱的行业存在,有这么一群人在赚钱。我们能不能做?一定能做。
但前提是有一定的资源才能慢慢切入去做,所以我们想赚大钱第一步是寻找这样的资源。
建议大家从身边出发(结合线上与线下、距离远近、地域的差异、本地和外地),去找找自己身边有没有什么盛产的商品,而其他地区却是没有的。
找到后直接去测试,行就批量搞,这样才能更好地赚差价。
03 写在最后
不是每个人都能含着金钥匙出生,能闷声发大财的人也一样。
仔细观察下四周,你会发现越是有钱的人,越是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抓住机遇,借风口起飞。
而闷声发大财的人会把自己的时间用在研究各种机遇、形势变化之上,并且为之沉下心来准备着。他们往往有着灵敏的“机会嗅觉”,哪怕没有机会也努力去创造机会。
所以说没有人会突然地暴富,只有长久的复利,复利才能赚大钱。任何一个看起来暴利的行业,真正赚到钱的必然是有厚积薄发的人。